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战乱纷纷天下士人壮志难酬,转而放浪形骸,吟啸山河,纵论玄学,高谈老庄“竹林七贤”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风流洒脱的气质,成为这个时代的风骨,代表着中国文人的自由意志在这个“偶像天团”中,最出色者莫过于嵇康,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句禅语参透人生 越名教而任自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句禅语参透人生 越名教而任自然

一句禅语参透人生 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晋时期,战乱纷纷。天下士人壮志难酬,转而放浪形骸,吟啸山河,纵论玄学,高谈老庄。“竹林七贤”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风流洒脱的气质,成为这个时代的风骨,代表着中国文人的自由意志。在这个“偶像天团”中,最出色者莫过于嵇康。

嵇康生于公元224年,字叔夜,《晋书·嵇康传》记载:“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因其父早逝,嵇康是母亲与兄长养大的。少年嵇康天赋异禀,“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在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修养也颇为精深。

有人调侃,嵇康做事没有不出彩的,因为他是当世美男子。《世说新语》写道:“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他的朋友山涛则这样描述他:“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修硕的身材、披散的长发、俊美的脸庞,浑身散发着深沉的男性魅力。可就是这么一位美男子,却有“土木形骸,不自藻饰”的习惯,在其所写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曾自述:“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真是不修边幅,十分懒散。

嵇康通晓音律,尤其善于弹琴,写了《声无哀乐论》《琴赋》等音乐理论著作,还创作了不少有名的琴曲。嵇康认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以琴寓世、以琴喻人、以琴作伴,现实中的嵇康便有一种自由脱俗的姿态,遨游于山林之中、水泽之畔,不受俗世的烦扰。《琴书》中记载,嵇康的外甥袁孝己非常想跟嵇康学《广陵散》,但被嵇康拒绝,袁孝己不死心,就跑到嵇康门外偷听。

嵇康为文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赠秀才入军·其九》写道:“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嵇康的诗如飞瀑下注,虽有可观,但缺乏含蓄。刘熙载的《艺概》也说嵇康的诗“激烈悲愤”。固然是好诗,却与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旨不太相宜。

平日,嵇康有打铁的爱好。经常有人看到嵇康和向秀在自家后园的柳树下打铁,火花四溅,悠然自得。他还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型游泳池,打铁乏了,便跳进池子里泡澡。人们问他为何爱打铁,他笑而不语。或许,这是嵇康锻炼肌肉、保持身材的方式之一?

嵇康对权贵不齿不屑,对朋友却肝胆相照、生死相许。他与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几个人经常聚在竹林之下,喝酒唱和,吟啸山河,声鸣天外,肆意酣畅。按理说,像嵇康这样一个才华横溢之人,迟早会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可他偏偏狂放不羁,恣意妄为,常人根本猜不透。

愤世嫉俗、不拘礼法、率性而为,嵇康反对繁缛虚伪的礼教,一生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他拒绝司马氏的招安,与当官的好友山涛绝交,对前来讨教的名士钟会冷眼待之……最终,爱恨分明的秉性为嵇康招致了杀身之祸。

公元263年,微风轻拂,暖暖的阳光覆盖着洛阳。嵇康在市集刑场上,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临刑前,他悠悠然弹了一曲《广陵散》,风一般的从容。曲罢,嵇康慨然叹惋:“世间从此再无《广陵散》!”刀落,《广陵散》绝。一种知识分子的精神,也随着那一刀而消散在历史之中。

千年过去,那个时代的人和物早已化作云烟,以嵇康为代表的一代名士风范被誉为“魏晋风度”。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恣意江湖、放浪形骸,那个黑暗的时代才有了一丝光彩。

有过嵇康,是我们的幸运;失去嵇康,是我们的遗憾。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金源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0年08月26日第16版

作者:曾江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