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多元生活的人群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代名词,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斜杠青年议论文八百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斜杠青年议论文八百字(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议论文八百字

“ 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多元生活的人群。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代名词。

说起斜杠青年,大家应该都不会太陌生。也许前些年提起“斜杠青年”还有些许文艺范儿。

随着近两年疫情的反反复复,却让这个词跟大家越靠越近,因为有副业的小伙伴,有多个收入来源,就意味着多了一个生活备份PlanB。

可能会有人说:“害,这不就是多找一份儿兼职嘛?那我也可以,主业搬砖,下班我送外卖,开网约车”可是我想说,斜杠可不是单纯的兼职那么简单,可是为什么社会当中会产生斜杠人士呢?

1、心理和社会需求

斜杠的出现,是因为个人想追求更完整的人生。在作家Susan Kuang撰写的《斜杠青年》这本书中提到: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源于内外的失序以及不和谐。说的直白点就是“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大部分人,对自己现有的生活和工作,是不够满意的。这并非是因为单纯的“不知足”,而是源于我们的社会分工限制。 我们人类从农业社会开始,就被绑定在了土地上,而工业社会把人类限制在固定的工作场所,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流程越来越趋于流水化和专业化。因此,不论是在学校接受教育,还是进入社会的职业发展,人们都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专业,以便成为产业链中的“螺丝钉”。但我们人类毕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很多人在生活当中是多元发展的,甚至在多个领域都非常出色,也就是传说中的“通才”。

因此,斜杠的诞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解脱单一职业的束缚。给了我们一个自我探索发展的机会,而斜杠人士自我的认同的程度也会变得更高。

2、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需求多元化,和科技的进步,在这个时代,不一定要靠传统方法才能实现职业的成功。

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互联网技术帮助供需双方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也颠覆了单一雇佣制的劳动模式,让我们作为人力资源,摆脱了地理位置和雇佣关系的限制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

而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偏好也发生了很多改变,不一定要靠单一的渠道才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好比我想学习画画,但现在并不一定需要找到美术学院,或者培训班,我只需要动动鼠标在网上搜集,就能很快找到各种付费甚至是免费的视频学习资源。总的来说,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给了我们更多开启斜杠的可能性。那我们具体要怎么去做呢?

你适合做什么斜杠?

1、明确目的

之所以很多小伙伴有心开斜杠却不知从何下手,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需求不够了解。因此,我们要明确自己做斜杠的目的。

有人可能只是想增加收入,比如说可以去做兼职外卖员、便利店员、网约车驾驶员,这些斜杠的门槛都不是很高,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增收的目标。这种想法当然没错,但它严格意义上还只能算是兼职,并且还是停留在拿时间换钱的层面,获得的技能含金量也不算高,因此对个人长远的发展,帮助非常有限。

而与之相对的,因为热爱而开展的斜杠会更有价值一些。

即使专业跨度很大,前期可能也没有办法把爱好变现,但如果能把自己像一个创业品牌一样来营,那成长空间是会远远大于简单机械的兼职。此外,由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发自内心的喜爱,是更容易产生学习和自我突破的动力,即使遇到困难了,坚持下来的几率也更大一些。当然,无论是主业还是斜杠副业,都是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做出成果。因此,不要主业都做不好的情况下贸然开拓斜杠,这不是发展,而是不负责任的逃避。而现实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多数主业都做不好的人,副业也未必能有很好的成就。

2、分散风险

在这个信息和技术爆炸的时代,各个行业的经验都更新得飞快。有不少曾经的“铁饭碗”,都变成了“过气网红”。因此斜杠也不能完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和资产一样都要学会规划和配置。

我有一个朋友,主业是国际旅行社出境导游,平时也在做海外代购。表面上是重复发挥了主业优势,但在疫情来袭的情况下,她的旅行团全部取消,代购也没有了渠道,一下子断了收入来源。因此,在分散风险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主业之外的简单延伸。斜杠不仅要结合兴趣,更应该和我们的主业有所差异。这样,在出现意外的时候,才不会满盘皆输。

3、你的斜杠变成“产品”

个人的能力和爱好特长,往往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因此,想要把它变现,就必须把自己的价值变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个和创业企业界流行的MVP最小化产品的思路是不谋而合的。MVP最小化产品,指的就是根据潜在的需求,尽快研发出一个最简单能用的产品,并快速投入市场进行检测,然后通过检测结果得到新的反馈。并以此循环往复,不断走向成熟。说简单一些,就是先完成,再完美。

把开启斜杠的MVP分为三个类型,我们例子来说。

疫情期间我发现,不少小伙伴都在朋友圈晒出蛋糕了。如果你也发现了自己的这个技能点,想开启斜杠,那接下来就要去创业做甜品店吗?其实大不必。

1、具体的商品

最简单的产品就是做蛋糕本身了,刚刚开始只是把自己做好的点心主动送给同小区的邻居吃,后来因为味道太好,就有人主动找她买。因此,这一盒点心,就是她最小化产品,也是最初级的层次。

2、可展示的技能

除了烤蛋糕,后来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就拿手机在自家厨房直播了自己做蛋糕的过程,没想到有网友看见,私信想付费跟她学手艺呢。而这个视频录像,就可以成为她展示个人技能的最小化产品。

3、最小化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说白了行得通的一个固定赚钱的渠道。比如这位宝妈可以考虑定期开课,转向知识付费。还可以通过相对固定的客源,经营起自己的工作坊。而且,额外提一句,最近“摆摊经济”也这么火爆,别看它不够高大上,夜市摆摊就是个很好的最小化商业模式。摆地摊也要慎重而非跟风,但如果你有感兴趣且有把握的产品或者服务,那么地摊不失为一个好的MVP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