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晚,静安区北站医院又接收了一批来自封闭管理小区的血透病人,这是该院连续3个晚上为一批批特殊病患进行血透治疗,除了常规护理,还经历了许多“第一次”。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1)

凌晨,最后一位患者结束透析回家,90后护士施婧靓、骆娟亮出了奥特曼的经典招式。

84岁的王先生在妻子周立范的陪伴下来北站医院接受血透治疗,因为小区14天封闭,一周三次血透换了三家医院。

她说,小区封闭时心里很焦虑,不能按时血透后果不堪设想,但居委干部的耐心,以及静安疾控的及时协调,真正让她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不仅安排上了,而且还很称心。

血透病人在治疗时会有低血糖、低血压的情况,平时周阿姨包里都会备几个馒头,但这次情况特殊,看到护士们准备的爱心糖罐,她安心地去血透室外等候。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2)

周阿姨和往常一样备了点心。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3)

因疫情防控需要,像周阿姨这样的需求,护士们早有准备——爱心糖罐。

北站医院大部分血透室的护士都有隔离酒店的工作经历,穿脱防护服、相关防护流程都经过培训和实战,但在医院里接收封闭管理小区来的病患还是第一次。

头一晚,从收到紧急任务到接收病患只有2个多小时,难的是要规划好患者进出院路径,以及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防护和消杀程序等,不允许有任何环节的疏漏。院领导强调,要用严苛管理去保护好这块“清洁区”,让更多地患者得到应急救治。

肾内科血透室护理组的护士长陈婷前几天还在同行的朋友圈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的甚至一个月每天都是连轴转的状态,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一天还是来了,她说:“既然来了,也没什么好怕的”。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4)

晚上7点,患者陆续到了。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5)

院感科吴心灵给患者准备了N95口罩。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6)

引导患者和家属走专用通道就诊。

穿着大白、隔着面罩,戴了两层手套扎针,对这些护士来说是头一次,长期透析导致找瘘困难,如果有糖尿病史血管比较细、脆,难度增加不小。

平日里的普通患者基本是“常客”,熟悉病情,而由封闭小区转来的患者大都是第一次接触,新的环境、治疗时间和心态都会造成焦虑或不安,这就要求护士们更有耐心。碰到患者情绪有波动,还要尽力安抚。另外,院感科的医生全程跟着,一点也不敢懈怠。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7)

几个护士配合上机。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8)

刚刚换班的护士在清洁区同样关注血透室里的情况,就像家人一样,随时准备分担一些。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9)

护士长陈婷再次进入病房,重要的事情再关照一下。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10)

忙完上机这阵子,血透室里还有两名护士坐镇,透析中的护理同样责任重大,护士们的手机是不能带进病房的。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11)

走廊外,患者家属安心休息。

17点30分,日常两班的血透治疗基本结束,护士们抓紧做好设备、病房、空气等消毒工作后,再为这群特殊患者透析做准备。

14日收治的第一天,第一位和最后一位由120送来的患者相差两小时。当最后一位患者完成治疗已近凌晨2点,护士们再用2个小时的时间清洁、消杀。

这一次,她们有45个小时没合眼,大部分护士都没能回家休息,因为“不能耽误第二天一早普通患者正常上机”。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12)

为了保证防疫安全,总有一双眼睛盯着护士脱防护服的全过程。院感科胡心灵说,“其实我们挺讨人嫌的”。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13)

再晚护士们也要做好设备、病房、空气等消毒工作,确保第二天一早普通患者正常上机。

一名护士刚出2 12的2天封闭期,当跳出核酸检测结果的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陈婷,要求马上来上班,陈婷还说,有的护士人在家隔离,心在医院,在同事们的朋友圈留言:可爱的你们,等着我,马上与你们汇合!

90后护士施婧靓、骆娟不在医院上班,就在社区采样。她俩开玩说,她们的工作就是从天黑干到天黑,见不到太阳,特别是冬天。现在好了,采样时能见到阳光了。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14)

凌晨,等待病人下机,准备做终末消毒的工作人员在大厅候诊椅上睡着了。

有谁能够了解做护士的悲哀(连续45个小时没合眼)(15)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上观新闻 蒋迪雯 摄影报道

来源:作者:蒋迪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