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几次去景山公园登高看故宫,每每看到景山北侧山下有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但均未移步前往。

1月23日一早看到外面建筑的屋顶上洒上了一层薄薄的积雪,这也是今冬北京城区到目前为止飘落的一场稍大些的雪,因此萌生了到景山拍雪后故宫的念头。但上午到了景山才发现由于当天风较大,所以故宫屋顶的积层早已不见了踪影。下了景山后到公园北侧转了转,才发现景山公园里面还藏着一片不小的建筑群——寿皇殿建筑群。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

寿皇殿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总占地面积约2.12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97平方米,现在的建筑群是清乾隆十四年(即1749年)修建的。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2)

寿皇殿建筑群由内外两层院落组成,整体建筑仿照太庙规制而建,属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也是北京中轴线上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3)

明清时期,这里是皇家举行祖先祭祀活动的场所,在寿皇殿中陈设帝后御影,每年皇帝要按照节令祭日和相关规定,到寿皇殿祭祀祖先。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4)

1955年起,寿皇殿曾归北京市少年宫使用,2013年12月31日,寿皇殿建筑群正式回归景山公园。

景山寿皇殿在经过4年的规划、修缮、布展之后,景山公园寿皇殿建筑群主体建筑于2018年11月22日才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5)

寿皇殿尚存的可移动文物,如砖城门前石狮子、寿皇门前石狮子、石质须弥座、东西碑亭内石碑、寿皇殿正殿月台上铜炉、铜鹿和铜鹤,无论规制体量还是工艺技法,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彰显着皇家气派。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6)

进入寿皇殿景区,首先可见到宫门外东、西、南三面各竖立的四柱九楼式牌坊一座(原为金丝楠木梁柱,现已改为混凝土柱,戗柱皆去除),黄琉璃筒瓦庑殿顶。通面阔16.2米,带斗拱,绘以墨线大点金金龙枋心旋子彩画。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坊额均为乾隆帝所题。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7)

寿皇殿南牌坊

宫门(砖城门):为外院正门。牌楼式拱券门三座。黄琉璃瓦庑殿顶,琉璃重昂五踩斗栱。门口为清乾隆时期雕凿的石狮一对。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8)

宫门(砖城门)

进入砖城门后,一座神厨、神库及两座井亭分列东西两侧。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9)

神厨

井亭:在砖城门内西侧。黄琉璃筒瓦顶,每面宽6.1米,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下有石围栏。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0)

井亭

寿皇门(戟门):为内院正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杆,八级踏步,中间为御路。该门两旁有侧门,黄琉璃筒瓦庑殿顶,单昂单翘五踩斗栱。1981年4月10日晚,由于用电不慎引起火灾,寿皇门全部烧毁。后重建。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1)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2)

寿皇门(戟门)

寿皇殿:正殿。殿覆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和玺彩画。面阔9间,进深3间,前后带廊,前有月台绕以护拦,前、左、右各有12级踏步,前正中有御路,雕二龙戏珠。檐下明间悬满汉文“寿皇殿”木匾额。殿内中龛匾曰“绍闻天下”,左龛匾曰“对越在天”,右龛匾曰“同天光被”。此为嘉庆帝御书。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3)

寿皇殿正殿月台上铜鹤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4)

寿皇殿正殿月台上铜鹿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5)

寿皇殿正殿月台上铜炉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6)

寿皇殿正殿

配殿:东、西各一,各五间,进深一间,黄琉璃筒瓦悬山顶调大脊,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旋子彩画。

衍庆殿:在正殿西,黄琉璃筒瓦歇山调大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后带廊。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四周有石护拦。

绵禧殿:在正殿东,形制同衍庆殿。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7)

衍庆殿

碑亭:东、西各一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8)

碑亭

寿皇殿燎炉:东、西各一。黄琉璃砖瓦仿木结构。

北京中轴线上42座古建筑(北京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群)(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