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里听到音乐就特别开心的扭动跳舞,为啥学了舞蹈之后越来越害羞了,甚至抵触呢?

前几天去上海某赛事担任评委,看到了不少舞蹈风格的比赛与show。有个队伍给我印象特别深刻,这是来自上海本地的五个女孩,她们的老师是外国人,在展示过程中,姑娘的技术并不好,甚至屡屡出现身体失衡等失误,但打动我的是每个姑娘都表情大方自信,用力的展示舞姿,眼睛里放着光,是充分享受舞蹈、享受舞台带来的能量。

再看同场其它团队,大部分同龄的孩子都在舞蹈过程中面无表情,尽管技术上能看出训练的积累,但总感觉在观看过程中有些索然无味。我观察了台下孩子们的状态,也发现了一些不同,那五个小姑娘在台下也互相鼓励,与老师家长开心的互动,丝毫没有紧张的状态,完全投入在整个比赛环境中,享受的不只是舞台,也享受整个现场氛围。

这是为什么呢,她们老师是用什么方式教孩子们跳舞?她们是如何面对舞蹈比赛的,更在意成绩还是更在意过程?

小朋友练舞蹈首先得练基本功吗(天天练舞功孩子学习舞蹈)(1)

带着这些问题,开篇前先思考一个问题,让孩子跳舞的初心是什么?多数家长应该都是为了培养孩子一个兴趣(当然很多时候是被机构或者身边人影响,跟随主流的心态)。

既然是兴趣,就要认真做一下对孩子跳舞的期望值管理,这应该是一件能赋予孩子积极成长变化的项目,比如通过学习舞蹈来掌握一种连接情感表达内心的方式,通过学习舞蹈来提高身体协调性,通过学习舞蹈来帮助孩子更加自信。

而家长的期待变成了需要短期内看到效果,在孩子的学习上也一味追求“效率”,这给了很多培训机构机会,催生了一些靠卖“效果”为生的机构,比如短期速成一些唱跳作品,然后送孩子们去参加一些商业演出,既满足了自己的宣传需求,也可以给家长一个交付:看,你的孩子这么快就可以登台表演了!带来的直接作用就是很多孩子在后面的学习中只能适应学习固定的舞蹈,换了音乐就立刻变成了“木头人”,他们学会的只是跟着音乐不断变换造型,而不是真正的跳舞!

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在家里听到音乐就特别开心的扭动跳舞,为啥学了舞蹈之后越来越害羞了,甚至抵触呢。

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年龄长大,孩子开始有了害羞感。二是在学跳舞的过程中没有安全感,他们害怕跳错,担心自己不够好。

这个原因也来自老师。

通常舞蹈老师眼中的舞蹈动作是包含了基本功练习的结果,而孩子眼中的舞蹈就是一个动作,这个误差造成孩子在学跳舞的过程中,会发现跟自己想象中的舞蹈不一样,学了好久之后,约束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似乎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要被纠正,每一次想跟着音乐的舞动都害怕出错。怎么办呢?

先教孩子跳舞,再教孩子动作技术,这才是舞蹈课的正确流程。先学会跳舞,意味着孩子能够真正的理解身体与音乐的关系,肢体动作与内心表达的关系,能够真正刺激和调动他们的创造力。

接下来需要让他们了解更好的舞蹈作品是由更好的动作素材组合而来,这些素材的积累就是接下来要学习的部分。从这个阶段开始,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通过学习来认知舞蹈动作与日常运动行为的共通性与差异。

舞蹈老师首先要理解一点,跳舞没有标准性,基本功练习才有标准性,不要把这两者混淆。这好比写文字,在最初练习阶段我们如何正确的握笔,如何正确的练习基础的比划,都是有比较统一的标准。而当这些基础练好以后,我们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字体,颜体、楷体、隶书、草书等等,各有各的美感。舞蹈同理,儿童舞蹈课教的应该是更底层的身体开发,打好了这个基础以后,学习不同舞蹈风格时能够更快的驾驭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跳舞一定要在集体环境下展开,不管是教学还是练习,尽量不少于5个人,舞蹈是需要相互作用的,选出一个乐意配合的带头人,能够更积极的影响课堂氛围。需要定期的开展一些即兴课堂,选择一些音乐风格、环境风格、角色等命题,引导孩子们运用自己掌握的动作来进行改造。在这样的张弛有度的教学环境下,孩子更容易建立自信心,打破对舞蹈的固执思维,越来越喜欢跳舞。

回到前面的问题,她们面对舞蹈比赛更在意成绩还是过程?当然过程更重要,能在观众和对手面前展示自己最好的舞姿,在台上自信大方的秀出自己,这些过程带来的精神享受是更发自内心的,而荣誉只是过程的一个加持方式,要让孩子理解到荣誉是虚的,真正的实力才是自己的,专注于舞蹈带来的改变比专注于拿成绩更重要。如果站在商业角度需要给家长一些结果的交付,那就单独组织一场舞会吧。

所以,舞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卖个关子,保持关注,我会分享大家如何做一场专属于孩子的快乐舞会,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开心。

作者:大龙叔——爱生活,爱舞蹈,爱孩子,爱教育。

关注:天天练舞功 看专业的舞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