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神奇而又有情趣的综合艺术。它熔诗词、哲学、书法、政治、历史、科技、思想、文化和社会民俗于一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对联既是雅文学,又是俗文学;既是殿堂文学,又是街巷文学;既是文人文学,又是民间文学;既是书面文学,又是口头文学;既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又与诗、词、曲、赋及书法、篆刻、园林艺术形式所交融。撑天拄地两行字,涵古纳今一副联。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一千多年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为了使板与柱形相吻合,一般均使板稍作椭圆形,又称“板联”、俗称“竹联"。它广泛应用悬挂于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物。一直延用至今,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鼎昌厝,坐落于福建省古田县城东桃溪村。

林斯炎兄弟,始建于清末年间,“鼎昌厝”,又称“十德堂”,俗称"铁门里”,因其大门口有一条独立鲤鱼路弄,弄口建一个门,故而得名“铁门里”。

赖氏松阳堂祠堂对联(走进福建古田桃溪林氏鼎昌厝赏楹联)(1)

鼎昌厝,由前后两座构成,为穿穿斗抬梁,硬山屋顶、山墙围合,前后左右天井、宽敞堂屋和实用厢房等,屋内有门楼、天井、堂屋和厢房等,梁柱粗大,辉绿岩柱础、屏风、斗拱、窗格上均有精美雕刻或彩绘书画,栩栩如生。雕梁画栋,虽经百年,保存完整,古色古香。

赖氏松阳堂祠堂对联(走进福建古田桃溪林氏鼎昌厝赏楹联)(2)

大门,照壁有一个大“福”是宋代理学家朱熹题写。

这个“福”字,俗话说:开门见福,出门见福”,寓意“福气满堂”,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及美好祝愿:

“心想事成 好事连连;

神闲气定 福气多多"。

赖氏松阳堂祠堂对联(走进福建古田桃溪林氏鼎昌厝赏楹联)(3)

前座,厅堂悬挂匾额:“十德堂”。

赖氏松阳堂祠堂对联(走进福建古田桃溪林氏鼎昌厝赏楹联)(4)

十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也是林氏堂号。

赖氏松阳堂祠堂对联(走进福建古田桃溪林氏鼎昌厝赏楹联)(5)

两边一副楹联是朱熹书曰:

行仁义事,

存忠孝心。

联语出自《中华圣贤经》:

读圣贤书,行仁义事,立齐家志,存忠孝心;一一

云山风度,松柏精神,良操美德,玉品金心。

上联意:是所行事,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友爱,互相、通情达理,在道德范下,发展与愿望,通行天下之路。

下联意:说要怀有尽心渴力,孝顺父母,长辈,为他们希望你做的一些事情更顺心称意。

赖氏松阳堂祠堂对联(走进福建古田桃溪林氏鼎昌厝赏楹联)(6)

厅面,屏风框内两边一副楹联是朱熹书曰:

学武侯谨事,

法司马存心。

武侯:三国 蜀 诸葛亮 死后谥为 忠武侯 ,后世称之为 武侯 。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刘后 授之无疑心, 武侯 处之无惧色。”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诗:“ 武侯 立 岷 蜀 ,壮志吞 咸京 。”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 武侯 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陈衍 《元诗纪事·范五老》:“﹝ 范 ﹞每战必胜,尝有诗:‘……男儿未了功名债,羞听人间説 武侯 。’”

谨事:谨慎行事啊!

司马:宋代 朱熹《司马光好学》记载: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温公: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温国公。

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存心:心怀某种意念,居心。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屏风,左框边一副楹联是于右任撰写曰:

文质相合,济以学问;

洁清自守,造于高明。

文质:语出:孔子《论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相合”就是“文质彬彬”,就是“文”和“质”的平衡与圆融,像道家的太极图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和谐。

“文质相合”的“文”,指的就是做人的修养,也就是文化,“济以学问”的“学问”,指的就是知识。我们常把“文化“和”知识”混到一块讲,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洁清自守:是做人的底线。

造于高明:是做人的成就。拿盖房子来说,底线就好像是地基基础,成就就好像是上层建筑。没有地基基础,房子立不起来;没有上层建筑,那地基基础又有啥用?

屏风,右框边一副楹联是清代黄绍统撰写曰:

为伦类中所当行事,

作天地间不可少人。

伦类:人伦道德之理。

行事:办事;从事;所行之事实;出使之事;行人之事等。

天地间:语出自《送道虔上人游方》,作者灵澈。全诗为: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的意思就是:浮云的心意,就是优哉游哉地潇洒于天地之间,借物喻人。

不可少: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后厅,抱柱二副楹联曰:

与善人交入芝兰室,

叙天伦乐会桃李园。

与善人交入芝兰室:语出自:《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叙天伦乐桃李园:语出: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积善之家三光共荫,

藏书既富满室生香。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语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原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

藏书:图书馆或私人等收藏的图书。《新唐书·艺文志一》:“藏书之盛,莫盛於 开元 。”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二十四史月日考》:“身后萧然,无以为敛。藏书手著,斥卖都尽。” (作者:张桂守,书法楹联评价家,《书法报》社福建宁德工作站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