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7月1日 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

1900年7月1日凌晨,义和团及清军进攻租界,7时,开始向租界发炮,历时4小时。至午,租界洋军全力出击,力战5小时之久,败回。

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天津保卫战,是以义和团为主体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从1900年6月15日开始到7月14日结束,历时1个月,中经大沽之战、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紫竹林租界攻坚战和八里台保卫战,最后以义和团撤离天津,八国联军分区占领而结束。

1917年7月1日 张勋复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从此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封建势力并不甘心失败,民国初年,继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失败之后,1917年7月1日又发生了清廷的复辟。由于这次复辟是由封建军阀张勋一手制造的,史称“张勋复辟”。

张勋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统帅江防营驻扎在南京。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军进攻南京,张勋负隅顽抗,战败后率溃兵据守徐州、兖州一带,继续与革命为敌。民国成立后,他和他的队伍顽固地留着发辫,表示仍然效忠于清廷,人们称这个怪模怪样的军阀为“辫帅”,他的队伍被称为“辫军”。

1913年,张勋因参与镇压孙中山发起的“二次革命”有“功”,被袁世凯提拔为长江巡阅使。从此他拥兵徐州,成为一个声势赫赫的地方军阀。1916年,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称帝失败,黎元洪当上大总统,实权掌握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谓“参战”问题上发生矛盾,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和国会则坚决反对。张勋因德国支持他的复辟主张,而反对对德宣战,但同时又蔑视黎元洪。

因此,黎、段争相拉拢张勋,张勋却另有打算。他伪装成黎、段之间的调解人,企图坐收渔利,同时拼凑实力,积极为复辟作准备。1917年5月下旬,当黎、段因解散国会问题争执不下时,段祺瑞策划武力推翻黎元洪并解散国会,黎元洪得到消息,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院总理。张勋乘机提出“非复辟不可”的主张,于6月7日率“辫军”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国会。14日张勋到达北京。

经过一阵紧张的策划,张勋于6月30日潜入清宫,决定当晚发动复辟。1917年7月1日凌晨1时,张勋穿上蓝纱袍、黄马褂,戴上红顶花瓴,率领刘廷琛、康有为、陈毅、沈曾植、王士珍、红朝宗及几位辫子军统领共50余人,乘车进宫。

复辟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组成讨逆军,防守的“辫军”一触即溃,张勋在德国人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复辟丑剧仅仅上演了12天,就在万人唾骂声中收场了。

1919年7月1日 少年中国学会成立

1919年7月1日,由李大钊、王光祈发起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经过一年的酝酿筹备,在北京开成立大会,推王光祈为执行部主任。该学会的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要求会员恪守“奋斗、实践、坚忍、俭朴”的信条。总会设于北京,在上海、南京、成都及法国巴黎均设有分会,会员遍及国内许多省市以及欧美、南洋等地,影响较大。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曾琦、李璜、左舜生等均加入该会。该地出版有会刊《少年中国》,其一部分内容是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哲学方面的论著与译文,涉及人生观、世界观及社会问题各个方面;另一部分是发布该会日常活动消息及会员通讯等。共出4卷12期。

192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1941年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提出:“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从此,7月1日便被象征性地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由于战争年代档案资料散失,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党史工作者的努力,确定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最后一天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1925年7月1日 广东国民政府成立

7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改为委员制。汪精卫被推举为主席汪精卫、胡汉民、谭延恺、许崇智、林森5人为常务委员。黄埔军校学生军为第一军,周恩来被任命为少将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各军仿照黄埔军校和第一军,普遍建立党代表和政治部。

1928年7月1日,上海外滩公园正式向国人开放。

上海的帝国主义分子迫于压力,上月在纳税西人会上通过了向中国人开放上海外滩公园的提案,从7月1日起开始实行。从1868年外滩公园建成到1928年准许中国人入园,前后共经历了60年。

1931年7月1日 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围剿”

1931年7月1日,蒋介石、何应钦坐镇南昌,指挥23师又3个旅共30万人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发起第三次“围剿”。蒋介石亲任司令,并聘请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以嫡系部队5个师为主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分兵两路展开钳形攻势向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进攻,企图消灭红军于赣江东岸。

1933年7月1日 吉鸿昌率同盟军收复多伦,举国欣慰

1933年7月1日,同盟军左路收复宝昌,乘胜发起多伦战斗。多伦为察东重镇,由日骑兵第四旅和伪军一部固守,城外筑有八卦炮台32座,及内外交通壕和电网等工事。收复多伦,为“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之举。

1958年7月1日 《红旗》首次提出“人民公社”的名称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到“人民公社”的名称。

1954年7月1日 中国第一个大型氧化铝生产基地建成

1954年7月1日,中国第一个大型氧化铝生产基地—山东铝厂第一期工程建成,举行开工典礼。中共中央办公厅代表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发来贺信,周恩来总理发来贺电,并向帮助建厂的苏联专家表示感谢。

1952年7月1日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毛泽东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成渝铁路由四川成都到重庆,全长530公里。此铁路从1950年6月16日开工兴建。成渝铁路的修建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西南刚解放,国家财政相当困难。党中央确定修建成渝铁路的原则是“就地取材”,发动广大军民兴建。工程以每日铺筑5公里又30尺的进度推进,提前3个月完成。成渝铁路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它横穿四川盆地中心,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物资交流。

1947年7月1日 东北民主联军转入反攻

1947年7月1日,中共东北民主联军历时50天的夏季攻势结束,共歼国民党军8万余人,攻克城镇42座,迫使国民党军收缩于长春至大石桥、沈阳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转为防御。

1941年7月1日 汪氏政府清乡委员会开始推行“清乡运动”

日本侵略军为了巩固其在华中地区的统治,授意汪氏政权于5月成立清乡委员会,由汪精卫任委员长,陈公博、周佛侮任副委员长,李士群任秘书长,负责指导“清乡运动”,该运动在军事方面由日军负责,伪军配合,在政治方面则均由汪氏政权负责。“清乡运动”以“军政并进,剿抚兼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为方针,自是日开展。首先从苏南地区开始,其次在太湖东南、上海郊区及苏淮特、别区进行,接下来又在镇江、苏北及浙江部分地区展开,最后在安徽、广东、湖北部分地区推行。

“清乡运动”的第一步是“军事清乡”:日伪军在清乡地区修筑碉堡炮楼、封锁沟、封锁墙、竹木篱笆,拉设铁丝网、电网,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然后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第二步是“政治清乡”:汪氏政权在清乡地区广泛宣传“中日亲善”、“和平建国”,在对群众进行宣传的同时,实行编组保甲、连坐联保,组建警察保安武装,推行自首和策动告密的方法,以强化法西斯统治;第三步是“经济清乡”:汪伪政权在清乡地区实施严格的物资统制政策和物资封锁禁运政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第四步是“思想清乡”:汪氏政权在清乡地区建立机构控制学校,出版报刊,组织“青少年团”,开展反共教育。

1961年7月1日 中国革命博物馆开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从1961年7月1日起正式开馆。所陈列的珍贵文物记录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记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庄严雄伟的博物馆座落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东侧。博物馆的陈列分成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止。展出的陈列品,有记录各个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历史文献、图片、资料,革命领袖人物、革命先烈和革命群众使用过的实物,他们的手迹,以及我国艺术家们为博物馆创作的反映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许多绘画和雕塑。在这里,陈列着从鸦片战争抗击过英国侵略军的虎门炮台的大炮,到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这些珍贵的文物,反映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前仆后继、英勇不屈地进行革命斗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的全部历史进程。

1975年7月1日 我国与泰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5年7月1日,我国与泰国建立外交关系。

历史上的今天1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7月1日)(1)

1980年7月1日 中国开始推广邮政编码制度

邮政编码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需工具,最终目的是使您的信件在传递过程中提高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交寄信件、包裹时务必写明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源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紧接着,美、英、法、澳、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1965年后,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故日、意、加、荷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实行了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我国的邮政编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拟定出“全国邮政编码试行方案”,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198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后来因种种原因,推行工作全面停止。直到1986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决定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即每组编码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这六位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县(市)邮电局和投递局(区)四级。六位数的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代表邮区,前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1982年7月1日 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超过十亿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超过十亿。

1988年7月1日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正式成立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于1988年7月1日宣告成立。邓小平同志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亲笔题名,是继成都、上海成立航空公司后的第三家航空公司。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民航体制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民航华北管理局是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基础上组建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国家航空运输骨干企业,以经营国际航线为主,兼营国内航线和通用航空业务。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历史上的今天1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7月1日)(2)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是于6月30日午夜举行的,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在中英仪仗队入场后,双方礼号手吹响礼号。23时46分,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英国方面同时入场并上主席台主礼台的有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库克、离任港督彭定康、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恩里。

在仪仗队行举枪礼之后,查尔斯王子讲话。他说,香港将从此交还中国,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将继续拥有其明显的特征,继续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要国际伙伴。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

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接着,江泽民主席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发表讲话。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激起全场6次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随后,中英两国领导人走到主席台前,握手合影。

凌晨0时12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

历史上的今天1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7月1日)(3)

7月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喜迎香港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1997年7月1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与此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

凌晨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隆重举行。

江泽民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现在成立。这时,整个大厅响起长时间的雷鸣般掌声。1时35分,全部由港人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始宣誓就职。

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健步走到主席台前第一个宣誓就职,国务院总理李鹏监誓,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董建华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本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历史上的今天1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7月1日)(4)

2000年7月1日 日本著名日中友好人士宇都宫德马逝世

2000年7月1日,日本著名日中友好人士宇都宫德马因患肺炎在神奈川县相模原市医院逝世,享年93岁。

宇都宫德马生前曾担任日中友好协会会长,逝世前为该协会名誉会长。他一贯全力倡导日中友好,是公认的“日中友好事业掘井人”之一。1991年他曾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授予“人民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2001年7月1日 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江泽民阐述“三个代表”

历史上的今天1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7月1日)(5)

2001年7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共中央江泽民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与各族各界代表欢聚一堂,共庆“七一”这一光辉的节日。

2003年7月1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京开幕

历史上的今天1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7月1日)(6)

2003年7月1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2周年之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004年7月1日 广州获得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主办权

历史上的今天1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7月1日)(7)

2004年7月1日晚20时40分,广州申亚的捷报从多哈传来,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在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郑重宣布,广州获得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主办权。

广州申亚历程

2002年3月,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校长胡树森等20多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一份议案,认为广州应申办亚运会或东亚运动会。当年年中,广州市体育局答复称,广州完全具备了申办亚运会的条件,并表示将跟进申亚工作。

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期间,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建议,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向国家提出了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请示。

2003年11月12日,广东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名向国务院提交由广州市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请示报告。国务院经慎重研究后,同意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

2003年12月22日,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透露,中国奥委会已正式递交了申办亚运会意向书,申办口号为“动感亚洲,感动世界”。

2004年3月31日,中国广州2010年亚运会申办委员会向亚奥理事会正式递交了申亚报告书。

2004年4月8日,广州2010年亚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广州10日举行了申亚启动仪式。

2004年4月14日,亚奥理事会考察评估团一行5人在亚奥理事会副主席、菲律宾奥委会主席瑟尔索。德里特的率领下对广州申亚工作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实地考察。

2004年4月14日,马来西亚宣布放弃申办亚运会,至此,广州成了惟一申办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的城市。

2006年7月1日 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

经过10多万筑路大军历时5年的艰苦奋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2006年7月1日上午,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同时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格尔木市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建设青藏铁路的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团结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