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殷子健 张五四 | 责任编辑: 陈勇 | 来源: 中国网图片中心

与牧民色·达来坐在他家的客厅聊天,他的小儿子,从里面的屋子里,一会儿就跑出来,一会儿又跑进去。

显然,不要说独居草原深处了,就是身在闹市的家里,对突然来了远道的客人,孩子大概最先有感觉并表现。

儿子和他的父亲一样,结实、健壮、皮肤悠黑。我们问他几岁了?他用黑亮的眼睛看着我们不回答,他的父亲则替他说六岁了。

因为和他父亲聊马,我们又问他你会不会骑马?可能他的汉语还不熟练,还是他的父亲替他说四五岁就敢骑马了。他父亲说到这儿,我们转过目光看他,他朝我们点点头。

草原上的孩子,几乎都是这样,很小就被大人们抱上马背,就如城市里的孩子练自行车一样,仿佛是一件人生必须完成的生活手段。孩子骑在马背上,大人则牵着马,每天在草原上,不是仅仅走两步,要走好多好多步。

达来说,他的祖祖辈辈已经离不开马了。到他这一代,牧马,可以说是这个家族的顶级时代,也是最令他担忧和希望的时代

他有两个儿子,他不敢奢望两个儿子如他一般爱马。有一个能留下来(牧马),他就满足了。他说。

主编总编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勇)(1)

牧民色·达来

达来41岁。也年轻也不年轻。他说这句话时,眼睛里流露出一丝少有的忧郁。

他十几岁就能套马驯马,为此他不知道摔了多少回。摔下来再跑过去抓马上马,反反复复许多次。他说,马非常聪明,当你战胜它了,它才会爱你,离不开你。那个年代,他因为与马周旋,晚上浑身疼痛的经常难以入睡。

主编总编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勇)(2)

牧民色·达来的儿子

两个儿子虽然也都爱马,可他更看好六岁的小儿子。许多时候,小儿子不用大人帮助,自己都能上去抓住马,虽然他上不上马背。每每说到这里,他十分兴奋地说,比我小时候强得多。至今,达来快七十岁的父亲,还是离不开马,不论是出门走亲访友,还是平时出去遛达,都是骑上马而去,不管路远路近。

他如果不说,谁都不会知道,他现在拥有100多匹白马。他刚结婚那年,有了自己的家,他才有十几匹白马。

主编总编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勇)(3)

主编总编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勇)(4)

拥有100多匹白马,这是什么概念?在内蒙古草原上,白马主要集中在锡林郭勒草原,而号称内蒙古白马最多的西乌珠穆沁旗,全旗白马也只有3000匹左右。

从旗政府所在地到达来的家,大约有100公里左右。虽然刚刚进入五月中旬,因为今年雨雪丰盈,我们眼前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牧草已经开始泛绿。汽车在草原上行驶,天空大片白云团团飞舞,一会儿露出了太阳,一会儿又把阳光藏起来。远处天际线,天与草原已经会合,仿佛蓝天上的白云就在我们头顶飘过。时不时,那面还是烈日当空,这里却一阵阵细雨噼里啪啦砸在车窗上。

主编总编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勇)(5)

主编总编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勇)(6)

同车的当地人说,今年又是一个风调雨顺之年。在蒙古马系列品种里,乌珠穆沁白马尤为尊贵。当地人把乌珠穆沁白马称为“乌珠穆沁查干阿都”。据史书记载,圣主成吉思汗的81匹白色战马就来自于乌珠穆沁,只有繁殖在西乌珠穆沁草原上,才被算做最正宗和最纯粹的品种。而且,此品种马是成吉思汗时期宫廷专属的御马。17世纪中叶,乌珠穆沁部落从阿尔泰山迁移到此地(锡林郭勒盟东北部)时,所骑的马均为白马。

2012年8月,中国马业协会命名西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西乌旗)为“中国白马之乡”。

经过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几次考察和研讨,已经确定乌珠穆沁“查干阿都”是成吉思汗白马的直系血统。乌珠穆沁白马只所以传承和驰骋至今,无疑与成吉思汗的赐予和当地牧民生生不息的呵护息息相关。

主编总编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勇)(7)

近些年来,因为白马的传奇故事及英姿体态,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爱马人士的关注。特别是每年都有上千名摄影爱好者云集此地,亲中不乏西欧一些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地的人们,纷纷前来“拍马”。

自2007 年开始,西乌旗每年一次的“那达慕”节和“骑着马儿过草原”活动,更是吸引了五湖四海马术爱好者的注目,来自美国西部牛仔的马文化与中国传统蒙古族草原文化的结合和碰撞,让世界了解了内蒙古草原文化的优势和存在。

主编总编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勇)(8)

挤马奶

蒙古族人和藏族人多崇尚白色,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所以在马匹的选择交配上,也会多考虑出现白色遗传的马匹进行交配。千百年来,白马的品种便形成了。西乌珠穆沁旗白马,具有的蒙古马的特征最为多也最明显,不论是从外形还是体能。过去,草原上野狼成群,白马救主的故事传唱许多,小说《狼图腾》里就有生动的描写。白马是草原上牧民最为忠实的伙伴和战友。

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正逢草原连续大雪,汽车无法行走,即使能够开车,草原一片白茫茫,分不清东西南北。防疫人员就是骑着白马驰骋草原,送医送药,为牧民解忧。草原上的牧民有载歌载舞的传统和习惯,因此活动就多。从盟里到旗里,甚至苏木(乡)嘠查(行政村),年年都举办“那达慕”和各种各样的比赛和活动。每到盛典活动,人们就会看到牧民们着盛装、骑白马,拉响马头琴,唱起悠扬的长调,还会把爱马梳妆打扮起来,花红柳绿在绿色草原上“秀美”。

在成吉思汗诞辰800 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在马匹组成的10 个方阵中,白马队列银光闪烁,马鬃飘逸,成为活动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达来家的白马,就在其中。不仅如此,达来作为旗里选择的28个白马种群户之一,从自治区到国家每一次大型活动,甚至国际上的一些相关大大小小活动,他家的白马几乎都要被选参与其中,这一点让他一直引以为豪。很多时候参会,在运输马的旅途上,他每次都坚持坐在专用马车上与马同行,哪怕几百公里路程。

主编总编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勇)(9)

养白马并不挣钱。面对我们的提问,达来说。但马比养牛羊省心。达来解释说。达来除了牧马外,还养着300多只羊和十几头牛。马基本不用人去管理,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就在草原上,即便降生马驹也是如此。马的天性,一出生就可以自理。只有挤马奶、交易、赛马及参加活动等,才会把马从草原上赶回来集中。

我们本来想看看白马,但来的不是时候,他的100多匹白马,离他最远的距离有一二百公里,近的至少也要二三十公里。

达来有事没事,经常骑着马到他的白马群巡视。草原上广阔无垠,晴空万里,马背上的达来,就无所顾忌地唱起歌来,路有多远,歌声就有多长。他在成家前,是远近闻名的歌手和有名的摔跤手。他一直是旗乌兰牧骑签约演员,直到结婚了,才很少再唱歌了。我调侃说,你当初唱歌是不是为了娶媳妇?他笑而不答。我说你唱一曲让我们听听。他有点不好意思反问我,唱一个?我点点头他就唱开了。虽然歌词我听不懂,但嗓音浑厚,深远悠长,不亚于专业演员的水平。

我建议他(唱得)多好,应该唱下去。他说还是在唱,但多数还是自己给自己唱。我问他歌词大意,他说一般他唱的都是蒙古马歌,刚才唱的这首歌的歌名是“飞马”。

达来说,养马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买卖。二是马奶。三是参加社会活动等,比如拍马。“外面的人以为这几年拍马,牧民挣钱了。其实牧民的难处他们并不知道。”达来说的难处,一个是集中马;另外拍马马群的来来回回狂奔,对马的腿部伤害最大。所以每次只能控制跑两圈。拍马时间在每年的六七月,每个月只能拍一次,每次大约挣一到两万元。来自韩国的拍马摄影爱好者,去年与他一下签订了几年的协议。每年他们前来拍马,一次要大约付费几千元。

每次拍马结束,达来抚摸着一匹匹马不由要落下心疼的眼泪。“马与人的感情超过所有动物和人,比起狗来还重感情。”达来说。

达来家承包的草场只有两千多亩,承载牛羊都不够。因为草场少,他不得不花钱租别人家草场来牧马。目前他已经租草场七八千亩,按照当地付给租金“上打租”习惯,租期10年,他一次性就要付费达100多万元。其实,白马的收入主要还是买卖。近些年白马价格上涨,一匹二三岁马,一般要卖三到五万元,比一般蒙古马要高许多。但对于十分爱马的达来来说,他卖马实属无奈。每次卖马,达来都要留下人家电话并加微信。卖的近处好说,他经常路过可以去看看他的马,远的就让人家发视频或者照片给他。看到曾经的马活蹦乱跳,身体健康,他就高兴。很多次,卖出的马装好车走了好远,达来的眼泪还在流。每年,他的白马许多都卖到了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寝宫,用于祭祀。还有白马马鬃,内蒙古各地建起的大大小小“苏力德”(一种吉祥物),讲究的地方,樱子必须要有白马的。达来非常愿意把马卖到成吉思汗陵寝。“这是白马的归宿,它们回家了。”达来认为。

内蒙古草原,最吸引人的活动,就是赛马。

达来的白马曾经获得过一个冠军和两个亚军。那个冠军,使他得到了10匹白马的奖励。

主编总编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勇)(10)

作为“核心群户”政府给予他奖金10万元。

靠马收入也就够养马的费用,来五去五。牛羊的收入,才是他们家看得见,摸得着的。达来家的年收入表面看达到了几十万元,但每年都要拿出来一部分补贴在了牧马上。他担心再过多少年,可能不会有人牧马了,这不光是因为马不挣钱。即便养马,也仅是用于骑行,大数字的养殖越来越少。况且,现在放羊包括出行等,大多数牧民都有了摩托车和汽车。另外,一家一户草场承包后,网围栏也对牧马不利。本来马是驰骋草原的,一家一户的网围栏不同程度的限制了马的活动。

达来还讲了一个小故事,牧民喜喝酒,喝醉了,也是平常事,如果有马在,能骑上马背,就不用担心回不了家。现在因为有了网围栏,有时候识途的马也不能准确认路了。

说西乌旗白马,就不得不说该旗的民兵白马连。白马连组建于1958年,是国防后备力量中唯一成建制保留的一支民兵骑兵连队。组建61年来,白马连一直活跃在美丽的乌珠穆沁草原上。虽然,他们的职能已经不再是与军事和国防那么紧密了,但依然在社会上,承担了许多应该有的义务和责任。比如拍影视节目,参加各种活动表演和应急救援等。

上个世纪60年代,西乌珠穆沁旗的白马连享誉全国。在旗档案馆,人们还能看到保留完整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白马连训练时的珍贵照片。有的飞马射击,有的纵马劈刀,有的几匹或者十几匹马排成一列,站立卧倒,整齐划一。我们没有见到白马连的白马和战士,但达来说,白马连的战马里面有他的白马,这就让他自豪不已。(文:张五四;摄影:殷子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