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来寻天柱山
我最早知道天柱山,是在40多年前,1969年的冬天。那时我作为济南军区装甲兵工作队的一个18岁的小队员,在山东水泥厂执行任务。在厂图书馆里,我从一本山东籍老诗人严阵的诗集中,读到了他写天柱山的一首诗。诗中的天柱山,能称得上擎天一柱的山,该是多么的立地顶天,多么的雄伟壮观。我这人是特别喜欢去游名山大川大江大河的,况且我的名字里就有一个“峻”字,还用过笔名“峻岭”。我一直想去看看天柱山,却一直未能如愿。
打上个月,我想去看看天柱山了。于是从地图上查,找到了天柱山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的版图上。又从网上搜,知道了天柱山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国家地质公园,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安徽三大名山”。还知道了古代道家尊天柱山为第14洞天57福地。山下还座落着佛教禅宗祖庭三祖禅寺。又从网上看到了那耸立于缭绕的白云白雾之中的天柱峰,不觉有些心驰神往。天柱山,果真如此地雄奇险峻吗?它的峰顶,能不能上去呢?
4月上旬,到扬州瘦西湖参加了一个颁奖会,本拟归来的途中拐个弯去看看天柱山的,却因临时有急事只在合肥停了一个多小时,见了安徽的一位文友,就急匆匆打道回济南府了。
5月13日,终于成行。
上午9时30分,从济南坐k491次到天柱山,车不太快,咣咣当当,走了10个半小时,抵达天柱山站已是夜色沉沉的22时30分。下了车,打的去当地朋友给安排好的小乔别院。我问中年的哥师傅,打表吗?师傅一脸憨厚,说打表。我们这儿是旅游区,上边有规定,出租车必须打表,不能乱收费。这首先给了我一个挺好的印象。
到达小乔别院,才7块钱。
进了“别院”登记时,我见墙上挂了一幅挺大的草书书法,字写的龙飞凤舞,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左侧还有倜傥潇洒的苏东坡老先生的画像。喔,这小乔别院的店名,大概就是来自“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了?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也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问宾馆老板,小乔是潜山人吗?老板说,是。哟哟,没想到潜山还是出绝代佳人小乔的地方,那大乔肯定也是潜山人了?嗨,这不是废话吗?又想,如今的潜山,美女一定很多吧?
走过奇特飞来峰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后,我到外边去活动,在一个叫皖韵会所门口的石台上压腿,还注意过往的行人,看当地的美女多是不多。
早饭后,当地的一位年轻朋友陪我去天柱山。车子从一座嵌有“古南岳天柱山”六个大字的高大石牌坊下驶过。我问,南岳不是衡山吗?怎么是天柱山呢?朋友说,春秋时期,这里是皖国的封地。因皖伯大夫施仁政,深受百姓拥戴,则称山为皖山,水为皖水,城为皖城。安徽的简称皖即来源于此。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封天柱山为南岳。到了隋朝,因国家疆域向南方扩大,而五岳都在江北,就把江南的衡山封为南岳。但后人仍尊称天柱山为古南岳。我问,这个皖字是什么意思呢?朋友说,现今解释为光明美好的意思。我想,将“皖”字拆开是“白”和“完”,“白”可喻为阳光、白玉、圣洁,“完”则可解释为完美无瑕了。
车子穿山绕岭,向前疾驶。出城只四五公里,就见前边出现了一大片绿树覆盖起伏连绵的大山。我问,这就是天柱山吗?朋友说是。我又问,咱们这是向北走吧?朋友也说是。我不禁有些坦然。没有调向,这太好了。不像2008年去甘肃的天水和敦煌,老觉得火车一个劲儿地向东开,而太阳却从西边出来了,真是气人。
山路两侧,景致异常好看。山上全是翠竹绿树,树以高大挺拔的杉树居多,也有松树和许多叫不上的名字来的树。山坡上还有一层层青青的茶园。
山崖上,开着一簇簇洁白的山花。朋友说,天柱山地区是南方与北方的交汇区域,树木是四季常青的。你如果上个月来,正是满山杜鹃花盛开时,这山简直就是花的海洋。啊,有点儿遗憾。
车子开到大龙窝索道,从这儿乘索道上山。我本有点儿恐高的,但坐上了索道并没怎么心惊胆战。索道不太高,最高处也就百十米;也不太长,只有500多米。下了索道,沿石阶路朝山上走去。
山中异常幽静,空气中有树木和花草淡淡的香气。林中不时传来声声好听的鸟鸣,还有山鸽子咕咕咕咕地求偶叫声,也不知鸟在何处。石桥下,清澈的泉水在哗哗流淌。我忍不住说,真是个好地方啊!
朋友说,天柱山的确是个养生的好去处。几年前,有一对俄罗斯夫妇来到此山,本来他们多年未能生育孩子,但住了一段时间后,妻子居然怀孕了,之后接连生了两个孩子。再之后,这对俄罗斯夫妇在天柱山下投资修建养生会所呢。
我说,那太好了。希望生儿育女的夫妇,都可以上天柱山来住上一段时间。生的男孩像大山一样健壮,生的女儿像杜鹃花一样美丽。
路的北侧,有一座奇峰傲然屹立,峰顶上还有一块扁平的石头,这真是奇了。那块石头,看上去不太大,估计也得有几十吨吧?不知是哪位天兵天将从昆仑山上搬来放上去的。我问,这就是天柱山的最高峰天柱峰吗?朋友说不是,这峰叫飞来峰。
朋友又说,相传遥远的古代,天柱山四周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西海,海中有许多蛇鳖兴妖作怪,扰的民不聊生。后太上老君路见不平,运用法力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一块镇妖石压在飞来峰顶上,西海才平静了下来。
朋友又说,相传清朝乾坤皇帝来到天柱山,不相信飞来峰上的石头是天外飞来的。信口念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当初又飞来。”话音未落,顿时电闪雷鸣,飞来峰上乌云滚滚,飞来石隆隆作响,似要飞起。吓得乾隆皇帝忙改口道:“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诗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现在要飞走。”刚住口,天空顿时转晴,阳光普照,飞来石又稳稳当当地盖在了飞来峰顶上。
高隐亭下说二乔
再往前走,紧挨着飞来峰的是一组相依相偎的群峰。朋友说,这叫龙吟虎啸崖。仔细看去,确实像一群龙和虎聚在一起,或引颈长吟,或昂首吼叫。再仔细看,群峰中间有一道长长的如天梯的石台阶,还有石块砌成的城堡,隐隐约约还有一团团发红的东西,大约是一片盛开的山花。朋友说,这座山寨上,曾驻扎过一位宋末元初的农民抗元将领刘源和他的部下。他的部队在最强盛的时期曾达十万之众。原在山下抗击元军,而且屡屡重创敌军。之后,因元军过于强大,被迫退入山中,以此地为大本营据守,坚持18年之久。许多后人对此疑惑不解,这山上无水无粮,农民军何以能坚持这么长的岁月?传说这山寨下边有一条暗道,可以直通天柱山脚下,粮草兵器皆从暗道运送上来。刘源坚守到18年上,因官兵收卖了他手下的一名战将,刘军才被攻破。但后人寻那暗道,寻了多年,一直没有找到。
我问,刘源的部队叫什么名字?比如黄巾军、黑旗军?朋友说,没有名字。
前边是高隐亭。朋友说,过去此地住着山民何氏三高,后来何氏把此处让给了三祖寺的僧人。僧人为何氏三高的高风亮节所感动,将此地起名叫高隐亭。站在观景台上,朋友指着半山腰一个如意状的湖对我说,这湖叫炼丹湖。传说湖边的一个山洞为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左慈的炼丹处。这湖位于海拔1100多米的山上,水温较低,水中有天柱山的三宝之一娃娃鱼。天柱山的另外二宝是天女花和鱼鳞木,鱼鳞木也叫珍珠黄杨。我看那湖水湛蓝湛蓝的,就像镶嵌在墨绿的群山之中的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朋友指着远处一条弯弯曲曲的河道说,那是潜河,它绕着天柱山转了一个大弯,最后流入长江。
我问,长江离这里有多远?朋友说,最近处60多公里。
我们在亭下歇息,品尝着天柱山茶和炒瓜蒌籽。这茶是绿茶,香气淡淡的,很是可口。瓜蒌籽也很香,很好吃。朋友说,天柱山一带生产瓜蒌,皮、瓢、籽均可入药,给农民带来不小的收益。
朋友说,潜山不只是大乔、小乔的故乡,还是《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乡,还是杂技皇后夏菊花、著名黄梅戏演员韩再芬的故乡。这五位女子,并称为天柱山的“五朵金花”。
是吗,这让我很是惊讶。
朋友又说,京剧的鼻祖,也就是带领徽班进京的程长庚,还有言情小说大家张恨水,也是我们潜山人呢。
哇哇!这更让人惊讶。
品着茶,我这个爱寻根问底的人又问,大小乔的故乡真在潜山吗?朋友说,真在。前些年,有五省七地争大小乔的故里。但后据考证,大小乔的旧居就在潜山县城的东南郊。如今旧居内还有一口古井胭脂井,传说为当年大小乔对井水梳妆,天长日久,脸上胭脂落入井中,将井水染红,并有了胭脂香,故名胭脂井。东汉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小霸王孙策从袁绍处借得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好友周瑜的扶持下,攻占了皖城,即潜山。他得知城东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聪慧过人,就上门求亲。孙策娶了20岁的大乔,周瑜娶了18岁的小乔。
我说,《三国演义》中,数百个人物,男男女女都有名字,唯独大小乔姐妹这一对绝代佳人没有名字。朋友说,有,大乔叫乔贞,小乔叫乔婉。我说这是老百姓给她们起的名字吧?朋友说可能是。又说,大乔嫁给孙策只两年多,孙策就因中了吴郡太守许贡家客的毒箭英年早逝,年仅26岁。小乔与周瑜恩爱相处12年。210年12月,周瑜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在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此时小乔也不过 30 岁左右。二乔年纪轻轻守寡,也挺凄惨的。
大乔小乔到底有多美?
《三国志》中没写,杜牧没写,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没写。古人描写女子之美,爱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那时候没留下照片,也没有录像,只能在脑海中想象她们的美丽了。
朋友说,前边是神秘谷。
横空出世天柱峰
神秘谷中,一个迷宫连着一个迷宫。石阶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明忽暗,忽宽忽窄。狭窄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如果是个胖子,则要侧身缩肚才能过去。有的巨大的石头悬在上边,看上去摇摇欲坠,令人担心,却是掉不下来的。朋友说,当年农民军刘源的部队就在这谷中宿营。这些石洞迷宫中,就存放着他们的刀枪和粮食,而入谷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兵来攻山,只滚木擂石就把他们砸个人仰马翻。即使敌兵进了谷中,也会被躲在洞中石缝里的农民军用竹矛、弓箭夺去了性命。
我们在两个迷宫相连处,一块较平坦的石台上小憩,抬头见对面一块巨大的暗黑色石头上刻有:“天柱一峰擎明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却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这诗写的真有气势。
朋友看看前边,说天柱峰快到了。
沿着一条拐来拐去有点儿黑暗的石阶路走上去,石阶路上边是一片如井口一样发亮的天空。
当我从那“井口”钻出来,刚迈上天池峰,还没直起腰,朋友一指前方:那就是天柱峰!
呵,我不禁大大地吃惊了。在千尺悬崖下边,在湛蓝湛蓝的苍穹下,在一大片墨绿与翠绿交汇的松林竹林之中,屹立着一座浅灰色的山峰。这山峰就像大海之中的蓬莱仙山一般。它不像泰山从山下一步一步一尺一尺越走越高,最后可以走到绝顶上去。天柱峰的四周并不连接山岭,而是独自从峡谷中钻出来的。我立刻想到了一个名词:竹笋。天柱峰就像一棵巨大的竹笋,矗立在那里。峰顶上的石壁、石柱、松树,就像笋尖上的叶片儿。想在多少万年以前,当地壳发生变动时,很早很早就埋藏在地球深处而又憋足了劲儿的一棵巨大的石笋,抖擞精神,吱吱咯咯,轰地一声拱开了坚硬的地壳,然后迎着春风春雨,轰轰隆隆,一直把威武挺拔的身子全显露了出来。汉武帝封它为镇守南国的南岳,真是当之无愧。
从天池峰到前边去看天柱峰,要过一座用两条窄窄的石板搭成的“天桥”,“天桥”下边也是悬崖深谷。尽管有安全网,但我壮起胆子,试了一下,还是不敢过。朋友伸出一只有力的手,牵我过了石桥,来到石栏杆旁。栏杆下是更深的千尺悬崖。立在栏杆旁,还是弓着腿,不敢站起来。于是先蹲下去,冲着天柱峰拍照。
天柱峰是天柱山的最高锋,海拔1489.8米。据史书记载,从峰下到峰顶相对高度为90丈,那就是270米了。峰的坡度,得有七八十度,有的坡则是直上直下,接近90度。石坡上,可见雨水常年冲刷形成的暗黑色痕迹。峰下有茂密的松林环绕,石壁上则生长着一些树干不高但却粗壮、枝叶旺盛的松树。就是峰顶上也有几株松树。这松叫黄山松。向阳的枝条伸展开去,似一条条手臂迎接远方的客人,更多的功能是承接阳光和雨露。这些峰顶上崖壁上的松树,得有几百年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岁数了吧?没有人去栽种它们,它们的种子是风送上去的,或是山鸽子、松鼠和猴子带上去的吧?在这烈日曝晒、冰封寒冻,缺少泥土又缺少水份的石缝中,它们就这么顽强茁壮地生长起来了,而且长得枝如铁、杆如铜,真如京剧《沙家浜》第五场《坚持》中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带领伤病员们唱的“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焰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这郭建光的扮演者,叫谭元寿。他是程长庚的弟子谭鑫培的曾孙。谭家被称为老生谭派。
我问朋友,这峰顶有人上去吗?
朋友说,有。从古至今,当地的药农多次上去过。这石缝中,产一种很珍贵的石耳。药农爬崖有他们的办法,利用粗壮的竹竿,一段段接力,往上攀登。
朋友指着峰顶上的一块石壁说,您看见了吗?那上边有刻上去的字。我仔细看看,隐约可见石壁上有几个红字,但看不清笔划。
朋友说,清咸丰年间有一位驻守此地的清军都统李云麟,在药农的帮助下,把绳索捆在身上,靠竹竿爬上了峰顶。李云麟大为自豪,下来后写了“孤立擎霄”四个大字,让药农贺良谋、贺良佐爬上峰顶,刻在了石壁上。之后,他还写了一篇千字文《天柱山刊崖记》,记述这次爬山与刻字的经历。大概也是想千古留名吧。
那石壁上还有“中天一柱”四个大字。是大概1944年,驻守此地的原桂系将领、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济公(张淦),在看了天柱峰后大为惊奇,但他没敢爬上顶峰,而是写了字,让药农贺良谋的曾孙贺来朝、贺来宾去给刻在了峰顶的石壁上。而且是刻在了“孤立擎霄”的上边。张济公也是想“青石(史)”留名吧?
由此,我想起了四个字“胆大包天”。当地的药农、石匠、还有那位清代的都统李云麟,可都是胆大包天了。
朋友问我,您敢上去吗?
我连连摇头:不敢!老兔子是兔子胆!
朋友和旁边的游客都笑了。
我想起了一个“情况”。今天我们来看天柱峰,阳光明媚,蓝天湛晴的一丝儿云也没有。如果大雾弥漫,祥云缭绕,天柱峰是一种什么景致呢?如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天柱峰是一种什么景致呢?如果大雪飘飘,银装素裹,天柱峰是一种什么景致呢?还有,如果晚上宿营在天池峰上,看皎皎月下的天柱峰,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致呢?以往有没有人描写过夜色下的月色下的天柱峰呢?
沿石阶路转到天柱峰的东侧,这里有一座汉武帝刘彻的拜岳台,台面上有阴阳八卦。从这里,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天柱峰的东面。
当年,汉武帝是称天柱山为万岁山的。在中国,被称为万岁山的大概也只有天柱山了。我这人这么多年去过许多山,看过许多山峰,但像天柱峰这样奇特的山峰还是第一次见到。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一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天柱山,山也挺高,仙也大名。水也挺深且挺长,龙也挺灵。当地还有三句话,安庆有一座山叫天柱山,有一方水叫张恨水,有一朵花叫夏菊花。正是这灵山秀水,才养育了大乔小乔这一对杜鹃花般的绝代佳人,才让程长庚、韩在芬拥有了一鸣惊人天籁般的金嗓子,才使张恨水的才思如山泉般喷涌,才使夏菊花拥有了那柔若无骨“双层双飞燕”震惊世界的好身手。
横空出世的天柱山,好一块风水宝地!(有令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