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被打败以后,一路被东吴的大将沿路追杀,然后被张飞、赵云沿路截杀,最后在华容道遇到关公,并由此演绎出了一段千古垂范的佳话。曹操怎么也没想到,在如此狼狈的时候和关羽相遇了。因为他开始是很强势的,但是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关羽虽然人少但个个是生力军。曹操将士看到关公出现以后,个个是惊恐万分,兵无斗志。当曹操用《春秋》中的典故来劝说关羽,以及张辽的劝说,关羽心里的防线就彻底崩溃了,于是就放了曹操。然而在历史的真实中,是否有如此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历史上华容道关羽放曹操是真的吗 历史上曹操在华容道遇到关羽了吗(1)

逃亡的曹操

史料中三种记载,《三国志•武帝记》中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及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至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根据史料的记载,曹操虽然在赤壁大战中败北,但并没有被关羽截杀和义释的过程。那么,曹操是从哪条路逃跑的,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曹操从华容道逃跑,并嘲笑刘备计谋不足。根据史料记载,曹操在华容道并没有遇到伏兵,因此也就没有关公义释曹操的事。《三国演义》中义释曹操是关公义薄云天的具体表现,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塑造关公的忠义双全。千里走单骑是对刘备的义转化成对刘备的忠,而义释曹操是对刘备的忠转化成对曹操的义。

历史上华容道关羽放曹操是真的吗 历史上曹操在华容道遇到关羽了吗(2)

关羽义释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围绕着对付败逃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之前,就精心地做了布置,由猛将赵云、张飞沿路截杀溃败回来的曹军,而让关羽守在了华容道,那么诸葛亮为何要这样安排?如果让赵云守在华容道,以赵云对刘备的忠诚,肯定是把曹操抓回去交给刘备,那么刘备是杀还是不杀;当年刘备走投无路的时候去投奔曹操,曹操收留了刘备,并和他煮酒论英雄;如果刘备把曹操杀了,那是不仁不义的事,这不符合刘备做事的风格,不杀曹操无法向孙权交代。因此,赵云不能守在华容道。如果让张飞守在华容道,按照张飞的暴躁脾气,肯定就把曹操杀了;如果曹操死了,肯定会引来曹军全力进攻刘备,刘备肯定无法抵挡,赤壁之战能打败曹操是孙刘联合的结果,如果曹军全力来攻刘备,孙权可能会隔岸观火,因为在此之前,曹操在荆州攻打刘备的时候,孙权是“拥军柴桑,观望成败。”所以,张飞也不能守在华容道。既然赵云、张飞都不能守在华容道,那么只能让关羽去守。正如诸葛亮所说曹操命不该绝,不是曹操命不该绝,而是诸葛亮不让他绝,因为留下曹操就留下来钳制孙权的力量,让孙权不敢妄动。所谓三国鼎立是三个军事集团之间互相既有利益又有争夺,如果当其中的一支力量不从在的时候,另外两个集团肯定会互相攻伐。所以一定要留下曹操,而且留下曹操后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曹操在荆州留下了一股力量,使孙权一直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反而是刘备西进,夺得益州。所以诸葛亮英明地说曹操命不该绝,那就让关羽去守华容道,关羽放走了曹操,对孙权也好交代;因为关羽在去守华容道之前,曾立下军令状。

历史上华容道关羽放曹操是真的吗 历史上曹操在华容道遇到关羽了吗(3)

关羽让道曹操

关公不仅对亲人和朋友讲义,而且 对他的敌人也讲义,这是后人无法达到的境界。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就成了后人心中的“义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