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老母是道家的吗(民间信仰与即墨灵山老母)(1)

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神灵信仰和崇拜祭祀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迁,外界压力有多大,广大农民始终没有放弃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神灵信仰、自然崇拜等精神追求。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民间性”,扎根于农民心中,渗透在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足着农民的精神需求和利益索求,伴随着农民的一生。

在胶东即墨县北郊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灵山,山势并不高耸险峻却突兀雄峙于周遭百十里的平原之上,当仁不让的成为即墨城的北方门户,极具军事与交通价值,素有“北门锁钥匙”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远的暂且不说,解放战争期间中共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就曾围绕着即墨县城的解放与国民党反动派在灵山进行了战况激烈的灵山战役并最终成功的占领此山。灵山一失,国民党无险可守只好投降,灵山军事价值之高可见一斑。然而毓秀的灵山最为著名之处并不在此,而是作为享誉海内外胶东赤子心目中的神——清霄元君的道场而得名。清霄元君,民间称为灵山老母,相传与碧霞元君(泰山老母)是姐妹,是当地百姓信奉的一方守护神,其信仰甚至远播东亚、东南亚、美国等地区。

灵山老母相传是灵山脚下东南方向金家湾村人氏,自幼相貌丑陋为公婆所不喜,常借故刁难虐待,然心量宽厚的她毫不为意,任劳任怨起早贪黑操持家务。对待邻里乡亲,她爱幼尊长心怀善念,谁家有难无不尽力相帮,常常是急他人之所急为众人排忧解难,为乡里所称颂。后一日,在灵山担水之际得遇一白袍长须鹤发童颜的老者指点,服丹药饮符水,换回本尊真容于四月十五日盘坐于灵山之顶飞化成仙。成仙后惠施法力,救人疾苦,多次显灵,保人平安,百姓尊崇筹集善款建庙宇常年祭祀。

附近百姓每当有家人体弱生病,往往至灵山老母庙中焚香燃烛诚心祷告,“老母娘娘在上,我家谁谁谁现在不知何故病魔缠身起卧不便,万望仁慈的娘娘给看看祛除魔障恢复康建,现许下下月十五的愿恳请老母娘娘施救,云云”,说来也奇怪,病人在许愿的日子期限内必定恢复得好好如初,而许愿之人也定不食言在还愿的日子百般感恩的奉上贡品香火以示敬意。至于方圆几十里的百姓家中的幼童生疹子之事,大家也都是毕恭毕敬的来灵山老母庙中许愿磕头,盖因老母庙中香火旺盛屡屡应验之故,事成之后也都会如约至庙中捐些香油钱以谢老母佑护之恩。近年来更有一心想生二胎却多次怀不上的的夫妇来灵山老母庙中抱一个泥偶娃娃回家奉养祈求尽早怀孕贵子的事情,俗语称为“拴娃娃”,据说也很灵验已经成功了不少的夫妇,而得子心喜的夫妇们往往将泥偶娃娃奉还之际还不忘赠与僧人喜钱感恩。一传十十传百,使得灵山老母的香火愈加兴旺。

这就是民间信仰里,它不是迷信,迷信和民间信仰或许有一种可能的联系,但不是一种必然的联系。民间信仰杂糅了儒释道三家,隐含着规避灾祸,祈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是村落间乡村农民随习俗形成的一种生活式样,它与民众日常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如盖房乔迁、婚姻求子、外出求学、开市经商、凿井架桥等密切联系在一起,是一种非常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随着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大潮,民间信仰将继续存在和延续,继续为中国老百姓提供有意义的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