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沟穴”手少阳三焦经穴,因其穴在腕上三寸,两骨之间凹陷处,犹如水之注入沟中,故名支沟,为三焦经经穴,可“调气、理气、清热”,使三焦气机畅通。该穴位临床应用广泛,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临床常用疾病治疗。

首先“支沟穴”治疗便秘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针灸名典《玉龙歌》中就有记载:“大便闭结不能通……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 中医认为便秘病因虽然复杂,但总由大肠传导失职而成,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能相关。“支沟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按揉该穴可“通调三焦气机,疏通经络,宣上导下, 气机顺则腑气通”,故便秘之疾得愈。便秘患者尝试排便前,用拇指分别按压双侧“支沟穴”,反应灵敏者,10~15分钟后即有便意产生。

《扁鹊神应针灸御龙经》云:“一切游走气攻胸胁疼痛,语言、咳嗽难,不可转侧,支沟主之。由此可见“支沟穴”是掌管三焦经所过之处各种疼痛的穴位肋间神经痛发作时患者疼痛呈刺痛样,咳嗽、深呼吸及生气时疼痛加重,难以忍受,夜间影响睡眠。”可尝试按揉该穴,“支沟穴”为少阳经穴,是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特效穴,缓解疼痛不适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以一侧簇集性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为主要特点。中医学认为本病为“湿热之邪浸淫脉络导致气机不畅、瘀血内停所致"。按揉“支沟穴”"清热解毒,调畅气机,通则痛止"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问题,由于局部瘀血影响气机的运行,引起局部出现瘀血和肿胀现象。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按揉“支沟穴”可使“气血通畅、瘀血消除”, 腰部肌肉痉挛得以松弛,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跑步岔气”很常见,人体岔气的部位正是在肋间及膈肌,为手少阳三焦经主管。“支沟穴”是掌管三焦经所过之处各种疼痛的穴位。岔气可以通过点按“支沟穴”缓解。具体方法:当岔气时,采取对侧取穴法,如果疼痛在身体左侧,就用力点按右侧支沟穴,如果疼痛在右侧,就用力点按左侧支沟穴。点按的同时进行深呼吸,一般3分钟左右就会缓解。

“呃逆”(俗称打嗝)是由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的不自主强有力痉挛性收缩引起,伴发有“呃、呃”声,难以自制。日常生活中可发生轻微呃逆现象,多数可自行缓解,无需就医;但呃逆现象超过48h即为顽固性呃逆。“支沟穴”为治疗因气机不畅所致诸疾之要穴,因气机不利而致呃逆,取“支沟穴”进行治疗,可调理三焦之气,气机调畅,逆气得降,呃逆自止。

1.穴位位置: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4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按支沟穴无酸胀感(支沟穴调理)(1)

按支沟穴无酸胀感(支沟穴调理)(2)

按支沟穴无酸胀感(支沟穴调理)(3)

2.穴位功效:疏肝理气,降逆通便。

3.穴位主治:

①便秘;

②带状疱疹;

③肋间神经痛;

④急性腰扭伤;

⑤岔气;

⑥呃逆(打嗝);

⑦上肢麻痹;

4.穴位按揉: 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3分钟,早晚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