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的佳句。这《滕王阁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石破天惊,使王勃名传千秋。

说起王勃(649?—676年)写《滕王阁序》,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在唐高宗李治上元二年(675年),王勃从山西龙门动身,去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父亲。当他来到江西与安徽交界处彭泽县的马当山时,突然遇到风浪,船不能前进。

初唐四杰的创作及其贡献(他初唐四杰之首)(1)

王勃离船上了岸,来到了一座山庙里,观瞻了一番。出得庙门,观赏江上风光,见一老者坐在石上。他正要上前与老者作揖,只听那老者问道:“来的是王勃吗?”

王勃大为惊异,说:“正是。不知长者何以得知?”老者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盛会,若往赴会,写一篇文章,足以名传千秋。”

王勃笑道:“长者有所不知,这里离洪都约有六七百里,一个晚上怎么能达到呢?”

老者也笑道:“你只管上船,我当助清风,让你一帆风顺,早到洪都。”

王勃听后,肃然起敬。只见那老者笑着挥手,隐隐约约地消失了。王勃跪地拜谢后,当即上船。果然一帆风顺,第二天早上到达洪都。所以流传着“时来风送滕王阁”的民谚。

当然,这是一则马当神风的神话,不能相信。但王勃却是在这一年九月九日到达南昌。

王勃到达南昌,正是洪州都督阎伯屿邀请名儒举办重阳佳节诗文盛会。一来庆祝滕王阁刚修缮完毕;二来庆祝重阳佳节;三年来以诗文会友,扬名天下。这滕王阁,原是唐高祖李渊的小儿子滕王李元婴修建的。

李元婴在洪州当过都督,修建这座阁楼是为了观赏赣江景色,用来歌舞饮宴。人们就称这座楼阁为“滕王阁”。

经过重修的滕王阁,那翠绿的琉璃瓦,鲜红的廊柱和阁檐,更显得宏伟壮丽。王勃留心观察了滕王阁,来到门口,通报姓名,被邀入席。

宴会一开始,阎都督说:“帝子旧阁,洪都绝景,又适逢重阳佳节,欲求在座诸君施展文才,泼墨挥毫,作一《滕王阁序》,记此盛会,将刻石为碑。”话虽这样说,其实,阎都督早已让女婿吴子章写好了序文的底稿。

今天只是故作姿态,相让一番,博取谦虚的美德。当然在座的诸公、名流都心照不宣,假意不敢接受,好让阎都督翁婿名利双收。

可是,王勃不知底细,慨然应允。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满座俱惊,不免要切切私语起来。阎都督气得只哼了一声,冷笑道:“敬酒!”王勃欣然举杯,与客对饮,酒酣,索笔求纸,文不加点地挥写着。

初唐四杰的创作及其贡献(他初唐四杰之首)(2)

在一旁恭候写序的小吏,赶快把王勃写下的文句,禀报给阎都督。小吏禀报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听后说:“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谁人不会写。过一会儿,小吏又禀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都督不语。小吏再报:“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阎都督暗喜说:“他把我当作知音了”。再过了一会儿,小吏又来报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开一色。”阎都督拍案而起,说道:“好极了,他真是一个天才!”满座皆惊。

当王勃写到最后一个“流”字,轻轻放下笔来,微笑着抬起头来,正要抱拳拱手时,阎都督走了过来,紧握着王勃的手,斟满了一杯酒,让王勃尽饮。

王勃也不推辞,一饮而尽,连声说:“献丑了!献丑了!让诸公父老大人见笑。”阎都督说道:“帝子之阁,有当今文坛“四杰”之一的王勃的序文,风流千古,使我等今日雅会,亦将闻名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都将赖王勃之序文,我当厚赏千金。”

众人一齐惊呼:“怪不得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于是,大家互敬美酒,至醉方散。

俗话说,乐极生悲。王勃回到船上,回想起滕王阁的盛况,又看看自己,孤灯对影,即将远航交趾,探望被谪迁的老父。不免有点黯然神伤,背诵起方才写的序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为什么如此伤感呢?这真是一言难尽。伤感的王勃,也有过春风得意之时。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父亲王福畤(zhì智),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王勃从小受到良好教育,7岁就能赋诗作对。在一个秋天,王勃跟父亲郊游,游兴正浓,王福畤出一上联:“重阳游郊,郊野黄花如金钉,钉满野郊。”王勃沉思一会儿,对下联:“中秋赏月,月浸白萍如玉盏,盏尽浸月。”果然对得不错,被人称做“神童”。

14岁那年,右相刘祥道推荐他到长安应试。王勃到了长安,主考官见他年岁小,想奚落他,就口占一绝:“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王勃随口答道:“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应试结果,因为他年龄小,不能做官,就封他为“朝散郎”(阶位七品),成为朝廷中最年少的命官。沛王李贤听说王勃有才,就招他到沛王府担任修撰。

初唐四杰的创作及其贡献(他初唐四杰之首)(3)

他们都是少年,常在一块打闹、狩猎、饮宴。这是王勃短暂一生中,最为春风得意的几年。沛王与周王斗鸡取乐,王勃仗着文才,挥笔写下《檄英王斗鸡文》,讽刺王爷斗鸡淫乐。高宗皇帝得知以后,大怒,将王勃驱逐出府。

王勃从王府出来之后,游山玩水,写诗作文。后来,他在虢州(今河南)任参军。正巧,他认识的一个官奴曹达,因犯罪逃到他那里去躲藏。

王勃担心犯窝藏罪,想去告发,又怕别人说他出卖朋友。真是左右为难。最后,王勃决定杀曹达灭口。这事被官府知道,判处王勃死刑。事又凑巧,高宗皇帝这年改换年号,称上元元年(674年),大赦天下,王勃幸免一死。

但是,他父亲王福畤却因为他受到了牵连,被朝廷贬迁为南海交趾县令。第二年,就是上元二年(675年)王勃怀念老父被自己牵连,远在他乡为官,就从家乡出发,探望老父。

路经洪都,巧逢重阳佳节,登滕王阁写序,虽博得人们喝彩,但自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chuǎn喘),终究是他乡之客。此情此景,怎么能不使他伤感呢?!

王勃第二天一早,离开了洪都前往南海。他溯赣江而上,至赣州,转章水至大余县驿站。弃舟上岸,翻过大庚岭,进入广东境内,再到海边渡海。不幸的是,王勃在乘船过南海时,

不慎落水。虽经人救起,医治无效,于上元三年(676年)离开了人世,年仅27岁。但是,他写的诗文却永留人间。王勃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至今还是为人们所喜爱。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落入俗套,写得很有特色。诗一开头,气势雄壮,意境挺拔。京城已经够巍峨了,还要以三秦之地相辅,一下子就把长安与蜀中相联系起来,想望蜀中,还能见到迷茫渺渺的五津渡口烟云。送别之情,真是无限。

你去蜀中做官,我宦游长安,彼此都在异乡为异客,惜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只要是互相了解的知心朋友,虽然相隔天涯海角,也和邻居一样的亲近。我们在分别的路上,不要学青年男女那样分别时哭泣流泪。在这里,要特别指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抒写出了深厚的友情,可以超越时空的距离。因而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初唐四杰的创作及其贡献(他初唐四杰之首)(4)

王勃的诗,以“高朗”著称,冲破了南朝以来盛行的浮艳诗风,笔调清新质朴,韵律婉转起伏,对唐代律诗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初唐四杰”。他善作骈文,著名的《滕王阁序》,为后世推崇备至,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王勃一序名传千秋,已成为历史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