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满族在姓名的使用上和汉人并无多大区别,一方面是因为两者在文化上的长期融合,一方面是因为自清廷落没之后,大多数满人将原姓改为汉姓,所以使用方式方法相近;但是在此之前,满人和汉人对于姓氏的使用习惯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不同之处多体现在日常称呼和公私文牍上,满人的习惯是称名而不举姓,例如荣禄、慈溪、溥仪等等都是名字。

清朝种姓(从明朝佟姓到清)(1)

只称名不举姓是满人的一个传统习俗,对于大多数的汉人来讲,这一习俗我们大多不明底细,但这并不影响对于某一位历史人物的认知,只是在某些时候对于一些历史人物背后人物关系的认知会产生阻碍,好似父、子、孙不同姓一样,其实只是在读名字的时候没有加上像爱新觉罗、钮钴禄、叶赫那拉等姓氏而已。

清朝种姓(从明朝佟姓到清)(2)

至于清朝的国姓爱新觉罗,在清《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明《建州纪程图记》、朝鲜《龙飞御天歌》中都有着些许的记载,爱新觉罗姓作为清朝国姓,自然要有“受命于天”的意思;相传,满人天女佛库伦有一次在长白山下的库布里湖洗浴时吞食了神鸟衔来的朱果,遂觉身重,后来产下一名男婴,体貌奇伟,于是就有了《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的“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布库里雍舜”,而他的子嗣便是清朝的开拓者以及历代的皇位继承者。这种粉饰其实人人都可以理解,皇帝即是天子,皇权受命于天也是古代所有王朝的核心套路和思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王朝对于先辈或者开国皇帝都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粉饰。

清朝种姓(从明朝佟姓到清)(3)

而翻开明史我们会有一些不同的发现,从努尔哈赤开始往上追溯,我们发现在此之前,到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一代,均用汉姓替代原姓,也就是佟姓,即便在努尔哈赤起兵跟明朝开始抗衡之后,在对外公文中,努尔哈赤依旧采用佟姓,例如《建州纪程图记》中记载的“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努尔哈赤禀,为夷情事”,而这已经是1596年的事情了。

清朝种姓(从明朝佟姓到清)(4)

其实在明朝,满人对于汉姓的使用并不是一种罕见的情况,甚至某种程度上借用汉姓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对于世家大族来讲,他们似乎也更愿意使用汉姓来对外称呼,因为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方面是有利于和明朝以及朝鲜的交流,另一方面则是有利于本族在本地声望的提高,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除非自己成长为大树;不过事实上佟姓一族后来也真的成长成了大树,而佟姓改回原姓或者在原姓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来的爱新觉罗姓氏就是最后举证。

清朝种姓(从明朝佟姓到清)(5)

至于爱新觉罗姓氏的由来,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觉罗”是本姓,同时也是一种地名,用地名作为姓氏并不是一种罕见的情况,而“爱新”的由来则主要借用前朝女真人的国号“金国”,这种做法不仅显示了在血脉、传承上的正统,同时在统一整个女真人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口号和正统,对于整个女真人是有激励作用的。

清朝种姓(从明朝佟姓到清)(6)

另一种说法则是借鉴朝鲜史书《龙飞御天歌》,其中记载努尔哈赤往上追溯到姓氏是“夹温”,“夹温”的合音便是“金”,而“爱新”则是“夹温”的双声互转,至于“觉罗”,就像呼伦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一样,“觉罗”是通姓而不是专称,爱新觉罗则是“金族”的意思。

总之,“爱新觉罗”姓氏的演变不论是充满神话色彩,还是改“佟”姓为原姓,亦或者是重新创造出“爱新觉罗”这个姓,它的演变便是实力的演变,是以战争,鲜血为铺垫的,至于最后改姓为“金”则是清朝灭亡后的落日余辉,是当时条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