一天晚上,一个比较熟悉的读者小丹问我:
梅姐姐,我从一篇文章里看见这样一段话:
台湾乃至世界著名学者、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他女儿在美国念书的时候,一个同学问她:
“你爸爸那么有才华,他对你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女儿说:
“从小到大,我爸就跟我说过一句话,’你活着就好了’。”
傅佩荣先生为此解释道:
“我女儿知道,我从来都不要求她,只要她快快乐乐,对自己负责,这就行了。”
我忍不住自我反思。傅教授是大人物,他一定是自我实现了,他对女儿要求少,我能理解。
可我不理解的是,我作为一个小人物,一位很普通很平常的全职妈妈,别说什么大建树了,我一点像样的事也没干出来,我想我这辈子也干不出来什么有出息的事了,可是,我每天带着两个不满6岁的孩子,兴致勃勃地每天给她们做好吃的,把家收拾得清清爽爽,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我很累,我也很幸福,我对老公和孩子都很满意。
我问的是,我这根本没有自我实现啊!为什么对孩子要求也不高?到底怎么才叫自我实现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其实,自我实现是个心理学概念,指个体的一些才能和潜力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状态。亦指个体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境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如图所示,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表现为人对生命感到满意、能发挥潜能又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共同点。
现在概念有了,我们需要理清一下包括小丹在内的许多人的模糊认识。
什么模糊认识呢?
就是以为自我实现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人生状态,只有当一个人成为像傅佩荣先生那样的举世闻名的大学问家,或者大企业家、领袖人物、明星、巨大财富的拥有者等等才是自我实现。
这样理解的话就太狭隘了。
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重要前提,自我实现是从谁的角度来界定的?
比如我本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和天赋,心灵自由而舒展,是自我实现了?还是别人认为我出了一本畅销书,教育理念得到广泛传播,获得了一定社会的关注和尊重,算做自我实现了呢?
我认为是前者。即自我实现是由个人界定的,不是别人界定的。
为什么是自己界定呢?
因为一个人的性情、天赋、能力、韧性、潜力、努力度、满意度、自我接纳程度等等只有自己能感受,别人是无法看清的。比如,我现在对自己的现状满意不满意?我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多少?我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我自己可以判断。
因此,不同的人自我实现的途径不同,但状态都是相似的。即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下,都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和潜力,都付出了很大程度的努力,很享受自己的状态,对自己和外部世界是满意和接受的,内心都是舒展和自由的。
自我实现也是分层级的,一个人达到一定的自我实现状态后,他又有了新的目标,然后向着新的目标挺进,完成新的自我实现。
一个酷爱钻研数学的学生经过刻苦努力考入他心目中某个大学的数学系,这是一层自我实现;在大学里,瞄准一个有名的数学难题,或者拿到博士学位,他又开始一个新的自我实现过程。
为什么自我实现的人对孩子和家人要求少呢?
因为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心无旁骛地瞄准自己的目标,天赋和潜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掘和利用,能量蓬勃,张力十足,像一团充分燃烧的火焰。
这样一来,不管他的目标看起来是否远大,他的心灵呈现一种自由舒展的状态,对自己和世界是满意和自洽的,比较不易受到焦虑与恐惧的影响,积极向善,富有勇气,更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也就是说,他的心灵是强大的,他的不确定感较少,所以对他人和孩子的要求就少,至少是不苛刻的。
谈到这里,小丹的困惑就容易解释了。一个看似平凡普通的全职妈妈就是没有自我实现吗?不对啊!
把一个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使家人和睦融洽,这需要付出很大努力,需要创造性地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排除很多心灵的困扰,最后达到怡然自得,实现了自己预期的目标。这不是自我实现又是什么呢?
自我实现和个体的社会身份并不冲突。
一个社区保安,一个快递小哥,一个建筑工人,尽自己的力量,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得周全到位,无可挑剔,甚至创造性地完成了任务,把挣来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收获家人的爱和社会的尊重。这难道不是自我实现吗?
那些在生活中没有动力、不肯奋发向上的人,常常忍不住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能力和潜力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也没有付出太多努力,甚至都没有勇气一试,整个身心是拧巴和蜷缩的,别说对孩子,看什么都是别扭的。
所以说,回到家庭教育上来,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只要是你认为对的事情、想做的事情、能够让你变得越来越好的事你就尽管放心去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体验到竭尽全力的感觉,获得自信,满足,获得力量,这就是自我实现啊!
每一个自我实现的人都是浑身发光的,这光可以照亮自己和孩子。籍着你的光,孩子不但会看清自己的路,而且可以走得很远,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