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习惯,掌控生活

好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从身份转变与宣言开始)(1)

是不是也是你的日常

为什么好习惯难以养成,但糟糕的习惯却反复出现。想好的健身、想好的阅读,想好的出门晒太阳,却被一个小小的推送提醒打断。某企业美股上市被查、游戏里探索结束。我们拿起手机,紧张刺激地在微博、知乎对线,寻找相似的观点并按下一个赞,然后上游戏清体力。一天就这么琐碎但不充实地度过。

习惯宣言

每个人都想养成好习惯,但并非每个习惯都沉淀了下来。我们想得很好,但却做得很糟糕。可能,你只是缺少了一些要领。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掌控习惯,养成好习惯,并戒掉坏习惯。


这是7天读书计划的一小部分,关注博主,7天时间带你精读一本好书。用闲暇时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期分享的资料是《掌控习惯》第一部分。

习惯的四大要素

作者开篇,将习惯拆解成了四大要素。分别是提示、渴求、反应以及奖励。这些要素,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环境中出现了某种提示,如路过了一家好吃的火锅店;这勾起了你对美食的渴求;接着你做出反应,是摸摸扁扁的钱包,还是打开手机钱包满意的进店;反应最终决定了你的奖励,你进店饱腹,然后满意地离开了这家店。这就是这次习惯的整个流程。想想看,你日常的很多习惯性事件,是不是也由以上四部分组成。环境出现提示,大脑产生渴求,身体做出反应,最后获得对应的奖励。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大脑一次又一次得获得奖励,这一切写成真正的闭环(不是互联网黑话里的闭环),最终成为你的习惯。

为什么进步很难

当我们想改变现状,诸如学习一门新语言霓虹语,或者是尝试着无伤通过塞尔达的人马对决,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期望的事情是,我今天习得技能的1/100,明天习得2/100,不出100天,我就能高分飘过N1考试。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子的,可能一百天后,我们还是只会说:思密马森。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进度是非线性的,前期可能会很快,但很快就会遭遇瓶颈,在能力平原停滞非常长时间。再加上,我们的头顶并没有进度条,告诉我们今天相对于昨天进步了多少,还有多少天能到满级。而这恰恰也是游戏吸引人的地方。它会告诉你你现在能力值多少,还会给予很强的正反馈:昨天打不过的怪,你练习一下抄抄作业,基本能快速通过。但现实不是游戏,没有人会为了我们的体验,设计起伏适当的心流关卡。我们的进步非线性,能力平原、失望谷地真实地存在我们身上。

忘记目标,专注体系

为了早日达成目标,我们还给自己设定了各种期限。比如100天通过N1,半年增重15斤,一年股票收益20%。但实际上,作者指出这个目标,其实在阻碍习惯的养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1. 目标本身不区分赢家和输家,赛道上的比赛选手,每个人的目标一定是第一。2. 实现目标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只要标准够低你可以轻易地实现,或者通过糊弄的手法达到目标数字。到达之后,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你。3. 目标强烈束缚了我们的感官。达成目标,开心;没能按时达成,则会焦虑难过。目标主宰了我们的幸福感。4. 目标会模糊长期的愿景,我们应该通过循环上升的方式,接近远期的目标,而不是满足于一时的目标达成。所以,忘记它吧。习惯养成不是只关注结果的功利世界,习惯构建的体系过程,才更值得关注。

习惯反应身份,身份决定习惯

有人倾向于通过目标来养成习惯,但这里有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前者通过设定目标,以此来改变对应的配套习惯,进一步影响我们的信念,最后成就我们的身份。邻居家的小孩给自己设定目标考清华北大,这就要求他戒掉打弹珠的习惯用来参加补习班,最后他和我一样成了勤勤恳恳的小镇做题家。另一种方式,先设定自己的身份,再去回应习惯。在工作中,我们的目标也许是回应并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我的身份是要成为领域内的专家,这件事别人问我就能了解全貌,则会形成不一样的习惯。前者是例行公事般满足需求,后者则要求你去探索需求、了解全貌并收集反馈加以迭代。习惯反应身份,身份决定习惯。我们的身份视角,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信念、假设与偏见的合集。要想改变习惯,则先改变信念,改变我们的认知,改变对自身的认识。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因此路飞才会表现出对应的行为决策习惯,这种发自内心的驱动力,将会塑造更强更持久的习惯。

阶段总结

理解自身的进步非线性,忘记目标转而专注过程体系,将自己带入特定身份中培养习惯。这仅仅只是本书的一小部分,你是不是也收获满满呢。喜欢这个频道的朋友,别忘了转发你的朋友,和朋友一起成长。关注并订阅这个系列,习惯培养体系,咱们接着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