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歌行》中,曹操以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结尾,表达了自己收服天下人心的壮志,那么问题来了:“吐哺”与“天下归心”有什么关系呢?周公为啥要“一饭三吐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指的是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

短歌行

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里的“周公”吧!

“吐哺”的周公指的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因为他采邑在周,并且封爵为上公,所以后世称其为“周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指的是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

周公像

那么“周公吐哺”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周公吐哺”最早源于汉代的《韩诗外传》,该传记中记载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后简称“握发吐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指的是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

在周文王时期,周公就很孝顺仁义。武王伐纣时,周公也在旁一心辅佐。后来周公被封于鲁,但他没有去封地,而是继续留在王朝中辅佐周武王,为这个新王朝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周朝社会安定。

周武王驾崩后,武王之子继位,即周成王。这时,前朝商朝的旧贵族蠢蠢欲动,想在周朝的这个不稳定时期发起动乱,复辟商朝。周公此时继续辅佐成王,这与当时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体制发生了冲突,周王室内部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矛盾。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指的是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

一沐三握发

由此,周王室内部的反叛势力与商朝旧贵族相互勾结,发动叛乱,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叔之乱”,即商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联合发起的动乱。周公为平定叛乱,带兵东征,终是平定“三叔之乱”,平乱回朝后,他又制礼作乐,尽心辅佐年幼的成王处理朝政。

后周成王病重,周公焦急万分,把自己的指甲投进河里向河神祈祷,愿以自己的性命换成王的性命。周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归政于成王,不久就有人进谗言污蔑周公,周公由于惧怕,便逃到楚地避难。没多久,周成王翻阅府中藏书,发现了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词,感动到落泪,派人迎周公归朝,回朝之后,周公继续辅佐成王。

周公忠心耿耿,辅佐了武王、成王两代周王,在周朝建立与平定叛乱的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深知人才对王朝稳定的重要性,因唯恐失去人才,周公在洗浴时甚至顾不上擦干头发,吃饭时来不及咽下口中的饭,因而“握发吐哺”,之因怕怠慢了士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指的是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5)

到了后世,曹操同样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他以古人周公的“吐哺”行为表达了自己对天下贤才的渴求。“周公吐哺”也往往被后世的统治者用来表达自己“天下归心”的愿望。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指的是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6)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