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九拜,一曰稽首。首至地,稽留而起也。二曰頓首。下手置首於地即起。三曰空首,下手首不至地,所謂拜手也。四曰振動。兩手相擊恐悚迫蹙而下手。五曰吉拜。雍容而下手,拜而後稽顙,拜之常也。六曰兇拜。稽顙而後拜。七曰奇拜,先屈一膝,身倚之以拜,今雅拜也。八曰褒拜。報拜,答拜,再拜是也。九曰肅拜。直身肅容而微下手,但俯是也。婦人之拜,不低頭也。

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出千千万万各有不同的风俗文化。俗话说“千里不同言”,风俗亦如此。哪怕是相邻的两省市,在饮食偏好、生活习惯上都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对待不同的古时传统习俗,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清明祭祖跪拜方式(清明节祭祖跪拜)(1)

以前,通讯网络不发达,各地的差异并没有凸现,而随着时代科技、思想的进步,信息飞速的传播,习俗的地域偏差性和矛盾性随之表露,在近年越来越引发争议。

比如叩拜礼仪,就处于争论的核心地带。

叩拜礼是我国最经典、最广泛传播的传统民族礼仪,不同时节、场合,叩拜礼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磕头祭祖时,我们在对先人行使叩拜礼是需要注意什么呢?

清明祭祖跪拜方式(清明节祭祖跪拜)(2)

一、叩拜的起源

古代讲究上尊下卑,等级严明,因此叩拜礼是一种下级对上级表达尊敬、重视的礼仪。

叩拜礼起源于道教,分为三拜和九拜。叩拜即是叩首下拜,因此叩拜礼在民间又称—磕头。

一开始,叩拜礼多用于拜神问礼,随着道教的传播,随着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古代日常礼仪的一种。

比如山东作为孔儒文化的发源地,就非常重视叩拜礼,时至今日,都有很多民间家庭保留有叩拜的习惯。但毕竟时代在变化,思想也在变化,山东各地也只会在春节、家族重要场合下才会行使叩拜礼,以示敬意。

然而,对于山东奉行叩拜传统的情况,网络上却各执一词、议论纷纷。

清明祭祖跪拜方式(清明节祭祖跪拜)(3)

二、叩拜的争论

叩拜的争论,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是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思想争论。

越来越多年轻人认为叩拜礼是老旧糟粕,非常厌恶、看不起叩拜,认为它应该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而中老年人大多思想传统,奉行了几十年叩拜礼的他们无法理解年轻人的想法,于是矛盾一触即发。

其实,叩拜礼做为中国传统常见礼仪,是有一定存在意义的。

比如在拜师学艺时,徒弟就需要对师傅行拜师礼,叩拜表达尊师敬道。成婚接亲时,也需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敬意尊重,表达对父母多年抚养长大的谢意。而求神拜佛时,也需要跪拜神佛,祈求上苍的眷顾。

因此,叩拜礼作为表达敬意的一种礼仪,在合适的场合、时间,是非常有必要传承下去的。

清明祭祖跪拜方式(清明节祭祖跪拜)(4)

三、叩拜标准

叩拜的另一重争论,就是叩拜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山东土生土长的小伙子告诉小编,叩拜一定要注意对象,角色不同,叩拜的礼仪也完全不同。如果是叩拜自家祖辈,那么只能磕三个头,多一个少一个都是错误的。而如果是叩拜别人家长辈,那么磕一个头就足够了。如果在新年时弄错,尤其是在领压岁钱的时候磕错头,那就有失尊重了。

而清明节,叩拜的是去世的祖先们,因此需要磕四个头,四又通“逝”,以表达对已归西祖先们的尊重。

因此,在磕头时一定要注意“磕三不磕四”,以免得罪了别人。

清明祭祖跪拜方式(清明节祭祖跪拜)(5)

而除了以上的叩拜习俗,还有另一种叩拜礼仪:神三鬼四人一个。

从字面上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它的意思,在丧葬、祭祖的时候,磕头要磕四个;在求神问佛、烧香祈愿时,磕头要磕三个;而向在世之人磕头时,则只能磕一个头。

正所谓“万里不同俗”,虽然都是叩拜礼,但是不同地域的叩拜皆有不同,这也导致了叩拜礼总是充满争论。

但抽丝剥茧之后,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一种叩拜标准,在对过世亡者叩拜时,都是磕头四下。

因此,大家在清明节祭祖磕头时,一定要注意磕头数,不能对也不能少,以免冲撞了先祖们的安息。

清明祭祖跪拜方式(清明节祭祖跪拜)(6)

四、叩拜动作

除了数量,叩拜动作也大有讲究,大家千万注意、不要弄混了。

叩拜,即是叩首下拜,但它并不是简单地跪下磕头就行了。不标准、错误的叩拜,不仅表达不了叩拜本身的尊重之意,还会导致无谓争端。

给在世之人磕头时,千万不能合掌作揖,单独磕头就可以了。而给过世的亲人先辈磕头时,则需要双手合十、合掌作揖,先鞠躬弯腰拜一拜,然后才能叩首磕头。而且动作需要重复四次,才算是完整地行完了祭祖叩首礼仪。

清明祭祖跪拜方式(清明节祭祖跪拜)(7)

以上就是清明节祭祖叩拜的注意事项,有补充可以下方留言相互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