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句特别流行的吐槽亲子关系的话,内容是: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这句话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太多家长从这句话里找到了共鸣,无奈之余只能吐槽自家神兽难以管教,哀叹家庭教育中的迷茫和自己的无助,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今天听了非凡精读馆中田宏杰老师对她的著作《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精彩解读后受益匪浅,与朋友们分享我的心得。

三句话让孩子爱上学习(让孩子爱上学习)(1)

一、尝试与孩子正向表达要求,帮助孩子解决写作业磨蹭的问题。田老师讲到:人类的大脑虽然在进化中衍生出多重功能,但也有缺陷,这个缺陷就是人类大脑听不懂“别”听不懂“不”。我记得樊登老师在讲解另一本心理学著作时举过粉色大象的例子:比如说,现在我要求你不要想粉色的大象,把这个要求重复很多遍后停下来,此时你脑子里想到了什么?如果你不想欺骗自己的话,你的答案一定是一只粉色的大象。咱们回到教育的问题,很多孩子,特别是小学生,部分中学生也会,在写作业时一会儿去喝个水,没过几分钟又去厕所或者随便抓过个什么物件玩一会儿,总之各种磨蹭,看着着急的家长忍不住常会絮叨:“你写作业时能不能别磨蹭,别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又去厕所的。你能不能专心点儿先别玩儿!”。

听了田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这些教导不起作用的原因。那父母们应该怎么办呢?你不妨尝试跟孩子这样正向表达你的建议:在孩子开始写作业前,你可以问问孩子:“宝贝,需要先去个厕所吗?”,“写作业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这是刚晾好的水,放在你旁边吧,渴了可以随时喝。”这样温和地提醒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更愿意接纳你的建议,愿意努力克服磨蹭的小毛病来回报你。这种情况下家长如果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哪怕原来写一次作业要去五次厕所,今天只少去了一次,你都要真诚的表达对孩子的肯定。你的理解和肯定就是一块沃土,孩子继续和坏习惯抗争的内在动力就是在这块沃土上悄悄地生长出来的。请一定抱着“悉心守候静待花开”的心好好地滋养孩子,他终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三句话让孩子爱上学习(让孩子爱上学习)(2)

二、尝试分解任务及时反馈,用一个个正向激励战胜畏难情绪。

田老师的讲解中说道:所有孩子觉得难的事,做不到的事,都是因为这个事不是他的本能的需求。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分为两种反馈模式,快反馈和慢反馈(也叫延迟反馈),而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更能接受快反馈模式。比如孩子们乐此不疲的网络游戏就是快反馈模式,玩游戏时,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诸如加分、晋级、通关等反馈,这些一个接一个的小成就让孩子乐此不疲。而学习是一个慢反馈的过程。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可以在孩子的学习中增加反馈的频次,让一个个正向反馈激励他们前进。比如,要求一个小学生一次完成50道口算题有点难,那么我们就可以尝试把这些题分成几次完成,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每次只做十道题,这样孩子很快能完成第一个十道题,订正后再做第二个十道,第三个十道……如果前两次有一次能全做对,那后面几次都做对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在孩子认真完成他的五次小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若能能及时鼓励肯定,孩子的信心会更足,慢慢地,随着孩子自信和内驱力的生长,孩子会逐渐接纳慢反馈模式,此时,延迟满足和自律也开始生长了,孩子会更有能力为了更大的目标付出辛苦和努力。

三句话让孩子爱上学习(让孩子爱上学习)(3)

三、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协助孩子战胜学习中的困难。

我在另一本书中曾经看到一个有趣的理论:人的大脑分为五部分,其中一部分叫做学习脑,主导学习脑的部分需要快乐的滋养,也就是说当人心情愉悦时学习效率是翻倍的,当然感到压力、情绪郁闷沮丧时,学习脑则处于待工状态。因此,当孩子学习的时候被父母打、骂、吼,孩子就变得更加不能思考,会真的变笨。因此,父母需要去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唤醒孩子的内驱力(驱动冰山前进的水下部分),碰到孩子有困难时,要和孩子一起寻找真正的困难在哪里,帮孩子把这个难题解决掉。

田老师在讲解中谈到有一次她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着急地说:“我学不会英语,我讨厌英语,我再也不要去上学了!”这件事要是放在我身上肯定会马上教导孩子不能那样,作为心理学专家的田老师是这样做的:她首先根据同频共振的原理,即,你跟孩子在一个频率上时,你说的话孩子才能听得进去。于是田老师首先顺着孩子说,孩子看到妈妈如此理解自己便哭着把委屈和困难说了出来,等孩子情绪恢复平静之后,自己竟主动对妈妈说:“妈妈,您要帮我想办法,帮我把英语追上来。!”朋友,你是不是也觉得很神奇呢?孩子表面上表达的对英语的厌恶和不想学,背后的潜台词却是:我想要把英语学会,学不会的感受让我难受,我一定要学会它。所以,每一个“不想学”的背后都有一个“我想要学会”的力量。读懂孩子语言背后的潜台词,我们才能帮到孩子。

三句话让孩子爱上学习(让孩子爱上学习)(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学习的内驱力对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是有方法的,当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渐渐读懂孩子,就能不断地在细微中发掘这股强大的力量。为孩子的终身成长赋能。

亲爱的朋友们,宝爸宝妈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