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2022年10月8日

农历九月十三

我们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

也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寒露

今日寒露添衣保暖(今日寒露深秋已到)(1)

每年公历的10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为“寒露”节气开始。此时节,北半球阳光照射角度明显倾斜,地面接收的阳光热量显著减少,白天秋高气爽,夜晚冷若冰霜,因此“寒露”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今日寒露添衣保暖(今日寒露深秋已到)(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到快要凝结了。寒露是深秋的节令,与白露一字之差,但凸显了天气从凉爽到寒冷的变化。

寒露节气到来后,寒气渐生,尤其在早晨或者晚上,人们往往会略微感到一丝寒意,空气也变得比较干燥。我们走过了秋高气爽,迎来了斑斓深秋。此后,天气将一日冷过一日,凝露成霜,冬天的脚步也不远了。

今日寒露添衣保暖(今日寒露深秋已到)(3)

物候

今日寒露添衣保暖(今日寒露深秋已到)(4)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自白露起,鸿雁陆续南迁过冬,而到了寒露,南飞的鸿雁已是最后一批。古人认为,先到为主,后至为宾,晚到的大雁就会被当成宾客;

深秋之时,鸟雀不见,海边则出现很多蛤蜊,因贝壳的条纹、颜色与鸟雀相似,古人便认为是它们是鸟雀变的;

秋日百花凋谢,而菊花却争相开放,这样特有的景观,也预示了深秋的来临。

习俗

1赏菊登高

● 在民间,农历九月又称“菊月”,寒露与重阳节时间相近,邀约亲朋、登高赏菊也是寒露时节的一大“重头戏”。秋高气爽,人们登高望远,观赏秋色,也代表着一种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今日寒露添衣保暖(今日寒露深秋已到)(5)

2喝寒露茶

● 寒露时节秋燥明显,很多地方的群众会选择喝“寒露茶”,即将银耳、川贝、雪梨等食材一起熬煮成汤,不仅味道清甜、唇齿留香,更能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颇受大家喜爱。有些地区还会用菊花加糯米、酒曲,从而酿制成菊花酒,同样有清热除燥的效果。

3斗蛐蛐

● 斗蛐蛐儿是老北京的流行民俗。人们认为蛐蛐到了寒露,就长得威武雄壮,鸣声激越,极爱打斗。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

4秋钓边

● 北方斗蛐蛐,南方是钓鱼好时机。因为气温下降,向阳的浅水区域温度较高,浮游生物比较丰富,鱼儿喜欢聚集到这样的地方觅食,此时钓鱼易上钩,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养生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伤风受凉是寒露时节感冒的主要诱因,人们一定要随时注意增添衣物,注重足部保暖,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坚持温水浴足和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要加强户外锻炼并持之以恒,以增强体质。老年人宜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中青年可跑步、爬山、打球等;平日要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还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的胸襟。

今日寒露添衣保暖(今日寒露深秋已到)(6)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饮食调理方面,应遵循“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平衡五味”的原则,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物,少食辛辣,以防咽干口燥,而润燥多汁的各类水果,当为首选。常吃萝卜、冬瓜、白菜、莲藕以及豆类、海带、紫菜、银耳、芝麻、乳制品等,既能生津止渴、润肺清心,又可利肠解毒,调整血压,静心安神。

诗词

秋风凄凄,寒露泠泠,随着深秋的来临,诗人们的笔下,既有惜时悲秋的感慨,也有访秋赏菊的悠然。

今日寒露添衣保暖(今日寒露深秋已到)(7)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唐] 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今日寒露添衣保暖(今日寒露深秋已到)(8)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唐] 白居易《池上》

今日寒露添衣保暖(今日寒露深秋已到)(9)

虽无酒令与诗筹,

喜约明盟访旧游。

寒露正催黄菊晚,

断云不锁碧山秋。

——[宋] 叶秀发《兴国寺》(节选)

今日寒露添衣保暖(今日寒露深秋已到)(10)

来源:川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