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位古之名将手下少说都有数万亡魂,甚至还包括至亲之人!难道真是“血染的风采”?

一、戚继光

戚继光,十年抗倭,倭寇销声匿迹;镇守蓟北,蒙古人不敢寇边;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1)

所创戚家军也是历史上唯二能称“家军”的强悍军队(另一支是岳家军)。其功绩无愧于“明朝中晚期第一名将”之称。但戚继光戎马一生却留下了终身遗憾——阵前斩子。

戚继光以治军严明著称,令行禁止,威严如山。凡违令者不分亲疏,一律严惩不贷,戚继光《纪效新书》第四篇中一条云:“若犯军令,便是我的亲子,也要依法执行。”史料中也留下了他阵前斩子的记载。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2)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本朝大将戚继光之斩其子,则以败绩,此军法所不贷、不得已也。”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提到:“(戚继光)厥后竟以临阵回顾,斩其长子,可谓不愧所言矣。”福建的一些地方志书也载其事,但说法不同。《仙游县志)云:“戚公至莆田,将出师,烟雾四塞,其子印为前锋,勒马回,且求驻师。公怒其犯令,杀之。”《莆田县志》中也有类似记载。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还被改编成闽剧、秦腔等戏曲广为传唱,并把其作为戚家军军纪严明的铁证之一。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3)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嘉靖年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福建莆田一带抗倭。一次,戚继光探知倭寇准备上岸抢劫,戚继光命长子戚祚国领兵在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结果戚继光在诱敌过程中,中流矢落马昏厥,戚祚国惦念父亲安危,未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而自己因回马探视,乱了队伍行列,结果因未形成合围而功败垂成。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4)

事后,戚继光下令将戚祚国推出去斩首,众将跪地求情,希望留戚祚国一命将功赎罪。戚继光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忍痛斩了儿子。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打了胜仗却被斩首的戚小将军,在水井口用小石子铺起了花样石子街,还在花冠岩山下修建了太尉殿。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5)

都说“虎毒不食子”,然而戚继光为了严明军纪,竟将自己的儿子斩于阵前,是历史上为大义而灭至亲的典范。

二、吴起

历史上有两起著名的杀妻事件,一是三国时期刘安为款待刘备,而杀妻取肉,另一个就是战国名将吴起为求官杀妻!

唐代名相房玄龄在《晋书》中这样说:“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残忍至极。”

吴起,当世名将。其在魏,创建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在楚,南平百越,北御三晋,西伐强秦,出则为将,入则为相,辅佐悼王变法强国;其所著兵书《吴子》与《孙子兵法》齐名,诸葛亮赞其“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把他与孙武并列。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6)

如此一军事家、改革家,怎会为求官而杀妻呢?

原来,吴起起于微末,在未成名之前,曾因为被人取笑而“杀其谤已者三十余人”,后来吴起为避祸,只好远走他乡。临行前他向母亲发誓“不为卿相,绝不回卫国!”这也是后来母亲染病去世,吴起拒绝回家奔丧的根本原因。

母亲死后,吴起弃儒从军,开始钻研兵法,渐渐学有所成。后经宰相公仪体推荐,鲁穆公任其为大夫。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齐国田白率军攻打鲁国,穆公欲任吴起为将,但听说吴起之妻是齐国人,便打消了这个主意。吴起知道后便抽刀杀妻,拿老婆的头颅换来将军之印,最后吴起不负所学,率军大败齐军。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7)

不过,吴起“杀妻求将”的行为引来一片痛骂之声,有人乘机大告他的黑状,穆公听后心生反感,便使了个“卸磨杀驴”的手段,翻脸免去了吴起的官职。吴起便离开鲁国投奔魏国。

吴起的行为正应了那句话——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但恶有恶报,他最后也没落个好下场。公元前381年,一直庇护他的楚悼王逝世,吴起变法曾得罪过的楚国贵族群起而攻之,射杀了吴起,还把他的尸体“肢解于楚”,最终吴起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8)

三、仆固怀恩

大唐名将仆固怀恩,可谓是历史上最冤的人之一。

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三大首功将之一(另外二人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安史之乱时,他随郭子仪征战,任朔方左武锋使,在此后的平乱中,仆固怀恩骁勇果敢,逢战必跃马横枪争先入阵,战功显赫,九死一生,好几次,都差点把命搭在战场上。有一次,他甚至抱着马肚子渡河,才捡回一条性命。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9)

不仅如此,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一家死难达46人,可谓满门忠烈。他曾出使回纥借兵,并嫁二女与回纥和亲,使得回纥成为大唐可以依靠的一支重要少数民族力量,是谓“为国和亲”;与同罗之战中(同罗本来是铁勒部的一支,在“安史之乱”中,支持安禄山起兵反唐),其子仆固玢兵败投降,后又乘机逃回,仆固怀恩怒斥其子,并在阵前将其斩首,可谓“大义灭亲”。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10)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勇之士,却遭皇帝猜忌、宦官陷害,致使仆固怀恩怒而反唐,最后被部下所杀。据说,仆固怀恩的母亲知道他叛唐后,先是拿着刀追赶儿子,还说要把儿子的心挖出来看看是红是黑,在儿子避而不见后,羞愧自杀。如此一对母子,最终却落了个惨死的下场,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虽然仆固怀恩死后,唐代宗李豫醒悟说:“怀恩谋反,为左右所误”,却为时已晚,其惺惺作态令人作呕。

四、傅友德

傅友德,明朝开国将领。《明史·傅友德传》记载“友德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以故所至立功,帝屡敕奖劳”。

傅友德出身贫寒,先是在刘福通帐下效力,后投靠陈友谅,陈友谅称帝后,傅友德对其不满,转而又投奔朱元璋。因为加入较晚,傅友德比之徐达、常遇春、冯胜等宿将声名并不显著,但若论能力,在明朝初年的这些将领当中,傅友德仅次于徐达。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11)

傅友德曾七次北伐,最巅峰的一战,应该是洪武五年的那次北伐。在这次北伐中,连徐达都遇到了挫败,唯有傅友德,七战七胜。正是因为他的胜利,才将元军赶出了甘肃。

在此之后,随着徐达的退隐,傅友德开始逐渐成为明军新的元帅。傅友德以功封颍国公,太子太师,被朱元璋称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12)

然而明朝开国功臣少有善终的,傅友德也不例外,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加快了铲除功臣的步伐。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拿凉国公蓝玉下手,将其以谋反罪处死,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并且借“蓝玉案”大肆牵连功臣,共诛杀一万五千余人,“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13)

这件事让傅友德非常恐惧,从此战战兢兢。第二年,即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傅友德就去世了。

关于傅友德的死因,《明史·傅友德传》只有简简单单的“赐死”二字,并没有作详细的交代。而在《石匮书》中,虽然记载傅友德是自杀而死的,但是过程却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据《石匮书》记载:自从“蓝玉案”之后,傅友德惶恐不安,私下与人议论,预感到自己迟早会被皇帝杀死。这些议论被朱元璋侦知后,傅友德离死就不远了。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14)

公元1394年的一天,朱元璋在太和殿宴请文武百官,席间朱元璋“赐食”与傅友德,傅友德却“食未尽”,朱元璋以大不敬论罪于傅友德,并让他召二子前来。

谁知傅友德刚走到宫外,就有侍卫给他传旨:“把他们的首级带来。”傅友德原本有四个儿子,一个过继给弟弟,一个战死沙场,他身边就剩下两个自然视若珍宝。但是为了家族的存续,傅友德思虑再三还是忍痛杀了两个儿子。

但是当傅友德提着两个儿子的首级前来复命时,朱元璋却说,父杀子,残忍至极。傅友德心如明镜,这还是要自己死啊!随后,傅友德自刎而死。

现代含冤惨死的十大历史名将(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15)

傅友德死后,朱元璋并没有放过傅氏家族,其弟及过继的儿子均被杀,其余皆发配辽东、云南。

直到崇祯十六年,傅友德才被平反,被追封为丽江王,谥“武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