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壁炉晚餐构成的温馨图景,也许是圣诞树下互赠礼物的暖心传统,洋气的圣诞节已经走进许多中国人的心,晚餐、礼物、平安果,也拉动了内需,刺激了消费,不失为经济全球化的其中一种最优解。
不得不说,圣诞节给全世界都带去了许多色彩,当然也包括中国人。但世界上居然有一个地方宣称自己“拥有”圣诞老人,这可不太多见。
罗瓦涅米(Rovaniemi),是芬兰拉普兰省北极圈附近的一个小镇,这里是世界上唯一官方认证的“圣诞老人故乡”,最著名的景点是圣诞老人村,你可以在这里参观圣诞老人的总部,慰问辛勤工作的小精灵和驯鹿。
圣诞老人村全年都可参观,但圣诞季是绝对的旺季,谁会不想在圣诞老人的故乡过一次如此有仪式感的圣诞呢?
每年圣诞节前的一个月,圣诞老人会宣布圣诞季正式启动,人们从世界各地都蜂拥而来,体验名正言顺的圣诞季。
不过要问这个北欧小镇是如何拥有了“圣诞老人”,那还得感谢商业运作的力量。
历史上,这个爱送礼物的大胡子老头确有其人,一位公元4世纪的罗马主教圣尼古拉斯,他的家在利西亚(如今的土耳其境内),离芬兰可不近。
从1863年到1866年,《哈珀斯》杂志的插画师Thomas Nast创作了一系列与圣诞老人有关的插画,奠定了现代圣诞老人的“人设”,其中一幅把圣诞老人的家安在了“北极”。
但这样的安排对勤勤恳恳的驯鹿来说显然不太合理,毕竟北极光秃秃的,连草都没有,只能喝西北风。
1927年,一位很想红的芬兰主播(芬兰广播电台的马库斯·劳蒂奥)在直播时宣布,在芬兰拉普兰区的耳朵山上发现了圣诞老人的工作坊,就此为芬兰人民的想象力打开了一道大门。
但要建立圣诞老人的官方故乡的决定,并不是仅凭异想天开,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瓦涅米是战况惨烈的战场,曾经遭遇俄国人的狂轰滥炸,被纳粹占领,然后又被撤退的德国军队摧毁,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彻底夷为平地,几乎没有留下任何1944年以前的建筑。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按照驯鹿的形态绘制了罗马涅米的街道版图,重建罗瓦涅米前后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1984年,迫于创收压力的芬兰旅游局才终于决定向世界隆重介绍崭新的拉普兰。次年12月,拉普兰州州长Asko Oinas正式宣布该省为“圣诞老人的故乡”,圣诞老人村也正式开始营业。
如今来到焕然一新的罗瓦涅米,仍能找到战争留下的蛛丝马迹,圣诞老人的官方机场曾服务于德国汉莎航空,圣诞老人办公室附近的树林里仍散落着纳粹建筑的遗骸。
但是总的来说,圣诞老人村的经营依旧相当成功,打扮成精灵的邮局工作人员每年都会收到大约50万封寄给圣诞老人的邮件,在回信里,他们还会盖上专属的北极圈邮戳——只需要付7.90欧元,你就可以得到来自圣诞老人工作室的回信。
芬兰人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硬是把一片满目疮痍的焦土打造成了正牌圣诞梦幻乐园,罗瓦涅米也因为圣诞老人村这块金字招牌,每年要招待超过60万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