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旭山,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特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硕士导师,中国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陕西省“国培计划”项目办、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授课专家,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理论导师,《新课程研究》编委。

语文展示课开场活跃气氛(易朝芳李旭山当代文化参与)(1)

摘要:网络新词,是学生表达生活的载体。文章将“网络新词”作为当代文化现象展开教学研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大数据检索等方法,了解优秀网络新词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以及生成优秀网络新词的多种原因,并结合教学提出了“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网络新词 对比 大数据检索

【实验课的缘起】

在批改学生假期作文时,一位学生在作文里写了这么一段:“我假期作业忒多,有点hold不住了,老妈见状说:‘儿子hold住,坚持能战胜困难。’老爸更豪迈说:‘不要怕,在咱家什么事都能hold住。’”

之前也注意过“hold住”这个词,但没太在意它的完整含义,可现在不得认真研究这个词了。仔细揣摩,“hold住”在这篇作文中三次分别表达的是本词的三个基本意思:“承受住”“稳住”“搞定”。

在信息化社会里,“网络新词”几乎已经成为表达生活的一种载体。对网络新词这种与时代、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作为。那么,能否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网络新词的课题讨论,显示“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的教学呢?

课程实施前,我们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

是否愿意研究讨论网络新?

如果愿意,那么想从哪些方面展开?

对研究讨论有哪些期待?

非常有意思的是,学生的反馈也是问题:

1、网络新词与传统词汇哪个表现力更好?

2、网络新词变成高频词,尤其是变成日常交流和写作的高频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3、网络新词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强、多持久?

4、如何判断网络新词融入大众表达的前景?

围绕上述问题明确了学生研究讨论的范围重点。

【课型及研究方法】

关于网络新词的研究,还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师生需要从头开始做搜集语言素材、归纳语境现象、分析语义语法等工作,因此课型确定为课内讨论与课外研究结合的综合实践课。研究方法确定为对比法(课内)和大数据检索法(课外)。

[课堂研讨实境呈现]

在对比中分析网络新词与传统同义词的区别

师: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课外研究,选择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网络新词,与传统词汇中的同义词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不同表达效果。

(根据学生的发言讨论,老师可做归纳总结,并将对比结果做清晰的表述)

例1“给力”和“来劲”

生:描述事物性状时,这两个词可以互换,如“这段话真给力(来劲)”;描述人的特性时一般用“来劲”,如“这人真来劲”,一般不会说“这人真给力”;描述含有主客关系的事物时多用“给力”,如“这事儿政府太给力了”,一般不会说“这事政府太来劲了”。另外“来劲”还可形容人不听劝的执拗,得寸进尺的较真,如“好说你不听,你还真来劲了!”

师:由此看出,同义词中,网络新词和传统词汇的意义与用途的丰富程度不同,参与过无数造句活动的传统词汇其意义和用法往往要丰富得多。

例2“奥特了”和“落伍了”

生:在描述见识和观念时,这两个词可以互换,如“连这都不知道,你太奥特了(落伍了)”;在描述行为和能力时一般用“落伍了”,如开旧车只能说“落伍了”而不能说“奥特了”。

生:作为形容词“奥特了”一般不能取消时态意义简写为“奥特”,一旦简写就和形容词没有任何关系了,不能说“这个人特别‘奥特’”; 而“落伍了”则可以取消时态意义简写为“落伍”,简写之后依然可做形容词,可以说“这个人特别‘落伍’”。

师:由此可见,传统词汇的词素比网络新词的词素要活跃得多,因为传统词汇经历了更复杂的构词历程。

例3“颜值”和“长相”

师:“颜值”这个词算是高频词汇,你用过吗?

生:经常使用。老师我们觉得你的颜值挺高的。(生笑)

是:你这是活学活用。谢谢你的赞美。

小结:如果描述普通容貌,这两个词可以互换,如“颜值(长相)一般”;如果描述姣好容貌,这两个词则不能互换,如能说“颜值高” “颜值爆表”但不能说“长相高” “长相爆表”,因为“值”的变化只能说“高”“低”,不能说“好看”“难看”什么的,而且“值”暗含了“精确”“绝对”等极端取向和“急剧变化”的可能。在“颜值”角度众人会显得脆弱而不禁看,一不小心就会损颜值,在“长相”面前众人则可马马虎虎有几丝自信。

语文展示课开场活跃气氛(易朝芳李旭山当代文化参与)(2)

由此可知,网络新词一般比传统词汇更便于表达极端意思,传统词汇在词义的丰富模糊下,不便表达极端意义。

师:通过上述三组对比,我们还能得到哪些更新的认识呢?

学生:应把网络新词视同于传统词汇,新旧词汇具有平等的地位,既不要认为新鲜的都是好的,也不要傲慢地将网络新词视为异类。

学生:不管是选择网络新词还是传统词汇,语境和表达效果是选择的决定因素,一味的求新求奇不足取。

师:总结得很好,这是关于我们对网络新词的态度方面的认识;那么能不能从学习方法上来点建议?

学生:这种网络新词与传统词汇同义词的对比,不仅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差异的奥妙,而且提示我们在旧词内部、在新词内部都可进行对比,最终使我们养成喜欢对比不同表达形式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语境法来分析词汇的适用对象特性,使原本很难说清的语法语义问题变得清晰明了。

学生:对比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分类使对比更加有效。

师:你总结得很好

二、网络新词中的“新新人类”之研讨

师: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网络新词和传统同义词之间的区别,有了收获;我们也体会到了对比方法的重要。但是也有许多网络新词没有对应的同义旧词,我们怎么分析它们呢?

学生:我觉得可以体会没有传统同义词的网络词汇的独特表达效果。

师:好,我们选择那些目前已经成为大众语汇的网络新词,来分析网络新词独特的表达效果。如分析“雷人”“拍砖” “打酱油”“逆生长” “型男”的含义和用法。

现场讨论及整理如下:

“雷人”,指某人语言或形象超常:荒唐反常,可笑异常,出人意料,令人吃惊,颠覆形象,突破底线,超出人们的接受力。“雷人”常用来讽刺无耻无畏者。任何一个传统词汇,都无法同时表达这么丰富的“雷人”含义。

“拍砖”,指网络中的语言攻击。拍砖行为有以下要素:隐藏暗处,未知人数,突然进场,公开攻击,出手快狠,群殴乱砸。“拍砖”常用来形容网络中先言者遭到后来者的语言暴力。任何一个传统词汇都无法将这些有关“拍砖”的背景、缘由、情态、过程信息融在一个双音节词中。

“打酱油”,指网络发言者的边缘无效行为。与话题无关却爱凑热闹,无聊多嘴却并不多言,插科打诨但不持有立场,显示存在但弱小怕事。 “打酱油”常常形容网络交流或冲突中旁观但不沉默的看客或路过者形象。任何一个传统词汇都难以将“打酱油”这几对矛盾形态统一在一个词中。

“逆生长”,指长相的返老还童。“逆生长”与他人形成巨大反差,引来网民围观与惊叹,引发人们羡慕与向往。在人们期盼的奇迹中,它超过了“一夜成名”;在人们向往的价值中,它超过了“升官发财”;在近义词比对中,因“返老还童”专指精神气质,因“长生不老”意在“不死”,所以“逆生长”无可代替,更具有专用性。任何一个关于人身心美好奇迹的传统词汇都无法和它比拟。

“型男”,指“时尚而有自己的类型的男人”。既有故意示人的外在形态,又有刻意的内在执着。着装时尚,发型夸张,首饰显眼,是“型男”的标准外形;有个性,反趋同,重自塑,轻交流,是“型男”的性格特征;地位“中产”,讲究发展,既非纨绔子弟,亦非传统绅士,是“型男”的角色定位。使用本词既可表达羡慕,也可流露藐视,前者多为下层人士,后者多为上层人士。这种人历来有之,但就缺少这么一个概括力极强的词语来形容。

师:这些网络新词的分析,给我们带来了笑声,给我们提供了启发,让我们加深了对网络新词的认识。那么这些深受欢迎且表现力强的网络新词的流行,又有那些意义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⑴广泛使用并成功进入大众语汇的新词,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表达功效。

⑵具有以下特征:创新,能很好地反映社会的深刻变化。生动,能形象地揭示时代特征。娱乐感,有比较广泛的接受度。

⑶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将成为语文生活的新常态。运用有意义的新词,是对不是对当代文化的具体参与。若是能对网络新词的价值做出判断,甚至能领风气直线,自己创造新词,那就更加有意思了。

三、深入研讨:优秀的网络新词长啥样

师: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新词都具有“创新”“生动”“娱乐感”等特征,让网络新词让成为使优秀的“好孩子”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

(学生分组讨论。)

生1:像“菜鸟”“虾米”,形象生动,语气亲切,既可他指也可自称,且使用频率较高,因而很容易加入到大众日常词汇中,被广泛使用。

生2:像“神马都是浮云”“哥只是个传说”“弟弟是杀虫剂”“躲猫猫”等,因句式太长不够灵活和语境要求苛刻,所以不容易加入到日常大众语汇中。

生3:像“杯具”“稀饭”“偶”这些词,因表现力没有超过传统同义词,只是传统词的异形或谐音,所以容易被大众拒绝,我估计以后会被冷落而惨遭淘汰。

师:大家觉得,优秀网络新词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生1:语言发展的必然。

生2:社会的选择。

生3:网民刻意的“追捧”

……

师:好的网络新词,往往有较强概括力,有较强的表现力,而且照顾了大众的理解力。如 “毁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常用来泛指颠覆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三观”在这里不仅仅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可以是生活常识、一般事理、科学定律,一旦明白这些“毁三观”的含义,大众就会欣然将之选为自己的常用词汇。这个词巧妙地利用了旧有高频词,降低了理解难度,调动了集体记忆,扩大了在中老年读者群中的影响。

概括力是特征,表现力是生命,大众理解是条件,这三者是新大众词汇被约定的基本要件。网络词汇大众化,网络交流大众化,必然要求新大众词汇越来越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

【课外作业】

将本次课外研究和课堂讨论,写成一个研究报告。课外研究突出个人探索,课堂讨论反应智慧。

【课后反思】

一、“当代文化参与”,不是消费当代文化,而是真正参与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养。

二、“当代文化参与”,不是追时尚、跟潮流,而是以语文学习的视角揭示文化价值,进而发掘学生参与文化、思考文化的潜力。

三、“当代文化参与”,不是选边站队,而是对每个人都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进而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源自:《语文教学通讯》 2018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