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泰山桂树】客有问陈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四子也才识博达,与父陈寔、长兄陈纪齐德并称“三君”辟为任司空掾,早逝] 「足下家君太丘,[陈寔字仲弓,颍川许昌人少作县吏,后迁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陈群之祖父] 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世说新语第52篇的典故?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世说新语第52篇的典故(世说新语典故1.7泰山桂树)

世说新语第52篇的典故

【1.7 泰山桂树】客有问陈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四子也。才识博达,与父陈寔、长兄陈纪齐德并称“三君”。辟为任司空掾,早逝。] 「足下家君太丘,[陈寔字仲弓,颍川许昌人。少作县吏,后迁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陈群之祖父。] 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白话】有位客人问陈谌:“令尊太丘长有什么功德,以至于在天下享有如此崇高的声望?” 陈谌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山间的桂树;上面有万仞高峰,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深渊;上面接受雨露的恩泽,下面深受渊泉的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啊!所以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1.8 难兄难弟】陈元方 [陈纪字符方,陈寔长子也。至德绝俗,与父陈寔高名并着,而弟陈谌又配之,世号“三君。”] 子长文有英才,[陈纪子陈群,字长文,尝谓宗人曰:“此儿必兴吾宗。”及长,有识度。] 与季方子孝先,[陈諶子陈忠,字孝先。州辟不就。] 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白话】陈纪的儿子陈群是个少年英才,他和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夸赞自己父亲的功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找祖父太丘长陈寔来裁决。陈寔说:“元方虽是哥哥,季方虽是弟弟,可是功德难分伯仲啊。”

【成语典故辨析】

1、难兄难弟 (nán xiōng nán dì)——难(nán),困难。用以称人兄弟才学品德均佳,难分高下。陈元方和陈季方兄弟二人才德相当,难分高下,其父亲陈寔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2、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难(nán),困难。用以讽称两人为差不多的货色,难分高下,有贬斥的意味。

3、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难(nàn),灾难。指在一起共患难或同处困境的人。

【主要人物】

1、陈纪(129-199年),字元方,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大臣,太丘长陈寔之长子,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并称“三君”,曹魏开国功臣陈群的父亲。

陈纪以德行为人称道。兄弟孝养,父女和睦,乡里的晚辈都羡慕他的家风好。遭党锢,于是发愤著书数万言,叫做《陈子》。党禁解除,四府都争任命,他都不应。

父亲逝世,哀痛至极,往往呕血绝气,虽然服丧期满,仍然悲痛过度,致使身体消瘦,仅剩下几根骨头,成了死人一般。豫州刺史认为陈纪这种孝行,难能可贵,上表尚书,豫州百城皆图画陈纪等形象,以劝励风俗。

董卓进入洛阳,派使者到他家,不得已,到京师,升为侍中。这时董卓想迁都长安,对陈纪说:“关中四面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美。现在关东兵起作乱,恐怕洛阳不可久居。今想西迁长安,怎么样?”陈纪说:“天下有道,要使四夷归服。我认为,如果您谦让朝政,专心率师讨伐关东乱兵,那么,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庶几可以保全。如果想迁皇帝以图自安,那好比累卵,越高就越有破灭的危险啊!”董卓听了,非常不快,因为敬佩陈纪的名声与德行,就再没有说什么了。当时朝廷想任命陈纪为司徒,陈纪看到祸乱将起,不办行装,马上回到郡里。诏书追授太仆,又征召为尚书令。

建安初,袁绍为太尉,他让给陈纪,陈纪不受,任为大鸿胪。终年七十一岁,,死在任上。

2、陈谌,字季方,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官员,太丘长陈寔之第四子。道德操行与父亲陈寔和兄长陈纪一样有名,称为“三君”。每次宰府征召,常同时受命,执羔执雁的拜见者成群,当时没有不以他们为荣的。

陈谌曾任司空掾,可惜的是陈谌年轻时就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