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新支点向海谋发展)(1)

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新支点向海谋发展)(2)

文/图 半岛记者 徐杰

海洋经济是西海岸新区最鲜明的主题,是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希望,国家赋予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历史使命。新区成立五年来,积极发展“向海经济”,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总量实现翻倍增长……这些经略海洋带来的高质量发展,正在将西海岸新区逐步打造成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特色鲜明

五年来,西海岸新区基本形成了以船舶海工、航运物流、海洋石化、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海洋支柱产业为主体,以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滨海影视、海洋金融等特色海洋产业为补充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亮眼的成绩单中既有自升式海工平台、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核心模块,还有全球最大新型40万吨级的“天津号”矿砂船、全球首座半潜式深海渔场“海洋渔场1号”等一批世界级高端装备。

同时,在新区域内,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董潍输油管道等战略项目建成运营,第四代物流交易港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衣康酸、异麦芽酮糖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海洋微藻生产高附加值DHA产业规模国内最大;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启用暨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正式成立,国家海洋基因库实验室投入运行;国家级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工程实验室投入运行,海上综合试验场、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重点平台加快建设。凭借着这些世界级的高端装备、战略项目等建设,新区的海洋经济开放建设平台优势逐步显现。

海洋经济五年实现翻倍增长

有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支撑,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啤酒之城、影视之都、音乐之岛、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熠熠生辉。“音乐啤酒节”盛况空前、亮点纷呈,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金凤凰奖颁奖典礼等影视活动成功举办,全球最大的青年交响乐交流平台——欧盟青年音乐节登陆新区。以“东亚联通、丝路共赢”为主题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成果丰硕,新区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新区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优势,大胆闯、勇敢试、自主改,43项国家和省市级改革试点不断深化,51项区级重点改革接力突破,改革创新成为新区最大共识和自觉行动,进一步提高了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数据显示,新区海洋生产总值由491亿元增长到1182亿元,海洋经济总量五年实现翻倍增长,年均增长19%,占全国、全省和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1.4%、7.4%和35.5%。

海洋需要经略,不会凭空产生经济和产业效益。回顾五年来新区海洋经济的翻倍增长,得益于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以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建设国际海洋名城部署精神。记者了解到,新区成立了海洋经济工作委员会,统筹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制定了《新区海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推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牢牢把握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的发展路径。实施规划引领、园区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融合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七大行动,加快构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新区海洋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

形成蓝色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五年来,新区统筹发展陆域和海域空间,构建了以船舶海工、海洋生物、港口物流、海洋石化、滨海文化旅游、海洋渔业六大产业重点,着力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十大功能区充分发挥主战场、主阵地作用,推动了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载体。

经济是实实在在的项目,项目是实实在在的经济。五年来,新区加快重点项目引进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470余个、总投资超过1.27万亿元,百亿级大项目达到40个,500亿级项目6个。总投资704亿元的联想海洋产业运营总部、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等7个项目列入省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化重大项目库,投资额占全市列库项目总额的82.9%,项目数占全市总数近一半。新区还不断加强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大开放带动大招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落户新区,陆续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青岛电影交易博览会、青岛国际啤酒节等系列大型国际节会活动,彰显新区开放魅力。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端海洋人才,五年来,新区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打造海洋人才集聚高地。积极推进国家级引智示范区和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出台了《关于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的实施意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支撑工程,以宜居、宜学、宜业环境吸引知名高校和各类人才。目前,2018年引进院士10人、总量达52人,引进各类人才5.4万人、总量达53万人。此外,2018年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32个,国家级科创孵化载体达到24家

让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

在新区的蓝图中,未来将继续实施海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让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让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让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

新区还将不断完善新区海洋经济工作委员会议事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发挥港口优势,争取设立自由贸易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依托中俄地方合作园区,积极参与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建设,搭建中俄双边合作新平台。突破中德未来城开发建设,推进中英创新产业园项目;办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国际论坛展会,全方位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

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新旧动能转换,西海岸新区志在山东勇当先行先试的尖兵,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将继续发挥好船舶海工等千亿级产业联盟作用,推动海洋精准招商,推动新区海洋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进总投资300亿元的16个重点海洋科技类项目,重点推进国家海洋基因库项目,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联合研究中心、育种中心、科研中心。依托正大制药建设国际海洋药物协同创新中心,打造“蓝色智库”。

在经略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新区还将高水平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岛生态修复,提升海洋生态功能,构筑海岸带蓝色生态屏障,实现137公里岸线全部贯通,打造最美海岸线。完善推行“湾长制”,探索建立“岛长制”,实现河流、海湾、沙滩、海岛管理责任全覆盖。严格执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落实海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制度,确保海洋生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