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择心之所向,承时代荣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各高校2021届毕业典礼中,许多校长留下了或睿智或温暖的毕业寄语。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把行胜于文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在久久为功、心于至善的奋进中成就更有高度的人生。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我们必须守住心灵的温度,提炼良知的纯度,增强情感的浓度,拒绝异化,拥抱理性,守护好人生的价值。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同学们需要向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老师学习,不断提升心性修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很多时候,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比战胜困难本身来得更加重要。考验如火,淬炼真金。不往前走,根本无法轻易定义成功和失败。

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希望你们始终保持阳光心态,想得开,看得淡,拿得起,放得下。如果你不会被自己打败,就没人能打败你。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始终保有对科学真知最执着的追求、对世间疾苦最深切的悲悯、对道义尊严最本能的护佑,把服务国家社会、推动人类发展作为奋斗终身的目标,做到心中有爱、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以上话语一经发出就上了热搜,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带给当代青年以启示意义。请你从中选择两至三个人的讲话进行立意,并结合自身的发展要求写一篇文章,体现出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为六位高校校长给大学毕业生的寄语,主要涉及大学生毕业后为人处世、学习工作等人生成长的内容。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寄语要求学生要起而行之,言必求实,以行证言,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中奋进,从而在追求卓越中绘就壮美人生。给人的启示:“行动最重要”“坚守不懈,锲而不舍”“成就在奋进中来”“青年人要有更高度的人生”等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是要求学生有温度、有良知、有情感,不要异化,要有理性,守护好人生的价值。给人的启示:“守住心灵”“人生要有良知”“理性看待人生”“人生的价值需守护”等。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要求学生从我国实际需要出发,发现和解决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服务人民,提升自己的境界,以“让人民生活幸福”为己任。给人的启示:“放眼天下,胸怀国家”“把人生扎根于祖国大地”“提升人生修为”“牢记国之大者的初心与使命”等。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人生考验对于人生很重要。面对考验,要敢于拼搏,有信心,要坚持,一路无畏向前行。给人的启示:“人生要有信心与勇气”“人生考验对于人生很重要”“敢于拼搏”“一路无畏向前行”等。

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是要求学生保持阳光心态,永葆健康快乐。每个人都要拥有一个奋斗并快乐的人生。给人的启示:“乐观看待人生”“心态最重要”“超越自我”“成功与失败的定义”等。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是要求学生有担当,能践行“让人民生活幸福”的使命,有胸怀万物、兼济天下的大格局。给人的启示:“人生要执着追求”“人要有悲悯之心”“服务国家与民族”“推动人类发展的使命”“责任在肩,使命至上”“心中要有敬畏之感”等。

写作任务有三:一是选择两至三个人的讲话进行立意可以从六位大学校长的寄语中选择两至三个人的讲话,并加以提炼,形成有机关联,成为立意方向;二是根据“给当代青年以启示意义”写一篇文章。注意: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体现对“给当代青年以启示意义”的认识和思考。要有明确的观点,否则,不得评为一类文;三是结合自身的发展要求进行思考。对于材料中体现的“高校校长给大学毕业生的寄语”等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考生可以结合材料,扣住引导语中“给当代青年”和自身发展这一对象及情境来写作。

文体自由,但建议写成议论文。可按照平行结构行文,总论点站在青年人的角度结合立论,是从做法的角度,要求学生怎么做;从思想道德角度,要求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从理想的角度,要求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分论点从考生选择的两到三条校长毕业寄语中提炼关键词。最后,紧扣立意,说明对当代青年人和自身的思考。

立意:

1.组合:行胜于言,久久为功,才能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2.组合:保持阳光心态,守护心灵温度……

3.组合:拥抱理性,守护好人生价值,才能做到心中有爱、心中有责、心中有戒。4.组合:心于至善,提升心性修为,方可不会被自己打败。

5.组合:在奋进路上,坚持久久为功,同时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赏析(2022年高考作文预测)(1)

【佳作赏析】:择心之所向,承时代荣光

青春绮龄,躬逢盛世。培根曾说:“国家的强弱,并不仅取决于有多少高墙、坚垒、大炮、火药、战车、骏马。从根本上说,只有民气强悍英武,国势才能强盛而不可侮。”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时代的脊梁,国家的希望,我们要赓续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传承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书写铿锵有力的报国华章!

守好心中一方天地,护好人生道德价值,宇宙才会因我们的存在更加璀璨。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曾勉励大家:我们要守住心灵的温度,提炼良知的纯度,拥抱理性,守护好人生的价值。然而,当今社会波谲云诡、泥沙俱下,《精神明亮的人》一书中写道:“今天的敌人早已不是人,而是物。物之挤压使心灵感到窒息,感到焦渴,像被绞尽最后一滴水分的糙毛巾”。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潘多拉魔盒”,多少人突破道德底线,苟且于虚伪的奉承,沉溺于物欲的享乐,沦陷在权势的争斗。对于各种欲望的疯狂追捧,造成了青年精神的萎靡、思想的贫瘠、生命的枯萎。面对诱惑,我们不要异化,守好心中一方天地,要有理性,有温度、有良知、有情感,守护好人生的价值。

当代青年要坚守人生底色,在大有可为的时代里奋勇前行,绽放人生光彩。据新华网调查,超过一半的“95后”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诚然,职业选择应充分尊重个人意愿,他们这样的选择本无可厚非。但他们择业的原因竟是寒窗苦读数十载才能改变命运,而当网红却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丰厚的回报。这种怕苦怕累、耽于享乐、爱慕虚荣、不求上进的思想正在逐渐腐蚀青年的灵魂,殊不知,就像邱勇校长所言,拼搏才是青春最美的底色,奋斗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青年应该向阳拔节、不负韶华,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中,不忘初心、坚守道德底线、理性思考,这样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经受住各种挑战的淬炼,守护好人生的价值。

青山矗立,不坠凌云之志;百舸争流,挥斥青春力量。青年一代不但要守护好自己人生的价值,同时也要承担起青年的使命。茨威格曾说:“人一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使命。”那么,什么是当代青年的使命?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曾告诫青年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鲁迅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青年,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奉献祖国,这样,我们的青春才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才会镌刻下气壮山河的足迹。

作家冰心曾写道,“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热血中澎湃激情,在自信中张扬活力,择心之所向,承时代荣光,在最美好的年纪,为我们的青春涂抹最鲜艳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