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几个同志,是要敲我的竹杠啊!”

1963年12月,中南海的工作人员们准备给毛主席制造一个“惊喜”。

他们要为百忙之中的毛主席过一个生日。当毛主席知道了他们的好意以后,也非常高兴。

当即拜托同志们替自己请几位重要的客人。

毛主席一边乐呵呵地看着窗外的鹅毛大雪,一边颇为感慨地说道:

“人活七十古来稀啊!今天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庆祝庆祝!”

虽然答应了大家给自己过生日的要求,但毛主席还是坚持要用自己的工资和稿费支付当天晚上酒席的费用。

工作人员们也说不过毛主席,只好勉强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

谁知,宴席准备到一半的时候,陈毅、罗瑞卿等一批老同志突然“闯”了进来,弄得现场的气氛有些尴尬。就连毛主席都感慨,这些人是来对自己“敲竹杠”的。

那么,陈毅、罗瑞卿他们为什么会突然闯入毛主席的生日宴呢?毛主席又为什么说他们是来“敲竹杠”的呢?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几个客人,中南海内的工作人员又该做出什么样的准备和调整呢?

这一切,还要从毛主席的生活习惯开始讲起。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

(毛主席)

一 勤俭节约的毛主席

毛主席的一生非常勤俭,他在生活上的要求很低。

根据在毛主席身边担任了十多年卫士长的李银桥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因为国家的经济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毛主席也一连两个多月没有吃过一次肉。

当时,毛主席为了节省一些伙食费支援我国的经济建设甚至让李银桥带着警卫部门的战士们一起去中南海里挖野菜。

有时候挖到了什么,晚上就吃什么。对于这些在普通人看来难以下咽的食物,毛主席是从来不挑食的。

有一次,李银桥去帮毛主席盖被子,看到他的腰部有一大片皮肤陷了进去。不禁掉下了眼泪。谁知李银桥的声音还把毛主席给吵醒了。

他一边帮李银桥擦拭着泪水一边安慰道:“你看到的都是假的,那是我这段时间吃得好,还长肉了哩!”

不过,李银桥的回忆也只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毛主席的节俭。而毛主席对于自己生日的态度更加彰显出了他“人民领袖”的本色。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2)

(毛主席与卫士长李银桥在一起)

1950年12月,毛主席一行人到苏联进行国事访问。

当时,正好赶上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生日。在出访之前,毛主席就与中央的同志们商量好了,从山东运两万斤“土特产”到苏联给斯大林拜寿。

到了苏联以后,克里姆林宫的一些工作人员还说中国的“寿礼”太廉价了。这些话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他差一点在苏联大发雷霆。

“他斯大林过个生日,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来给自己祝寿!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可不搞他这么多的名堂。”回到居住地点以后,毛主席非常不满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抱怨道。

斯大林的生日是12月21日,当天克林姆林宫举行了豪华的晚宴来招待各国的领导人和外交使节。

在宴会上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只有毛主席一直紧锁着眉头。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3)

(毛主席与斯大林在一起)

五天以后,毛主席的秘书提出要给他过生日却被他断然拒绝了:

“我不想像斯大林那样过生日。过个生日,劳民伤财!你们要是真想给我过,就去厨房帮我要碗面条过来吧。”

无奈之下,秘书只好跟苏联方面的工作人员商量了一番,借到了他们的厨房给毛主席下了碗面条。

毛主席吃过面条以后,脸上的表情立马就舒展了许多。

只见,他一边吃一边指着手里的面条告诉旁边的同志。一碗面条在当时的中国人民看来还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东西。

自己这个中国人民的主席能够在过生日的时候吃一碗面条,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回到国内以后,毛主席在生活上还是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从来不大操大办搞宴请。偶尔要请客吃饭也只是摆几小桌的饭菜,绝不会铺张浪费。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4)

(毛主席在出访苏联期间献花)

比如在1952年过生日的时候,毛主席只是邀请了自己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和少数的几位同志。根据王鹤滨的回忆,这顿“寿宴”十分朴素,甚至都没有毛主席平时爱吃的红烧肉。

等到大家落座以后才发现,毛主席请大家吃的全都是清汤寡水的面条。而且,毛主席告诉王鹤滨自己从来不喜欢别人给他祝寿。

当时,王鹤滨只是跟毛主席说了一句“祝主席健康长寿”。便引起了毛主席的些许不悦。只见毛主席走到饭桌前,拿起一碗面条递给王鹤滨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

“自古以来,祝寿的人都是没办法长寿的。所以我们共产党人就不要祝寿了。不过,咱们一起吃一碗面条还是可以的。”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5)

王鹤滨被主席的话给打动了,赶忙接过面条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在随后的许多年里,毛主席都会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请大家吃面条。

这样既表达了祝福也不会造成过多的浪费,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许。

不过,每次碰上毛主席的“整寿”,世界各国的政要和政党领导人都会给毛主席发来贺电表示庆祝。

对于这些信件,毛主席的态度也一直很坚决:别人愿意发那是他们的礼貌,但是这些信件一律不准在国内的媒体上公开发表。

只有在1953年毛主席过六十岁生日的时候,他才嘱咐秘书请几位工人代表吃了一顿便饭。而且,饭局上也只有四个菜,没有过于高端的食材。

对于这些事情,旁人替毛主席感到可惜,但他却乐在其中。毛主席曾对李银桥坦言称:有时候请个客,吃个饭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即便是这样他也不能占公家的便宜,更不能够带头“超标”。

如果自己这个主席不带头,那党章党规还怎么约束下面那些普普通通的党员和干部呢?

但1963年,毛主席七十大寿的时候他却改变了以往的态度。主动请大家吃起了宴席。

为此,中央的同志们之间还闹出了不少笑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6)

(毛主席)

二 主席的“七十大寿”

给主席过生日的想法最早是由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顾作良提出来的。

当时,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在国际共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让当时的中国人民都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另外,随着国内经济复苏计划的逐步落实,我国的经济建设情况也逐步好转了过来。中央也不用像从前那样紧巴巴地过日子了。

这些事情毛主席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为了给主席一个惊喜,大家起初还打算瞒着他。但是,毛主席看着周围的工作人员们最近总是心不在焉,立马有了一些疑虑。

毛主席询问这些年轻人为什么要这么神秘兮兮的。

其实他心里已经猜出了个大概,只是还要确认一下。谁知道这些小年轻一个个都守口如瓶,弄得毛主席根本无从问起。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7)

(晚年毛主席居住过的“菊香书屋”)

最后,毛主席眼看着没办法了,干脆把手往沙发上一放,撇了撇嘴说道:“如果你们不说,那你们的这个活动我就不去参加了。”

没想到这一招果然管用,大家一看毛主席犯脾气了,立马上前去跟他做解释工作:“主席,我们看您每天忙来忙去,已经很久没吃好东西了。所以,我们就想给您安排一桌生日饭。”

毛主席知道大家这么做也是好心,便点了点头准许了他们的做法。但是,在开始过生日之前,毛主席还是和大家约法三章:

一、过生日的钱只能从毛主席本人的工资和稿费里出。

二、决不允许在生日宴的饭桌上出现高档菜肴和补品。

三、这场生日宴就在中南海的颐年堂举行,不要麻烦别的同志,更不能大肆宣传。

既然是给毛主席过生日,自然还是得按照毛主席的规矩来办。大家彼此相视一笑便开始各自忙碌。过了一会儿,毛主席还亲自拟订了一份宾客名单,让大家根据名单去“发请帖”,一个也不要多,一个也不要少。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8)

(晚年的毛主席)

“我这里只有这么多饭菜,再多来几个人我可请不起哦!”毛主席指着手里的名单,用幽默的口吻对众人说道。

话音刚落,大家就泛起了阵阵笑声。等到众人细细查看的时候才发现这份名单上的人都是一些跟着毛主席出生入死的老战友。人数刚刚好坐满一桌。

为了让主席的这顿“生日饭”尽可能吃得尽兴、满意大家还从服务科请来了一位厨师,让他与毛主席的专职厨师一起负责这顿饭的烹饪工作。

毛主席都与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同保守着“生日饭”的秘密。

可是,凑巧的是,另一批人也想着要给毛主席过生日,他们的安排正好与先前的计划“撞上了”,最后毛主席也不得不临时更改了“生日饭”的安排。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9)

(毛主席)

三 饭局上的“不速之客”

因为主席的生日已经是十二月底了,按照惯例,一月份我们的政府部门就要举行一系列的元旦庆祝活动。这些工作都是公安部门在负责安排。

1963年12月26日下午,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给谢富治部长打去了一个电话向他询问保卫工作的具体事项。谁知谢富治却告诉徐子荣,当天有一项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安排。

徐子荣还没有反应过来,真以为是什么特殊的任务。还一个劲地跟谢富治在电话里保证,逗得谢富治哈哈大笑。

“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我们的任务就是去给他老人家祝寿,你帮我查一下毛主席今天的行程安排。我们好行动啊!”

谢富治是我们人民军队里的一个老革命了,说话总是直来直去,这次要给主席过生日自然也不能例外。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0)

(徐子荣同志)

为了让这次的庆祝活动更加隆重,谢富治还联系了罗瑞卿、陈毅、贺龙等一大批老同志到场。大家准备一起给毛主席祝寿。

这样一来,如果毛主席有什么反应大家也不至于尴尬。

当天下午五点钟左右毛主席要在人民大会堂的118号房间与周恩来总理商谈工作上的事情。大家瞧准了这个时机纷纷守候在了房间门口。

没想到却被走出来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撞了个正着。

“你们来这里干什么啊?我没叫你们,你们怎么说来就来了?”

毛主席此刻还完全不知道这群人的意图,他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将好奇的目光投向了陈毅和罗瑞卿。要说这些人里,就只有他们两个人“最滑头、鬼点子最多”

罗瑞卿索性还跟毛主席绕起了弯子,他故作深沉地对毛主席询问道:“主席啊,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1)

(谢富治将军)

“今天是1963年12月26日,你们有什么话就赶快说吧。”毛主席拍了拍罗瑞卿的肩膀,笑呵呵地对他说道。

这时候,谢富治赶快走了上来,替罗瑞卿打了个圆场:“主席,是这样的,今天是您老人家的生日,我们想着给您祝寿呢!这不,同志们都来了。”

毛主席扭过头去,用余光撇了他们这些人一眼,然后故意用开玩笑的语气问道:“你们这些人是怎么晓得的?偏偏我请的客人还没有到,你们就先到了!”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2)

(罗瑞卿与毛主席在一起)

这时候,陈毅又迎了上来,他告诉毛主席这是大家伙已经筹划了很久的事情。正所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他们既然已经来了,就一定要向毛主席讨一杯酒喝。

毛主席摇了摇头,只好“勉强”同意了陈毅他们的要求。但是,他在饭前做出了规定 大家都只能按照普通宴会的标准吃“四菜一汤”。每个人的伙食经费不能超过五块钱人民币。

陈毅一听毛主席的话,立刻又打趣说道:“毛主席过个生日也好小气啊!一瓶茅台酒就三块钱了,让我们每个人吃五块钱,怎么够嘛!”

毛主席笑着走到陈毅的身边,轻轻地攥起拳头打了他一下,然后转过身对所有的人说道:“你们这几个同志,是要来敲我的竹杠啊!看来我不破费都不行咯。”

不过,大家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们都知道毛主席会拿自己的“私房钱”请客,所以,大家都没有浪费的意思。

全部都按照毛主席事先定好的标准来用餐。不过,在这场毛主席的“生日宴”上,还是发生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而这些有趣的“小插曲”,也成为了共和国的将帅们难得的一次休闲时光。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3)

(陈毅与毛主席在一起)

五 意义深刻的“生日宴”

1963年12月26日晚上八点左右,中南海的颐年堂内终于热闹了起来。

根据毛主席的吩咐,他的“生日宴会”正式开始了。原先受到邀请的有章士钊先生、朱德总司令,还有毛主席年轻时当兵的“顶头上司”程潜。

这场宴会的主食还是和之前一样——几碗清汤寡水的面条。

桌子上还放着厨师们准备好的“四菜一汤”。毛主席先是端起酒杯说了一段祝酒辞,大家伙共同举杯为毛主席说了些祝寿的吉祥话。

“你们要来吃我的生日饭,就不要再说给我祝寿的话了。我不喜欢这个词,大家在一起吃饭就是吃饭。”

毛主席举着酒杯晃了晃,然后故意拉长了声调对在场的所有人强调道。

席间,有人捧出了一坛子陈酿多年的绍兴黄酒。

这让毛主席感到十分惊喜。他主动凑上去闻了闻酒味,询问这坛子酒到底是多少年的陈酿。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4)

(我国宴会上流行的“四菜一汤”)

这位捧出酒的老先生被毛主席的问题一下子给问住了。他皱起眉头仔仔细细地想了好一阵,然后回答道:“好像有整整四十二年了呀!”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过巧合了,在场的人纷纷发出了赞叹之声。因为按照时间推断,这坛老酒酿造于1921年,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年。

“主席,这是1921年的酒啊!我们的党能够走到今天是多么不容易啊,让我们一起来干一杯吧!”这个时候,还是罗瑞卿的脑子转的快,他立马就领会出了这坛酒的“意义”,率先举起了自己的酒杯并大声说道。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5)

(罗瑞卿将军戎装照)

毛主席听了这句话,眼眶有些湿润,好像想到了昔日那些牺牲在革命中的好同志、好战友。他微微地举起手里的酒杯,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好!双喜临门,让我们一起干了这一杯酒!”

大家都明白,今天的人们之所以能够坐在餐桌前安稳地享受晚宴,这都是那些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

每一个人都默默地举起酒杯,没有说话,然后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这次宴会的最后,有人提出来要跟毛主席照张相。起初毛主席还有一些拘束,但架不住罗瑞卿他们几个人在房间里“起哄”,最后毛主席“勉为其难”地答应,跟在场的每一个同志都拍一张照片。

第一个上前与毛主席照相的是一位毛主席的亲戚。他快步走到主席的身边,两人用湖南话交流了一阵,然后迅速坐好,招呼着摄影师按动快门。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6)

(晚年的程潜将军)

随后,程潜、章士钊几个老先生也纷纷上前去跟毛主席合影。

此刻毛主席的脸上洋溢着和蔼的笑容,还带着几分喝过酒时候都“微醺”,看起来颇为可爱。

“主席,您这是喝多了吧?”轮到陈毅跟毛主席合影时,他还用手背贴了贴毛主席的脸,调侃着说道。

陈毅和毛主席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是老战友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自然要比普通人更加亲密一些。不过,这会儿毛主席也没空听他开玩笑,只能催促他赶快拍照,不要耽误大家的时间。

等到参加宴会的嘉宾们都照完了相,汪东兴又主动说道:

“主席,您看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在您身边工作了这么久,要不要让同志们也出来照张相啊?”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7)

(汪东兴等人与毛主席在一起)

毛主席摆了摆手,冲着汪东兴说道:“让他们都来吧,今天难得可以照相。他们为了我们的这顿饭也算是辛苦了。”

为了表示公平,毛主席与工作人员的合影也同样是一人一张。

第一个上去照相的人是汪东兴。而后其他的工作人员们也一个一个地跟上,依次跟毛主席合影。

有一位叫张宝昌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就在毛主席的身边当招待员,根据他的回忆,虽然他们这些人离毛主席很近,几乎天天都跟主席待在一起。

但是,要想得到这么一个照相的机会也并不容易。

“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那么久,只有两张和他老人家的集体照。

所以,那天晚上听说能跟主席单独照相,我们的心情真是太激动了!”回忆起毛主席过七十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张宝昌的脸上还是露出了很兴奋的神色。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8)

(正在阅读的毛主席)

从这次生日过后,毛主席就几乎再也没有举行过这么大规模的生日活动了。

到了1973年毛主席八十寿诞的时候,他干脆要求身边的人“严守秘密”,不允许跟任何人提起自己过生日的事情。

唯一不变的是毛主席还像从前那样,每逢生日都会吃上一碗“长寿面”,但由于毛主席的身体情况持续恶化,到了他的最后一个生日时,他已经连面条都吃不下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自己的卧室里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三岁。这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了一辈子的老人迎来了自己生命的终章。

陈瑞书罗渽民(陈毅罗瑞卿前来祝寿)(19)

(毛主席)

但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的那样,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依然会以另一种方式永久地活在人民心中。

毛主席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用自己的生命化作火炬,为中华民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中华民族的后人,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最可爱的人!

私者一时,公者千古!“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宗旨,更是我们这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然选择。

只有当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团结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是不可战胜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也必将在人民的奋斗和呐喊声中走向下一个闪闪发光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毛泽东生日纪事》孟红

《毛泽东生日宴席上的“客人”》鹿路

《毛泽东怎样过生日》江舟

《毛泽东的秘书谈毛泽东》范文明

《毛泽东怎样过生日》钱柯 灿远

《毛泽东过生日的“轶闻趣事”》孙国祥

《毛泽东过生日的故事》于友兵

《毛泽东的七十大寿》八小时以外

《毛主席卫士谈毛主席关心战士二三事》军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