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感情生活评价(狄更斯名著大卫)(1)

01妈妈因为孩子考98分抑郁

最近有一个热搜,说的是杭州秦女士因儿子考试差2分未满100,患上严重抑郁症。

秦女士在重点小学做老师,要求儿子每次必须考100分。儿子考了98分,秦女士觉得太失败。自己作为老师,班里一半以上的孩子都考了100分,结果儿子不如别人家的。思来想去,就患上了严重抑郁症。

孩子少考2分,哪有那么严重?真正严重的问题该是,摊上一个动不动就抑郁的妈,孩子性格会变成什么样?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他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里,给出了令人警醒的答案。

狄更斯感情生活评价(狄更斯名著大卫)(2)

这本小说记述主人公大卫从出生到中年的坎坷成长路,展示了几个家庭的教育。这些家庭的孩子,因承袭的教育不同,踏上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把《大卫·科波菲尔》和《圣经》并列,称它是“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足见它在教化育人方面的突出贡献。

在狄更斯举重若轻的笔触下,《大卫·科波菲尔》道出了撼动人心的3个教育真谛。

02 有自知之明的父母,不会让孩子继承自己的缺点

大卫的姨婆特洛伍德小姐,性格偏执、脾气固执、态度强势,难以接近,可她养育的大卫善良正直、勤奋上进。

这老小姐性格偏执到什么程度?她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所以讨厌世间一切男子,男婴也包含在内。

大卫出生前,迷之自信让她笃定,马上降生的是女孩,认真等着做孩子教母。得知新生儿是男孩,她看都没看一眼,径直离开。

她认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所有女人都不该结婚。她挑仆人只要未婚女孩,并且要求女孩们和她一样一辈子远离男人,一旦她们不听劝告,和男人结婚,她立马辞退永不再用。

她讨厌驴子,决不允许驴子进入她花园半步。驴子一旦出现,不管她在干什么,必须立即停止,疯一般跑去赶驴。

这么冥顽不灵的老小姐,行为举止令人侧目,走路永远像个斗士。

作为大卫的监护人,为什么她的奇葩性格不曾影响大卫?因为她对自己人格的缺陷看得十分清楚。她无法修正自己的缺陷,但是可以选择让这些缺陷只属于她一人。

狄更斯感情生活评价(狄更斯名著大卫)(3)

她讨厌男人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大卫流浪到她门前寻求帮助时,她虽然纠结万分,但还是收留了大卫,愿意做他的监护人,把他养大,并且从未向大卫表达过她对男人的厌恶,不管是语言还是行为。

她绝不能容忍驴子进入花园,每次都是自己去轰赶,从来不会让大卫代劳。

她从来不会明示或者暗示,这些不足为她带来的好处,从未刻意引导让大卫跟她学习。大卫需要学习的品质,必须避开的底线,她早就义正言辞地告诉过大卫。

不只是大卫,她不给机会让这些不足影响任何人。

大卫妻子朵拉不会管家,大卫央求姨婆教导朵拉,姨婆一口回绝。

姨婆知道,她是一个执拗、怪癖、任性的女人,秉性已定型,江山难改移。让她去教朵拉,只会给单纯的朵拉带来伤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还引以为荣,把人格缺陷延续给下一代。

明白自身的人格缺陷,避开刻意引导的行为,孩子才会有机会和我们不同,比我们出色。

03 虚伪的父母,会教育出加倍虚伪的孩子

大卫的老岳丈,好心收留穷人家的孩子乌利亚做门童,结果差点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而这个灭绝人性的门童,正是他虚伪功利的父母一手打造出来的。

乌利亚和大卫交谈,一开口他怎么说?

“我自己很清楚,不管别人有多高,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卑微的人。我妈也是一个卑微的人,我们住的房子也很简陋。我爸以前做的也是卑微的工作,他是个教堂里打杂的。”

大卫去乌利亚家拜访,乌利亚的妈妈怎么说?

“他一直怕你嫌我们卑微,不肯赏脸,我自己心里也跟他有同样想法。我们这会儿卑微,我们从前卑微,我们以后还是卑微。”

问题是他们真觉得自己卑微吗?没有人甘心卑微,这反人类的操作不符合人性。乌利亚一家之所以甘愿卑微,是因为他们把卑微当工具,以获得利益。

狄更斯感情生活评价(狄更斯名著大卫)(4)

乌利亚的父亲因为谦卑,得到了班长奖章,后来还借卑微坐上了教堂的小职员。假装卑微让他们获得机会,假装卑微能满足某些人的虚荣心,这样才可以攀附权贵,改写命运。

乌利亚的父母吃到了卑微的甜头,所以一再告诫儿子要卑微,假面卑微成了他们的传家宝。

他们把卑劣人格当优点,不仅不反省改正,还乐颠颠拿它当圣经教导孩子。

哪有人会甘居人下,哪个人没有自尊心,整天伏低做小卑躬屈膝,谁能受得了?

乌利亚虽然不情愿,但很快明白父母的目的,在儿童期即发现假装谦卑的作用,并且在利益的驱动下,把这种虚伪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这份人性的扭曲,让乌利亚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压抑只会导致更激烈的反抗。

乌利亚开始灭绝人性的报复,所有地位比他高的人,只要他认识,他都以卑劣的手段进行打压。摧毁他们的自尊,抢占他们的财产,抓住他们不为人知的小秘密,玩弄于股掌之间。

自甘卑微获得的利益远远超于预期,乌利亚变得贪婪疯狂,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他的父母。他们用自己卑劣的人格引导孩子,如愿以偿教坏儿子,最终把乌利亚送进监狱。

狄更斯在文中说:“凡是贪婪、奸诈,没有不因做得过分而自食其果的。”

父母人格的功利面,让自己尝到甜头,再把这含毒的甜点喂给孩子,终有一天要自食恶果。

04 溺爱孩子的父母,贻害孩子一生

还有一种父母,所有人都觉得,他们一定会把孩子培养得很优秀,可惜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远远超出预料。

大卫的初恋艾米丽,被她的舅舅佩格蒂一手养大。

佩格蒂只是个穷苦的单身渔夫,租住在一艘破船里。他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却是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人。

汤姆是他弟弟的孩子,弟弟死于海难,他把汤姆寄养在自己膝下;艾米丽是他妹妹的女儿,艾米丽的父母葬身鱼腹,艾米丽也被他收养;他甚至在朋友遇难后,还收留了朋友的寡妻。

狄更斯感情生活评价(狄更斯名著大卫)(5)

佩格蒂对所有人友爱慈善,朋友寡妻频繁出现怨天尤人意志消沉状况,佩格蒂从来没责备过她的消极悲观,经常帮她开脱,说她是又想起了去世的丈夫。

这样一个心底纯良,人格如金子般闪闪发光的人,任谁也想不到,他会教育不好孩子,可他就是办砸了。

艾米丽很小的时候,就毫不掩饰地表达出,长大要做个阔太太,把富人拥有的体面衣饰,给舅舅佩格蒂也整一套。

她这话不是说过一次两次,周围人都知道,佩格蒂肯定也知道,不过他从未出手干预,充足的证据表明,艾米丽的理想并不是他想要的。

在他们的居住地亚茅斯,艾米丽任性自我,我行我素,佩格蒂只是一味的用爱滋养外甥女,对这种状况听之任之。

放纵的行为引来了灾祸,艾米丽自作主张,与富家公子私奔,揭开悲剧人生的序幕。

佩格蒂希望艾米丽走上歧路吗?绝不是。艾米丽私奔后,佩格蒂变卖自己的渔船,离开亚茅斯,天涯海角也要救回艾米丽,他不想要荣华富贵,只想要艾米丽健康快乐。

找到艾米丽后,为了不让过去影响艾米丽,佩格蒂远走他乡,带着艾米丽赴澳大利亚重启人生。

艾米丽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佩格蒂这样无私爱护她的长辈,艾米丽也是不幸的,在她错误的人生观开始萌芽时期,她最爱戴的亲人对此置之不理。

教育孩子,只有爱是不够的,人格的发展,必须有家长的引导、疏通和干预。

如果佩格蒂能在艾米丽幼年时,及时引导她认识到,财富不一定能带来幸福,一个人的人格品质远远重于他手中的财富,艾米丽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种走向。

05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完善的教育

作为父母不一定要品质高洁、美玉无瑕。无可挑剔的家长,上帝还没准备投放人间。但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才能更好的塑造孩子人格。

《大卫科波菲尔》一书中,不同的人对教育下一代种下不同的因,收获不同的果。

怪癖缠身的姨婆,养育出了人格积极健康的大卫;虚伪功利的乌利亚父母,养育出了心理扭曲阴险狠毒的儿子;慈爱友善的渔夫佩格蒂,任由外甥女的性格野蛮生长,最终误入歧途。

狄更斯感情生活评价(狄更斯名著大卫)(6)

这些事例如暗夜的一道闪电,刺入大脑,警醒灵魂。

著名教育家梁启超先生说过:“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

教育孩子要先认清自己。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父母帮助孩子塑造出来的健康人格,会成为孩子的铠甲,帮助他们与生活对抗。

愿天下父母的爱都能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力量源泉。

作者:晓鹤,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不喜岁月静好,独慕码字奔波。写走心的文字,过有趣的人生。关注@晨曦时空,一个为你说话的情感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