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备注的正确方法:你该知道这些事儿(1)

提高写作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但规范文本,规避基本的错误,不难。只要我们稍微留意,稍微用用心,就能做到。

首行缩进

每一段的首行缩进,不要手动空格。我说的手动空格是按空格键随心所欲地空,空得乱七八糟,毫无章法可言,遑论美感了。有的朋友说,首行不是空两格吗,我按空格键数两下,每一段都这个标准不行吗?不行。

为什么强调首行不要手动空格呢?因为凡是手动空格的文本放到编辑器里,首行都是凌乱的。采用编辑器的任何功能,都不能使其整齐划一。编辑的时候只能采用最笨的方法,按退格键挨段往回退,退到没有空格,再采用“首行缩进”功能,这样全文首行才能统一、美观。而这样的情况大大浪费了编辑时间。

我们经常用Word写文,一定采用Word自动的首行缩进:写文之前,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出现快捷菜单,选择“段落”,找到“特殊格式”,选择“首行缩进”,然后你就可以挥毫泼墨随意发挥了。也可以写完之后,选中所有文字,再进行上面的操作。

用手机写文,一段结束,只要另起一行就可以,无需按空格键空几个格再写下一段。有的认为上一段的最后一句正好满行,如果下一段不空格,会分不清段落。这不用担心,你只要另起一行,我们复制到编辑器的时候,段落会看得很分明。

在QQ空间写的文,首行大都不空格,复制到Word后,采用首行缩进缩不动,也给编辑带来很大麻烦。所以如果你在QQ空间写文,复制到Word文档或者手机备忘录之后,需要手动处理一下每一段的首行。当然,不是手动空格。按退格键退到上一段的尾部,再另起一行,就可以了。

不管纸刊还是各自媒体平台,但凡发出的文,首行乱的,都是作者手动空格,编辑没有重新整理再采用自动首行缩进的结果。

标点符号

关于标点符号,我最想说的是省略号。省略号是六个点……地球人都知道,可是为什么有的写成六个句号“。。。。。。”呢?天天写文发文,还存在这样明显的错误,很多年了居然没有一个人提醒ta一声,你说悲不悲哀?

破折号——电脑破折号输入是shift 减号键。手机打字符号里有明显的破折号。为什么非要这样“---”“—”呢?

通常,引用的部分独立来用的,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里面;引用作为作者话的一部分,末尾的句号应当放在引号的外面。如:

没办法,人家天生丽质,遗传基因太强大,真个是“满树和娇烂漫红”的。

古语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朋友威在哈尔滨,这个节气里,她那里已下过好几场雪了,雪厚得能堵门。

我对他说:“认真点,不要浪费时间。”这样的对话,后面的句号在引号里面,写在外面是错误的。“说”后面是冒号,有的写成逗号,也不规范。

“一逗到底”的现象也不少。一大段末尾一个句号,这是一个最低级的错误。有时候我想,如果朗读,这样的该怎么读呢?一二百字你能一口气读到底?

标点符号服务内容,它和文字一样重要,不要相信瑕不掩瑜,写得再好,标点符号用得不规范也算不上精品。

错 别 字

虽有“无错不成书”之说,但我认为这并不能作为出错的借口。同样的两个字,在前一句正确,在后一句话错误,这样的情况,你说你尽力了足够认真了,怎能有说服力呢?

舔舐,侵浸,柏泊,杳查,俩两,戚威,拨泼,熙煦,欣颀,即既,辩辨,幅副,稍梢 ,棵颗,买卖,在再,与于,蓝篮,翻番,做作,那哪,像象,到倒道……

“偌大”写成“诺大”,“蓦然”写成“暮然”,“戏谑”写成“戏虐”,“晁盖”写成“晃盖”,“身陷囹圄”写成“深陷囫囵”,“扣人心弦”写成“扣人心悬”, “鲁迅”写成“鲁讯”。

形近字同音字的错误比比皆是,不再一一列举了,用到这样的字,一定落实一下。搞不清楚的花点时间弄明白,不要随便地一写了之。

成 语

成语,切记不能随便改动和误用。

容易出错的比如:

“行云流水”写成“行如流水”

“信誓旦旦”写成“誓誓旦旦”

“杯觥交错”写成“杯光交错”

“乍暖还寒”写成“初寒乍暖”……改动后算造词,咱们造的不算数。

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首当其冲”误解为“首先”

“炙手可热”误解为“热门、抢手”

“差强人意”本表示事情结果还不错,却经常被我们当做“不如人意”来使用。

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脖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惨淡经营:

【解释】指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惨淡,指费尽心力。

【误用】常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明日黄花:

【解释】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误用】不能被写作“昨日黄花”。

曾几何时:

【解释】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误用】常被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这样的误用只要抛开惯性思维,不想当然就能避免。

很多老师说成语没有灵魂,我觉得有道理。在我们不能确定准确的情况下,换成自己的话,或许更生动形象。

引 用

两年前,我参加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之后写了一篇作业。为了显示有文化,开篇第一句随手写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嘚,把“回”写成了“还”。你说我这书袋子掉得丢不丢人?

幸亏被一老师看到给我改了过来,要不然等书出来,那么低级的错误,拉低了书的档次不说,还被人嗤笑。那可是白纸黑字,永远抹不掉的把柄。

所以我们在引用名人名言及诗词、文言文的时候都要好好落实,做到一字不差。越熟悉的说不定越容易出错,当然不熟悉的更容易出错。

选择了几种常见的错误,简单做一下说明,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避免类似错误;更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关注写作基本功。

以上说的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小事切不可小视”,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夯实的地基,写文也是如此。

端正写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如果真的喜欢文字,那就善待它,从这些细枝末节开始吧。

(摄影丨旅途 编辑丨娟娟)

作者简介:郝立霞,昵称文姐,生于1972年,山东东营人。《东营微文化》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