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清宫大戏《如懿传》正在热播,剧中女主角如懿的历史原型,正是乾隆帝的第二位皇后辉发那拉氏。且说,跟皇帝鹣鲽情深的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帝一度非常宠爱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不仅把她册立为皇后(史书称其为“继皇后”),还跟她在短短四年时间里,连续生下二子一女,用情可谓极专。

如懿死后十二阿哥由谁抚养:与乾隆帝所生长子(1)

如懿的历史原型,是乾隆帝的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乾隆十七年(1752年),继皇后的长子永璂降生,彼时,正赶上乾隆帝从畅春园回宫、要向太后请安的路上。由于极度兴奋,皇帝竟然一改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破例改由内监代为问安,而自己则急匆匆赶往皇后的寝宫,去体验再为人父的喜悦(相关情况见《乾隆帝起居注》第11册)。

永璂出生后,乾隆帝不仅亲自为他取名并写诗以滋纪念,还要求群臣与他同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璂”字意为皮件缝合处的玉饰,由于天子皮弁饰十二璂,所以“璂”自带帝王属性,寄予着乾隆帝对这位皇子的殷切期望。或许从这一刻起,乾隆帝已经有了立永璂为储的念头(从种种迹象来看,乾隆帝对立嫡子为储一事情有独钟,先前对富察皇后儿子也是如此)。

如懿死后十二阿哥由谁抚养:与乾隆帝所生长子(2)

永璂既是嫡子,又聪慧多才,所以备受乾隆帝器重

满人虽然从马上打天下,但自从入关之后便推崇以文治国,尤其是皇室成员,无不以娴习诗书、多才多艺为能,永璂自然也概莫能外。被满清学者公推为“一代儒宗”的钱大昕曾为永璂讲学两年,从他的笔下我们可以得知,永璂“天资淳粹,至性过人”(见《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三》),天生是一块读书的好料,没几年功夫便已学业大进,令师傅和皇帝都极为满意。

在“子以母贵”的宫廷中,永璂身为嫡子,再加上天性聪颖深得乾隆帝喜爱,其身份自然变得极为特殊,几乎具备成为储君的所有优势条件。然而由于一场突发事故,永璂的地位陡转直下,最终被父皇抛弃,成了一个在生前连封号都没有的落魄皇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继皇后的失宠说起。

如懿死后十二阿哥由谁抚养:与乾隆帝所生长子(3)

继皇后因擅自剪发惹怒皇帝,被不废而废

继皇后正位坤宁宫15年间,备受皇帝和太后的信任,直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闰二月十八日那场出人意料的变故后。当日,跟随皇帝南巡的继皇后不知受到了什么刺激,竟然截断自己的头发,而按照满人习俗,无故剪发乃是大不敬、大不孝的举动。乾隆帝闻讯大怒,下旨将皇后先行驱逐回京,等到自己回返京城后,便即刻收缴继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使后者不废而废。

虽然乾隆帝至死都没有讲明继皇后为何剪发,但后者及永璂的命运却就此陡转直下。次年,继皇后在禁所薨逝,死后不仅没有得到谥号,就连葬礼也被降格处理,真可谓受辱百端。继皇后既死,乾隆帝“恨屋及乌”,先前受他器重的永璂就此从储君名单中被划掉,再没有出头之日。

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见《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后妃》。

如懿死后十二阿哥由谁抚养:与乾隆帝所生长子(4)

乾隆帝对永璂修书成就很赞赏,夸他很用心

虽然做不成太子,但生活总是要继续。就在继皇后薨逝的四年后(1770年),已经成人的永璂跟博尔济吉特氏完婚,次年又接受乾隆帝的委托,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的总纲。永璂对这项事业非常用心,呕心沥血4年时间才完成任务,虽然仍有“眉目不清数处”,但依然被乾隆帝夸奖为“汝所进书甚好”、“汝所作之书亦费心矣”(见永璂所著《日课诗稿》),可见对此相当满意。

然而著书耗费了永璂大量的精力,加上母亲去世后的忧思难以排遣,导致他的身体愈发虚弱,竟在献书后没多久便溘然而逝,年仅25岁,时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贝勒永璂,高宗第十二子。乾隆四十一年,卒。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以成亲王子绵偲为后。”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传八》)。

如懿死后十二阿哥由谁抚养:与乾隆帝所生长子(5)

嘉庆帝即位后,追封永璂为多罗贝勒

永璂去世后,乾隆帝十分惋惜,下诏用宗室公例治丧。由于永璂生前既无封号,又无子嗣,所以在他去世后,乾隆帝下诏将皇十一子永瑆的第四子绵偲过继给永璂为嗣。嘉庆帝即位后,叹息异母兄生前没有封号,遂在嘉庆四年(1799年)追封其为多罗贝勒,永璂若泉下有知,或许会略感安慰。

史料来源:《清史稿》、《乾隆帝起居注》、《日课诗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