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从港交所退市,市值也从巅峰时的1500亿港元,直接跌至531亿港元,短短十年时间,便缩水近千亿,“一代鞋王”就此落下帷幕。

当然落下帷幕的不只是百丽这个品牌,连带着它的创始人邓耀和盛百椒套现离场。邓耀出生于香港,从一个制鞋的学徒一步步走到做到鞋厂老板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后他嗅到了内地商机,便转战内地发展。

在内地,他遇到了最合拍的搭档盛百椒,1991年,邓耀加入百丽担任总经理。此后,两人的合作就像是一双鞋子的左右脚,节奏一致地将百丽带上了港交所,以1500亿的市值成为当之无愧的“鞋王”。

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电商的快速崛起,百丽庞大的线下队伍从利润主力变成了负累,2015年开始业绩断崖式下滑;2017年百丽转型迫在眉睫,邓耀和盛百椒做出决定,百丽退市私有化,出售手中25%以上的股权套现超过百亿。

如今4年过去,两位创始人又去哪儿了,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2)

邓耀,1934年出生于香港,长大后跟着一个老师傅学做鞋,勤快认真的他很快就学得了一手好手艺,不仅会制作还会设计和经营,60年代他便拥有了自己的小型工厂,到了70年代,邓耀则在香港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鞋店。

凭借优质的工艺,紧随流行趋势的样式,邓耀的鞋店生意非常好,很快就把小店发展成了小企业,邓耀也成了香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而且邓耀还是个有着浓厚家国情怀的企业家。

70年代面对内地动荡不安的时局,他很是忧心也很想出一把力,于是1974年便应邀将自己鞋厂的设计理念、制作流程,以及那些年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经验传授给向内地同行。

当时的他,不仅倾囊相授且不计报酬,这份热忱让邓耀在国内同行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为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3)

八十年代,邓耀的鞋厂已经颇具规模,并且正式将品牌名确定为“百丽”,取自法语Belle,意思是美人,这个名字赋予了鞋子美好的寓意,只要穿上它就能变成美人。

与此同时,内地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步伐已经迈开,而当年邓耀交给内地的不少设计样板也都开始批量生产,他的设计理念也被很多内地厂商采用,深受消费者喜爱,这时便有人建议邓耀把内地生产出来的鞋卖到香港去。

邓耀经过一番思考和考察后,与深圳的几家鞋厂达成了深度合作,由他提供设计,内地工厂加工后再销往香港,这就是百丽早期粤港合作的雏形。

但是随着行业发展,这种模式也慢慢凸显出弊端,就是速度太慢,设计确定交给内地工厂,生产出来的鞋品要等待通关的繁琐程序,往往等产品到了香港已经错过了流行趋势,同行竞争力大幅下降。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4)

于是,1987年邓耀在深圳建设了第一家自己的鞋厂,由上海提供技术,蛇口招商局提供厂房,邓耀的香港公司负责提供设计。

这种多方合作的机制虽然可以大大提高出货速度,但最大的弊端就是谁来做老大,否则就容易产生矛盾。

在这方面邓耀的眼光和格局相当宽阔,邓耀不在内地工厂任职,不要任何权利,唯一的要求就是出货的质量和速度,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内部不必要的权力纷争。

但此后香港同类鞋厂遍地丛生,百丽再也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再加上香港就那么大点地方人口又少,于是邓耀把目光对准了潜力巨大的内地市场。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5)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6)

1992年,邓耀以高于同行一倍的内销权优势将生意转入内地,这一年盛百椒加入百丽。俩人合作之初并不顺利,当时国内对于外资企业的政策并不明确,百丽只能做代销,但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大量仿品和假货流入市场,经销商很难管控,有的假货供应商甚至把产品直接送进了正规商铺,还声称自己有特殊渠道。

当时百丽也没有高端的防伪手段,就只能靠人工巡店去发现,不仅纠错率低而且相当耗时,于是邓耀转变打法,做直营授权。

但是当时出台了一项政策,申请零售业的外资合营企业,前三年平均营业额要超过20亿美金,这个条件对百丽来说太难了。

把控不了商品真假,做不了品牌专卖,邓耀又调整了发展战略,挑选了16家规模较大、经营规范的经销商,签订分销协议,百丽以批发价出货,分销给经销商再以零售价供应市场,凭借这种模式,仅仅一年时间百丽就在内地开了600多家零售店。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7)

初见成效之后,百丽又与16个经销商加深合作,合资成立百丽投资,建成利益共同体,这就从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经销商行为,依靠这种模式,百丽快速占领了内地鞋业零售市场。

不过收益和风险是对等的,这些经销商就像一把双刃剑,能快速提高业绩,也能带来危机。

所以,此后的几年,邓耀和盛百椒都在寻求突破路径。2004年,政策逐渐宽松之后,百丽联合多家私募基金,开始整合回购百利投资的股份,固定资产,并逐步收拢经营权。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8)

直到内地零售业对外资企业全面放开,百丽才迎来了真正的春天,之后邓耀和盛百椒收购了百丽投资大半股份,成立百丽国际,在内地大面积铺开直营店。

仅仅一年时间,百丽的专卖店就增加了3000多家,遍布全国150多个城市,快速抢占市场。

与此同时,百丽国际开始着手收购一些国内外新兴起来的鞋履品牌,比如天美意、Tata等,此外还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类别和设计,市场竞争力也随之不断增加。

百丽在内地逐步规模化的过程中,邓耀和盛百椒之间也达成了相当默契的合作关系,有人把他们形容为一双鞋子的左右脚,相辅相成,节奏和步伐都完全一致,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合作天衣无缝,俩人一路携手将百丽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鞋王。

2007年5月,百丽国际在港交所上市,开盘当日市值就蹿升到了670亿元,邓耀和盛百椒联手敲钟。那一年,邓耀73岁,盛百椒55岁。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9)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0)

随后百丽乘胜追击,又拿下了第一男鞋品牌森达,为集团再加一支主力军,2008年森达为百丽集团贡献了11.5亿的收入和1亿的净利润。

之后,百丽又并购了奥斯集团,直接将他们位于香港、澳门的150余家直营店收入囊中。

从此,百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以每天四五家店的速度全面铺开,仅2010年到2012年三年时间,就开出了5300多家门店。

当然,随着店铺的铺开,业绩也是水涨船高,2011年百丽营业额290亿港元,利润更是高达42亿港元,这和前几年相比可是成倍地增长。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1)

在这样的高速发展下,2013年百丽国际的市值冲到了1500亿元,2014年百丽在全国则拥有了将近2万家专卖店,员工超过8万人,拥有包括百思图、森达、天美意在内的20多个鞋业品牌。

那时,走进各大商场的鞋品专区一大半都是百丽的天下,也确实实现了盛百椒的豪言壮语“凡是有女人经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

此时的百丽,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的“鞋王”。只可惜,百丽毕竟是传统企业,终究逃不过市场的挤压。

2012年,邓耀逐渐退居幕后,电商疯狂崛起,百丽的收益开始滑坡,年增长仅为2%。在双重压力下,盛百椒不得不带着百丽走上改革之路,当时他们将改革的原因归结为电商冲击,但事实上远不止此。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2)

因为百丽也曾在2009年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商购物平台,还引入了京东的徐雷和凡客诚品的张小军,创立了淘秀网和优购网,但是两年时间不到就相继关闭。此后,百丽又尝试接入各大主流电商平台,但销量远不及那些更便宜的高仿同款。

所以,电商这条路白丽算是没有赶上,慢慢地百丽门店销售额大幅下降,维持运营的费用又不能减少,曾经依靠庞大的线下门店建立起的线下军团,最终变成了沉重的负累。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3)

与此同时,各类小众品牌、快消品牌也纷纷加入到竞争中,明星带货、时尚博主、T台走秀等途径为新品上市提供了强大助力。

他们把目标客户锁定在购买力更高的年轻人身上,这些人舍弃了刻板的皮鞋、高跟鞋,穿着小白鞋牛仔裤上班,各种限量版、合作版、典藏版更是层出不穷,并且价格浮动空间巨大,能够适应各层级不同收入的消费群体,性价比极高。

就这样,从市场到产品再到营销,百丽全都晚了一步,于是到了2015年百丽开始大幅关闭线下门店,平均每天都会关闭一家。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4)

自此,上市八年后,百丽首次出现净利润大幅下滑,这条下划线自此再也没有上扬过,到2016年百丽的净利润暴跌55%,这一年盛百椒痛定思痛地提出必须要转型,否则下一轮严冬到来的时候百丽必将死亡。

于是,2017年邓耀和盛百椒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百丽退市私有化。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5)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6)

2017年7月27日,百丽国际正式从港交所退市,市值也直接跌至531.35亿,比起巅峰期的1500亿,缩水近千亿。

随后,由高瓴资本、鼎晖投资以及百丽高层组成的财团,主持私有化过程,以每股6.3港元的价格收购百丽所有股份。

这个价格仅比上市时候的价格多了0.1港元,而相较于百丽鼎盛时期的15港元,缩水了将近60%。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7)

不过,这次私有化,百丽的创始人邓耀、盛百椒都没有参与其中的收购,而是出售了手中25.74%的股份,套现超过百亿港元。

这也就是说,私有化后,邓耀将完全退出百丽,此时的邓耀已经83岁高龄,自然再无力支撑。

盛百椒倒是提出私有化完成后,自己会在百丽继续留任,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不过,此时已经65岁的盛百椒,也坦言自己已经老了,不会开电脑,也没有微信,即使那些关于互联网的文件和提案他每一份都会认真阅读研究,但依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百丽拥有扎实的市场基础,优质的企业团队,需要更年轻的领袖带领他们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曾经的创始人邓耀套现后将离场,盛百椒则继续陪着百丽。

私有化后,高瓴资本以56.81%的股份成为百丽最大股东,当时不少人都嘲笑张磊收购了一个落魄鞋王,没想到的是后来张磊靠着百丽赚疯了。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8)

张磊接手后,立即派了上百人的团队入驻百丽,整合线上线下,调整消费目标,优化设计团队,并设定了“构建时尚生态圈,成为最富活力的时尚产业集团”的发展目标。

此外,还打造了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和顾客消费习惯记录,用于监测消费者的喜好和目标。

凭借这些转型策略,2018年百丽的营业额就上涨了好几倍,一年后百丽旗下子公司滔博体育登录港交所完成上市,收盘时市值573.61亿港元。

而盛百椒也如他承诺的那样,依旧在百丽任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陪着百丽东山再起。

2018年,百丽进入全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时代,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客户数据库,随后又优化产品结构,调整物流配送,确保线上产品能快速发送到客户手中,适应“双十一”等电商购物节的客户需求。

百丽集团被谁收购了(百丽缩水千亿退市两位创始人套现百亿离场后)(19)

有了这些改变和转型,2018年双十一购物节上,百丽在同品类销售量排行第一,旗下品牌STACCATO斩获多个设计大奖,而其重点发展的运动品牌也得到了时尚年轻人的喜爱,还被央视授予了“改革开放40年40品牌”的荣誉称号。

终于,私有化一年后百丽重生了,但在盛百椒眼里这一切才仅仅是个开始。

时至今日,百丽已经彻底改朝换代,87岁的邓耀手握22亿美元财富安度晚年,69岁的盛百椒则率领他的团队依旧坚守着百丽,直到看着它真正的再次腾飞,才会放心地转身离开,而装上新翅膀的百丽也必将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