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官员是很苛刻的,其所制定的工资标准堪称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低。洪武年间,即便是品级最高的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米也仅仅才有1044石,月均87石,越往下越低,到七品知县就只有90石了,月均才7.5石,可就是这样,官员们每个月依然不能按时足额领到俸米,而只能领到一部分,剩下部分则被折算成其它生活用品,等价发给他们,广大官员们如果仅仅依靠俸禄生活的话,那是相当拮据的(可参照海润同志)。因此,大部分官员们为了维持相对体面、富足的生活,往往都会费尽心思去捞点外快,以补贴家用,“淋尖踢斛”也就成为了官员们捞取外快的重要手段。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1)

何为“淋尖踢斛”?

"淋尖踢斛"又称为“脚踢淋尖”,其中,斛是一种计量容器,是朝廷收缴老百姓上交的粮食时所使用的专用计量容器,历朝历代,一斛的数量都有所不同,汉朝时,一斛=1石=10斗=120斤;自宋朝开始,一斛=0.5石=5斗=60斤。

当老百姓上交粮食给国家时,先要将粮食倒入斛内,一方面是检查粮食的质量,另一方面则用来计量,按照惯例,粮食要高过斛口,呈圆锥形尖状,这时,官员们搞创收、考验他们技术的时候就到了。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2)

“淋尖踢斛”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当交粮的百姓将粮食装满斛后,收粮的官员往往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斛上踢上一脚,必须要保证斛不能倒,可斛虽不倒,但一脚下去,高过斛口的那部分粮食就会洒下来,而交粮的百姓是不允许去回收这部分粮食的,因为,这部分粮食将算作是运输和保管途中的损耗而被收走,斛中所剩的粮食才算是老百姓真正上交的数量,百姓们往往都会因为官员们的这一脚而无形当中要多交不少粮食,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被官员们踢下来的那部分粮食,他们自然是不会上交国家的,这部分粮食都被他们据为己有了。久而久之,“淋尖踢斛”也成为了大明官员捞取外快的一种半公开的重要手段。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3)

正因为“淋尖踢斛”是大明官员们捞取外快的重要手段,因此,每当老百姓上交粮食的这天,收粮的官员们都会将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只为在收粮食时拼命踹上一脚,毕竟,在工资那么低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大鱼大肉,还是吃糠咽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完全就取决于那一脚的成果,不拼命才怪!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4)

“淋尖踢斛”有何潜规则?

实际上,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任何一行或多或少都是有这样那样的潜规则的,“淋尖踢斛”也不例外。它最大的一个潜规则就是:甭管收粮的官员一脚下去收获有多大,但一斛都只踢一脚。这是这个行当大家心有灵犀共同遵守的一个准则。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5)

其实,这也好理解,毕竟,官员们大都饱读诗书之辈,都还是要讲点风度、要点面子,那一脚就够难为情的了,要不是朝廷的工资满足不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鬼才去用这种下作的手段去捞取外快!

因此,为了那一脚能够有大收获,官员们往往没事都会对着树、墙等,刻苦训练踢斛本领,力求练到快、稳、准、狠,以期在实战中取得丰硕战果。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 淋尖踢斛朱元璋低薪制度下(6)

我们可以看出,“淋尖踢斛”本质上就是大明官员变相贪污的一种手段,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有明朝工资低的原因,官员的不自觉也是重要因素,但不论是什么原因,于国于民而言,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老百姓,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还要平白无故去喂养这帮缺德的玩意,更是苦不堪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