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我国南方农村宁静,祥和,温馨的村居画面。每每读这首词,总会惊叹作者的神来之笔,寥寥数语,就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经典美丽动人的画卷。

宋辛弃疾清平乐古诗(辛弃疾清平乐.村居)(1)

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的这首词现在被收入了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这首词是典型的“诗中有画”,他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幅静美的五口之家农村生活的村居图。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边,几间低矮的茅草屋前,一对白发的老人,带着微微醉意用家乡土语互相诉说情话和家长里短。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给豆子地里除草,二儿子在一旁编织者一个鸡笼子,最可爱的人是最小的三儿子,半卧着在小溪边上剥着吃刚刚结子的莲蓬。

涓涓流淌的小溪,青青河边草,低矮温馨的草房子,互相开这玩笑的白发夫妻,三个正在神态各异各自劳动着的儿子,不同的面貌,不同的神态,甚至不同的性格,都一句话描述出来,栩栩如生。这是一幅多么祥和温馨的村居图画。

辛弃疾描写的是一千年前南宋时期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我们现在读来仍然会被这幅精美图画深深吸引,特别是写“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个“卧”字,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一个活波,调皮,天真烂漫的孩童的神态,跃然纸上,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清晰鲜明的浮现于我们眼前,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诗情画意。

这首词既有鸡鸭鱼肉,草豆莲蓬,又有诗和远方。

宋辛弃疾清平乐古诗(辛弃疾清平乐.村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