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窗下,书案前。清风习习,茶香沁怀。

一位发丝微卷、皮肤白皙、相貌慈祥的老人,双手正在电脑上敲下一行字:“2021年8月3日,湖北省京剧院在沈阳工人文化宫演出《徐九经升官记》。”

电脑旁的手机亮着,点开的是公众号“武汉戏码”,正报道省京《徐九经升官记》在沈阳演出的盛况。

习惯在每天上午读书、写日记的她,此时嘴角洋溢着笑意。她摘下眼镜,身子往椅背上一靠,随口感叹道:“四十年了……”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

湖北省京剧院演出《徐九经升官记》

是啊,省京的《徐九经升官记》自1980年排演问世、1981年晋京演出后,一眨眼工夫四十年了。四十年来,该剧常演不衰,全国有多个剧种200多家剧团学演,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史上的经典和佳话。她作为剧中女主角李倩娘的首任扮演者,伴随着省京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既为当年与大家一起磨砺前行、迎难而上有许多深沉的感慨;也为同学、战友朱世慧老当益壮,艺术之树长青而钦敬非常;更为省京在传承发展京剧艺术上,俊彦辈出,佳作不断而由衷欣慰。

她不自觉地站到立镜前,习惯地哼出了京剧《穆桂英挂帅》中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

她是湖北省京剧院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曾任湖北省人大常委,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戏曲演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李春芳。

挑梁开拓之青春曲

《徐九经升官记》拉开帷幕四十一年了。承载它的湖北省京剧院也成立五十一年了。想到当年以年轻柔弱的肩膀担起省京的开拓挑梁之责,她有些微微的激动和几丝自豪。

五十多年前,因“文革”耽搁,湖北省戏曲学校京剧科学员1966年毕业后,留校待分配。1969年,戏校以京剧科学员为主组建了演出团队,被省文化主管部门命名为“湖北省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第二队”,简称“省宣二队”。(其时,省直文艺单位都被命名为“湖北省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省话剧团,一队。省歌剧团,三队。省汉剧团,四队。省楚剧团,五队。)同时也接到了学演京剧“样板戏”《海港》的任务。由1959届学员李春芳扮演女主角方海珍,朱世慧扮演落后青年韩小强,胡维之扮演退休工人马洪亮,汪永龙扮演 钱守维,从省歌剧团调来的赵克强 扮演码头工人队长高志扬。任务最重的李春芳带着大家在上海连着看了三天戏,又经过对口学习请教,一台大戏,五天的工夫就拿下了。经过紧锣密鼓的排演,《海港》如期在汉成功上演,反响强烈。自此“省宣二队”的牌子叫开了,而李春芳、朱世慧、胡维之等人的名字,也开始出现在观众的热烈议论中。

1970年7月,省戏校的各科毕业学生进行了分配。除京剧科学生外,汉剧科、楚剧科的少量学生及原戏校的部分教职员工也分到了“省宣二队”。当年9月,“省宣二队”转制为“湖北省京剧团”。

省京剧团的建立引人注目:一是改写了湖北省多年无省级京剧团的历史,二是成为当时省文艺界乃至全国京剧界最年轻的剧团。演员全是一排年轻人,团里的业务顶梁柱就是湖北戏校昔日的“尖子学生”李春芳。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2)

湖北省京剧团在部队演出《海港》李春芳饰方海珍

长期以来,戏曲剧团一般都是以老生、青衣行的名角挑梁组班。省直各家剧团历史悠久,都有响当当的名角领衔带团。李春芳当时二十出头,挑梁的资历、造诣和名气均显不足。剧团外的人开始将半信半疑的目光聚焦在她身上,剧团内的人则将未来的希望重托在她身上。平时文静少言、淡雅如菊的她,感觉到了无形的压力,心底翻起了层层波澜。她知道,自己是业务上的排头兵。要保证剧团的正常运转,在文艺市场站稳脚跟,首先必须把戏演好。有好戏就有观众,戏的质量好,观众的热情就高。把戏演好的重担自己责无旁贷,同时也要团结大家共同承担。她对自己提出两条基本要求:工作上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艺术上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当时《海港》的演出排期,有时是每天一场,有时是隔天一场,基本上都是她一人顶着方海珍。一台大戏,费嗓、费神、费力。有时为到外地或市内各处赶场,运输条件艰苦,休息很难保证,但她从不要求特殊照顾,始终坚持普通一兵的待遇。幸亏她有一条天生而又经过严格训练的好嗓子,“百战不殆”,每场演出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她的敬业态度,激励着大家,《海港》中各个角色的扮演者和群众演员都满弓满劲地演绎着自己的角色,形成了“一颗菜”的团结战斗精神。

《海港》上演后,反响日趋强烈,普遍受到观众的欢迎。从1969年到1972年,几乎每年演出都是大几十场。从武汉三镇到湖北全省,工厂、农村、部队、学校都传扬着《海港》的演唱。在湖北武汉的观众中,人们越来越多地记住了省京、李春芳的名字。她演出的《海港》在全国也有良好的口碑。以致1971年由湖北电视台对她演出的《海港》进行了专项录制,转播到北京,为毛主席作了专场演出。

《海港》的成功,给省京人带来了前进中的喜悦,也强烈地鼓舞了士气。朱世慧因成功地扮演《海港》中的韩小强受到湖北省楚剧团的青睐,专门邀请他扮演楚剧《追报表》中的小会计,后来还拍成了电影。其他老同学又捡起了在戏校排过的《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对外公演并接待外宾,与外国艺术团作“对等陪同演出”。与此同时,李春芳又承担了学演《龙江颂》中女主角江水英的任务。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3)

湖北省京剧团《杜鹃山》李春芳饰柯湘(中立者)

《龙江颂》的公演,给湖北武汉观众带来又一轮轰动。好评如潮,赞扬不断。1972年,湖北省文化局在襄樊市举办了“襄樊地区《龙江颂》学习班”,由李春芳领衔的省京人对有关文艺团体进行教学辅导,并作示范教学演出。1973年,全省又在武汉市举办“全省专业京剧团学习班”,省京的《龙江颂》在会上作指导教学并示范演出。

接下来马不停蹄地是学演《杜鹃山》,李春芳担任女主角柯湘。这出戏从1973年的7月上演,一直演到1974年的10月,一气演下来竟达150多场。直到1975年的5月还在公演。省京《杜鹃山》的演出海报贴遍了武汉市内各大剧场。省京演员们的足迹踏遍了湖北的黄石、宜昌、当阳、山坡……

《海港》《龙江颂》《杜鹃山》是省京建团初期排的三台大戏,这三台戏就像三柄大斧,陆续开辟了剧团发展的新局面。

以后的日子,李春芳又扮演了《蝶恋花》中的杨开慧、《红云岗》中的英嫂、《审椅子》中的丁秀芹、《放鸭姑娘》中的放鸭姑娘、《忠魂》中的张世英、《红灯照》中的林黑娘、《闯王旗》中的高桂英……在她的演绎下,一个个艺术形象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4)

湖北省京剧团《蝶恋花》李春芳饰杨开慧(中)

年轻的李春芳,在省京建团初期,凭着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对剧团集体的维护,在戏曲园地上勤奋耕耘,矻矻不已。以青春八年,为剧团的建立和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椽写了湖北省京剧院早期的历史。正由于李春芳和众多演员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奉献青春,扎牢了剧团在戏曲界的根基,为本团编创部门的其他同志,提供了社会岁月思考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储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剧团才有可能迎来创作剧目涌现、文艺硕果惊人的可喜局面。剧团才有可能于1996年发展成为湖北省京剧院。200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

勤思苦练的乡里伢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旁,有一条金水河。沿河上溯几十里,有一个乡间集镇叫法泗洲。195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洲上邮局旁的广告栏前,两个姑娘学生伢打着手电在栏上指指点点。手电筒照亮的是一纸《招生广告》,纸上的内容是湖北省戏曲学校招生。两个姑娘心里不平静了,叽叽喳喳的,其中一个还喜得跳了起来。跳起来的姑娘就是李春芳。

李春芳从小爱唱会跳,是小学的文艺骨干,一直有着当演员的梦想。第二天她瞒着大人自去报了名,初试很顺利,当场就拿到了参加复试的通知。复试地点是武昌湖北戏校校部,要出远门,不得不向大人报告。父亲一听,一百个不同意。平时乖巧听话的春芳,此时急得像变了个人似的,执拗地一百个要去。最后,父亲丢下一句话:“你不要后悔!”任随春芳坐上了到金口镇的船,转道去武昌。

武昌蛇山下阅马场,一横一直连在一起的两栋三层楼,就是湖北省戏曲学校。踏进这陌生的地点,她心里有些打鼓。毕竟是乡里姑娘伢自个进城,又是进考场,胆怯免不了。复试很不顺利,一向唱跳自如的她,不知被什么束缚了,唱到高音时,音不准,嗓子还发岔了。她知道没有考好,难过得蹲下哭了起来。这时一位高大个子的男中年老师走过来,笑眯眯地对她说:“伢,莫紧张,平静一下再来,好不好?”讲的话不是道地的武汉口音,也好像是哪个乡里的。就这缓缓的几句话和慈祥善意的笑容,卸下了春芳紧张的担子。再唱时,她放开了嗓音,竟然很流畅地完成了考试歌曲——《我的祖国》。她没有想到,这位允她再考的男老师就是戏校的当家人——黄振校长。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5)

刚进湖北戏校时的李春芳(1959年)

进入戏校后,京剧科的学生平时都要说普通话。李春芳当时讲的是江夏区乡里话,因家乡靠近咸宁,发音短促、尾音上翘,轻重音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学戏上课时有点“受憋”。加上几个北京籍的同学,对讲不好普通话的常会出言讥损,她益发感到学好普通话的紧迫性。为了锻炼说普通话的习惯,平时想做什么事时,试着用普通话思考;要说什么话时,先想好再出口;有的字音把握不准,就经常听广播、查字典。在不长的时间内,江夏乡里话的口音在春芳那里听不到了,因为她已融入了同学们的京腔之中。

李春芳的青衣开蒙戏是《二进宫》中的李艳妃。主教老师是曾在老上海戏校(正字科班)任教、教导过梅派青衣名家顾正秋的著名南方青衣教席许紫云先生。李春芳本来聪明,接受力快,学习又认真。在许先生的耐心教导下,不到一个月她就学会了这出唱功繁重的青衣戏。彩排那天,她一招一式、一腔一板都照老师的来,不敢有丝毫马虎。彩排后,黄振校长走过来,又是笑眯眯的:“不错,不错!一个乡里伢进步这样快,真是不简单!以后还要好好学,莫骄傲!”

1960年冬,戏校从武汉市京剧团引进了陈鹤峰、贺玉钦、杨玉华、云艳霞、张啸庄、叶盛茂等位京剧名家当教师,李春芳又被分到云艳霞老师的课堂。云老师是青衣和花衫兼擅的江南旦角名家。在云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教导下,很快学会了《彩楼配》《三击掌》《麻姑上寿》《十三妹》《打渔杀家》《坐楼杀惜》《法门寺》《大登殿》《霸王别姬》《刺蚌》等传统戏。其中《麻姑上寿》、《断桥》、《三堂会审》等剧目成了她在戏校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

《麻姑上寿》是花衫戏,剧中需载歌载舞。尤其是献寿酒时耍盘子的舞蹈,要有过硬的技巧。一次演出,因天寒地冻,手被冻僵,她在转动盘子作“纽丝传花”的舞蹈动作时,不慎脱手,盘子掉到了地下。戏一演完,她就哭了,难过、沮丧得一天没有吃饭。她暗自责备,为什么不充分活动身手就匆匆上了台?为什么不重视演出机会?为什么让自己也让学校出丑了?她对自己责备不已之时,也暗下决心,以后要更加苦练,不准出错!自那以后,她的演出再也没有出错的情形发生了。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6)

张君秋先生(右)教导《望江亭》左一王小兰 左二李春芳 左三王明仙(1962年)

为了尽快提高京剧科学生的业务水平,戏校采取“雁过拔翎”(请外地来汉演出的名家到戏校教戏)和“上门求学”(派戏校学生到京津沪剧团或戏校求学)的办法,给学生们创造了更多学习机会。李春芳有幸向张君秋先生学了《望江亭》《诗文会》,向李世济先生学了《大保国》,向杜近芳先生学了《断桥》,向李玉茹先生学了《审椅子》。这些艺术大师的教诲,使她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更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驾驭表演的手段和前进的动力。

当时戏校对京剧科提出的奋斗口号是“追京昆(上海青年京昆剧团)、赶四团(中国京剧院四团)”。彼时的李春芳,论业务水平是尖子学生,但还排不上最顶尖的人。她深知自己会的剧目数量和掌握多个行当表演上,不及梨园子弟出身的同学王小兰;在用嗓的技巧和唱腔的灵活处理上,不及自小玩票的同学王明仙。这“二王”是李春芳暗中学习追赶的对象。

有了目标,便有了实践。爱学习,勤思考,本是李春芳的过人之处。对于自己的演唱,她常常自我琢磨如何行腔、吐字、喷口、控音。并比较别人的唱法,吸人之长,补己之短。用体会到的心得摸索练声,效果极佳。到她学演杜近芳版的《白毛女》时,她的演唱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提高:声音从尖细变得宽亮,行腔从直吐变得婉转,报字从声轻变得清晰,这可不是下了一般的工夫呀!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7)

湖北戏校《白毛女》李春芳饰喜儿(中)朱世慧饰穆仁智(左)张杲饰杨白劳(1964年)

京剧科科主任赵荣章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学演歌剧《江姐》时,他毫不犹豫地宣布李春芳扮演江姐。为了春芳的茁壮成长,他还决定:不唱京剧,就演歌剧。1965年的元旦刚过,京剧科在武昌区委礼堂演出了歌剧《江姐》。

李春芳扮演的江姐,在朝天门码头上,一段《看长江》收放自如的演唱,如清风扑面,如清流回环。那清脆甜美的声音,加上端庄优雅的气质,颇有解放军空政文工团江姐扮演者万馥香的风范,马上吸引住了观众。后面几场的主要唱段无论是独唱还是与双枪老太婆的对唱,李春芳都演绎得十分到位。特别是第六场“春蚕到死丝不断”和第七场“不要用哭声告别”的咏叹调,更发挥了她嗓音高亢、行腔自如的特点,轻吟处字字入耳、高颂时声声激昂。她的声腔、她的表演,让人忘掉了眼前这位大义凛然、气概如虹的江姐只是个刚满十八岁的学生扮演的。大幕徐徐关闭时,场内响起了非常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称赞道:“同样的说词,同样的旋律,从你们口中演唱出来,透着一种浓郁的京剧韵味,非常好听,别有风味。”

通过《白毛女》和《江姐》的艺术实践,李春芳获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学习心得,增添了许多以前没有过的知识。她的眼界变得更开阔了,艺术追求也更坚定了。自那时起,她没有停下过探艺求新的步伐。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8)

李春芳饰《望江亭》中谭记儿

传承创新之力耕人

“文革”末期,光是几个“样板戏”已不能适应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湖北省京剧团也面临着其他剧团同样的压力。李春芳虽非团里的行政领导,但她是业务带头人。自觉得一定要改变现状、摆脱困境。她一方面带头挖掘传统、恢复老戏,另一方面融入编创集体、打造新作。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9)

湖北省京剧团《红灯照》李春芳饰林黑娘(中)

恢复老戏需要找回传统的基本功。那些日子里,李春芳不是穿着练功服就是套上练功水袖,不是在黑房里练功便是与乐队合练,简直看不到她休息的时候。她以前未演过刀马旦的戏,为了成功扮演《红灯照》中的林黑娘,她又从头练起耍大刀。为了演好《杨门女将》的穆桂英,她又从头练习扎靠开打的功夫。

“爱自己心目中的艺术,而不是爱艺术中的自己”,这个座右铭激励她为了达到艺术高峰不断地“折磨”自己。每天练功,不到黑汗细水、不想吃饭的境地,决不罢休。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0)

李春芳演出《奇双会》李桂枝受到李鹏总理接见

在雷厉风行的勤学苦练中,省京的一批传统戏恢复上演了。其中李春芳的《望江亭》《诗文会》《奇双会》《玉堂春》《白蛇传》《王宝钏》《杨门女将》《无艳娘娘》等戏都获得了观众的赞誉和好评。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1)

李春芳演出《四郎探母》铁镜公主受到政协主席李瑞环接见

省京年轻,传统底子不厚,单纯演老戏拼不过别的剧团。编创新作就是当务之急。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后,以余笑予、谢鲁、郭大宇、习志淦、朱世慧、李春芳为主的编创集体便开始发挥作用、大显身手了。李春芳参入创作的有《放鸭姑娘》《奇冤记》《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膏药章》等剧目。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朱文相在《湖北省京剧团的创作集体》一文中指出:“从《一包蜜》《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膏药章》等剧目的创作过程看……形成了余笑予、谢鲁、彭志淦、郭大宇、朱世慧、李春芳等为主体的编创集体”。这个创作集体,198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湖北省优秀创作集体”。而经这个集体创作出来的戏,可以说红透了半边天,且获得了“鄂派京剧”的美誉。

《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有口皆碑,不用絮叨。让我们看看《药王庙传奇》。

《药王庙传奇》是围绕改革开放新时期创作的新戏,时代感非常强。反映了中医中药、知识分子、待业青年等诸多社会问题。中心事件或称矛盾冲突就是剧毒中药天王藤能否医治风湿性关节炎的问题。剧中主要矛盾的一方也是剧中的主角之一韩望春(市人民医院院长)由李春芳扮演,矛盾的另一方即另一位主角高小明(自学成医的待业青年)由朱世慧扮演。韩望春误认高小明用天王藤治病是“庸医害人”,高小明误认韩望春不让用天王藤治病是“尸位素餐”。由此便展开了戏曲矛盾冲突。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2)

湖北省京剧团《药王庙传奇》受到国家主席李先念接见 左二朱世慧 右二李春芳

由于剧本赋予高小明的人物行为情节很丰富,曾成功扮演过好几部戏青年角色的朱世慧,可以驾轻就熟。而李春芳扮演五十岁出头的高级知识分子就很有难度了。一是戏曲舞台绝少见过现代女知识分子的形象,二是扮演者与角色年龄有很大差距,三是对现代高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及科技知识缺乏了解,四是剧本对角色的主观行为设计缺乏利用戏曲动作程式的桥段,五是青衣行当如何演绎现代老妇人是个新课题。这些对李春芳而言,就迫切地要解决二度创作的问题。

通过到有关医院和医学院近距离观察专家大夫的言表,以及学习熟悉有关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知识,李春芳首先在思想情感和医理学问上与医务工作者贴近了几分。再通过导演的启发和与化妆师的沟通,基本确立了韩望春在舞台上的外表形象。由于剧本赋予角色的动作行为并不立体,李春芳便决定以气质神情的贴切展现和精到的唱念功夫,来达到人物的准确塑造。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3)

湖北省京剧团《药王庙传奇》李春芳饰韩望春 朱世慧饰高小明

新时期以来,李春芳拜了张君秋先生、赵燕侠先生为师。此次在设计韩望春的表演中,便充分利用了张派的唱腔艺术和荀派的念白艺术。如剧中韩望春对天王藤的功用认识和对高小明功过的判定,有大段思考性的念白。李春芳吸取老师在《沙家浜》中的表演,将京白和韵白结合起来,层次分明、抑扬顿挫,十分准确地揭示了知识分子从实际出发,勇于修正错误、服从真理、尊重科学的坦荡胸怀。在劝导高小明不要灰心、坚持走正确的科研之路时,李春芳又充分发挥张派唱腔艺术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特点,将“错、错、错……”一大段唱腔演唱得十分动情、沁人肺腑、感人至深。充分诠释了老医学工作者对当代学医青年恨铁不成钢的关爱之情。

1984年该剧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现代题材话剧、歌剧、戏曲观摩会演”,获得了六项大奖。其中,李春芳和朱世慧双获“主演一等奖”。 著名戏曲评论家龚啸岚先生有段话比较中肯,兹录于此:“塑造现代不同类型的女性,在京剧表演艺术家中,能像李春芳这样挥洒自如、得心应手的实属少见,文化部给予她一等奖的荣誉,当之无愧。”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4)

李春芳与恩师张君秋先生

在对京剧艺术传承创新的路上,李春芳从不轻易地放过向名师名家学习、请益、交流的机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纪念梅兰芳先生的活动上,有幸见到李玉茹先生演出《贵妃醉酒》,她就想方设法与中国京剧院的李维康同志一起,向李玉茹先生学了这出戏。她曾在香港与《红灯记》中李奶奶的扮演者高玉倩先生同唱“打不尽财狼不下战场”。她还利用适当的机会,会见尹羲、梅葆玖、李丽芳、李炳淑、洪雪飞、万一英等艺术家,一一向他们诚心请教。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5)

李玉茹先生(右)教授李春芳《贵妃醉酒》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是一个演员锤炼自己的必经之路,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保持前进动力的必持之匙。李春芳正是坚持了这两点,使自己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艺术造诣积累日丰。在声腔艺术上形成了激越清新、婉转绮丽、腔如行云、音如流水的精妙特点。在表演上,创立了气质为先、大方自然、圆融流畅的艺术风格。她率团在香港演出时,报载评论夸她的《杨门女将》“百看不厌”,称赞她的演出“台风稳健,腔调美妙。”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李春芳为人低调谦和,平易近人,从不摆大演员的架子。政治上要求自己严格,事业上首先以集体为重。

“红花绿叶相映照,戏曲硕果日日新”。这是有关人士评价李春芳与朱世慧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赞语。上世纪建团初期直到到七十年代末,说李春芳是省京的顶梁柱、领军人绝无异议。可到了八十年代,由于剧团新作不断涌现,而新作多是扬长避短、量身订造的,从而为京剧开发出了“丑生”这个新的行当,朱世慧成为了剧团新的领军人。对此,李春芳没有丝毫的不悦,反而为剧团别开新生面而异常高兴。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6)

京剧《玉堂春》李春芳饰苏三 朱世慧饰崇公道

她和朱世慧是同年同月生、同年考进戏校的同学,在戏校时就有合作。同进省京后,二人的合作更紧密了。如他们合作的戏有《放鸭姑娘》《审椅子》《海港》《望江亭》《诗文会》《玉堂春》《奇冤记》《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膏药章》等。在这些合作中,他们相互之间的角色地位也是不断转换的,有时是主演,有时是主要配演,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全力以赴共同把戏演好。因为他们知道,戏曲事业是共同的事业,需要大家的力量。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7)

京剧《奇冤记》朱世慧饰曹苍娃(右二)李春芳饰张氏(左二)

《徐九经升官记》一炮打响后,接着便要拍电影。孰料电影制作单位选择的是拍“戏曲故事片”,而不是“戏曲艺术片”。原来戏曲的舞台化妆方法全部弃而不用,改为接近自然人的写实化妆。如男角色不用勾脸,女角色不用贴片子,这样一来,李春芳的年纪与剧中角色有了距离。当影片决定另用新人时,李春芳自然感到遗憾,但她不是闹情绪、讲价钱,而是认真负责地对新人进行教学辅导,同时还认真对口型,圆满完成了剧中人的配唱。保证了这部影片适时对外公映,使之风靡全国并获重奖。

对于剧团内的角色分配,只要实际需要,要让戏,她让;要顶角,她顶。如原饰演《蝶恋花》杨开慧的彭泽林同志突然生病后,她就毅然顶上,用5天时间把戏排出来了,一顶上去就连演14场。再如新戏《膏药章》中的小寡妇,先后有两位同志接演都不太理想,临去天津参加全国新剧目汇演前,剧团又决定让她接手。她接到任务后迅速进入角色,埋头研磨,以丰富的艺术手段打造人物,为该剧获得文化部三项大奖贡献了力量。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8)

湖北省京剧团《膏药章》李春芳饰小寡妇 朱世慧饰膏药章

随着年岁的增长,她已逐渐走出了粉墨之事亲历亲为的行列。剧团当家青衣的接力棒早就经张慧芳等人之手,传到了万晓慧手中。但剧团的发展和新人辈出,是她始终惦挂的事儿。在她脑海里,总是萦回着李玉茹先生教导她时的那份耐心和诚恳。她学《贵妃醉酒》时,年近花甲的李先生教导杨贵妃闻花的动作,竟认真到不顾地上有灰尘而“卧鱼”倒地。这让学习的同志相当感动。同在一起学习的李维康同志说:“像李老师这样毫无保留地、真心实意地给下一代传授技艺的老师,实在是太难得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艺德影响着她,所以,当万晓慧刚从戏校毕业分到剧团时,李春芳对这个矮几辈的小校友,予以了认真的关注。虽然并没有人正式指派,但她觉得,传承带新,自己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宝春京剧大全(春花吐红满城芳)(19)

李春芳(右)辅导电影《徐九经升官记》中李倩娘的扮演者万琼

她常和戏校的老同学张憨身、张杲、杨林、傅馨如等人去看万晓慧的戏如《诗文会》《望江亭》《白蛇传》等。观后她会认真地从唱腔、表演、感情、念白等多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小万参考。近些年小万不断进步,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评上了国家一级演员、荣获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她也为之高兴而喝彩。

她闻知湖北省京剧院又换新院长了。这些年,剧院在朱世慧院长的领导下,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名传遐迩,欣欣向荣。老年人退下去,青年人接上来是自然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传统代代传”。她在心里对戏曲事业的未来充满期待,对剧院的持续发展满怀信心,祝祷剧院的前程繁花似锦。

让我们也从心里以良好的祝愿、盛开的鲜花送给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同志感谢您,观众记得您……

(本文参考书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春芳》《京剧科纪念文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2021年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