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最欣赏的人鲁智深(沉浸式读水浒04)(1)

第四回 赵员外重参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在第九十九回圆寂前,写了一个颂子,其中有这样一句,“今日方知我是我”。

所以鲁智深回忆过往,发现以前对自己的认知是有些偏差的,不应该做的事有很多。

作者一定很喜欢鲁智深这个人物角色,因为在一百零八个人物中,鲁智深是比较圆满的结局了。

为什么作者会给鲁智深这么圆满的结局呢?是因为鲁智深的人性底色是善良。

我在前文也说了,鲁智深是真正符合电视剧主题曲《好汉歌》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也是梁山“替天行道”的真正践行者。

但是施耐庵也觉得,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所以作者安排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闹剧。

有的读者会比较苛刻,说鲁智深都剃度出家了,应该谨遵佛法,怎么能喝酒吃肉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你想想,在五台山出家,那是要鲁智深由内而外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思想自由和生活习惯,从灵魂到胃肠放弃世俗的快乐。

而且赵员外根本没有给鲁智深心理建设的时间,甚至都没有给过渡时间。头发和胡须没有了,私人起居空间也没有了,生活场景突然转变了。我们现在能突然抛开手机,切断互联网吗?

放到每个人身上,都是这样,最难改变的就是习惯。

所以鲁智深难受,首先表现就是想喝酒和吃肉。可是喝酒没有量,这就是他的极大弱点,喝酒真的是误事。

五台山除了智真长老外,其余众僧都不赞成鲁智深的到来。因为大家都以貌取人,觉得鲁智深肯定不受法纪管束,会惹出事端来。

比较有意思的是,智真长老不自己发表意见,直接问佛祖的意思。这样力排众议的原因是,赵员外是寺院的大施主,怎么可以和金主、资本过不去呢。

无论在哪,都要相信领导确实有优秀的品质和能力胜任这个职务。

在其他众僧因为鲁智深砸坏亭子、山门和金刚焦急时,智真长老却说:“若是打坏了金刚,请他的施主赵员外自来塑新的,倒了亭子,也要他修盖。”你看,领导的策略就高明些,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最后发现鲁智深醉酒闹事真是危险,智真长老不得不劝退鲁智深。但是就这么劝走也不太好,还给推荐到其他寺庙。

虽然,鲁智深酒醉时闹归闹,但是他却是个清醒时非常讲理的人。能够立即向智真长老认错,但是没法真正地改去好酒的习惯。

所以说,鲁智深放荡不羁爱自由,不适合被管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