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北隅,毗邻我中华,自古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其国史《大越史记·外纪》卷一,越南首肇封疆的开国初祖就是系出炎帝神农氏的雄王,他以今河内地区为中心建立了文郎国,享国两千六百余年。
这个传说看似荒谬,其实却反映了越南人的正源正是我华夏民族。我国春秋时的强国越国在令主勾践卒后渐衰,战国时为楚国所灭,其遗民就播迁散布于东南沿海而建立了诸多小国,正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云:“而越以此数,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正所谓“百越”是也。其重要者有四,一曰东瓯,在今温州一带;二曰闽越,在今福州一带;三曰南越,在今广州一带;四曰骆越或西瓯,在今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地区。而越史中的文郎国,从地理位置和年代来看,则正应为骆越人所建的早期国家。
汉兴之初,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对南越采取了绥靖政策,令其称臣入贡而止,相安近百年。武帝年间,南越丞相吕嘉弑其君赵兴谋反,汉廷遂于元鼎五年(前112)派路博德、杨仆率十万大军分四路南征,次年,会师番禺,进而南定交趾,南越亡。汉平南越后,分其地为九郡,其在今越南境内者有三,为交趾、九真、日南,自此越南进入了其所谓的“北属郡县时期”,成为中国郡县达千年之久。
唐安史之乱后,国力大衰,地方藩镇割据,边疆屡遭陵夷。南诏多次侵犯安南都护,僖宗时黄巢作乱,又攻陷交州,屠掳而去,这些内忧外患的交迫,使我国对安南的统治大为削弱,为其脱离中国提供了机会。五代时,天下再次大乱,刘隐据两广建国南汉,遂发兵攻交州,却为交州部将吴权所败,后晋天福四年(939),吴权自立为王,此乃越南脱离我国独立之始。
北宋乾德元年(963),吴氏政权乱,群枭并起,各据一方,号称“十二使君之乱”,驩州刺史丁部领起兵平定此乱,自称大胜明皇帝,建国大瞿越。三年后宋灭南汉,丁氏慑于声威,遣子入贡,宋因江东、北汉、幽云均未一统,故暂时对越容忍,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后北宋虽有意南伐,但因国内积贫积弱,外又有辽夏掣肘,遂使越南得以自存于中国之外而历丁、前黎、李、陈四朝。南宋孝宗封越李朝王李天祚为安南国王,自此安南正式称国。
蒙元灭宋后,前后两次发大兵征安南陈朝,虽据其地却无法固守,遂作罢。明兴,越陈朝立即遣使朝贡,奉明正朔。洪武末年,越陈朝王室衰微,大权旁落于黎季犂之手,建文二年(1400),黎氏自立为帝,复本姓胡,国号大虞。不久陈氏后裔入明诉黎氏篡弑之罪,成祖遂命张辅、沐晟率大军南征,次年灭安南,因陈氏后裔死于兵火,于是改安南为交趾,设布政使司,置十五府一百八十一县,使越南独立四百年后再归中国。然越人此时民族意识已渐趋觉醒,又加之明廷安抚不善,于是乱兵蜂起,其中以黎利为首,大行游击战术,使明军遭受莫大损失,终于于宣德三年(1428)退出安南,封黎利为安南国王,是为后黎朝。
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后黎朝权臣莫登庸驱逐黎王,据河内自立,黎氏退守清化,形成南北朝(莫北黎南)局面。万历二十年(1592),南朝大将郑松灭莫氏,黎氏北返河内,而与郑松不和的阮湟又叛据广南顺化,遂又形成黎北阮南的局面。
满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越南朝西山阮氏三兄弟(文岳、文惠、文侣)起兵灭旧阮,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北平黎氏而一统安南并取得了清廷的册封。但旧阮氏的阮福映取得了暹罗和法国的援助,终于在嘉庆七年(1802)攻陷河内,灭新阮而统一安南,国号越南,建元嘉隆,是为阮世祖。
法国之援阮,自然是保藏野心的,旧阮复国后,屡次要挟,然顾虑中国干涉,不敢轻启战端。但两次鸦片战争戳穿了清廷的纸老虎,法国遂大举侵越。同治元年(1862)逼越签定《西贡条约》,割占南圻六省;同治十二年(1873)攻占河内;光绪九年(1883)订《顺化条约》,越南沦为法保护国;1885年《中法新约》清廷正式放弃对越宗主权,承认其为法属,越南亡国。
1940年太平洋战争前夕,日军占领越南,越南又沦为日本保护国。1945年日本投降当日,胡志明领导下的越共发动了八月革命,九月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但紧接着法国又卷土重来。在中国的鼎力援助下,北越取得了九年抗法和八年抗美的胜利,终于在1975年灭南越,实现统一,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于1986年仿照我国的改革开发实行“革新开放”政策,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
由史可见,越南历史上的重大发展,无不与中国有密切的联系,其治乱兴衰,常从中国受到重大的影响,而我国影响越南最深刻的途径,非武力,乃是文化。
我不是尚书
国富如盛唐时,异邦如日本越海而来,先后十几批的遣唐使——来华学习;国穷如清末,异邦如八国联军依然越海而来——来华烧杀。中越两国在文化上,有点剪不断理还乱。如果能用基因测序,越南和华夏的渊源一定能有个准确的说法。
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