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m of Development” laid on China-Laos Railway——recorded in Na Teuy Beam Fabrication Yard of Boten-Vientiane Section of China Railway No.5 Engineering Group No.6 Engineering Co., Ltd.

文 杨树良 刘一佑

中老铁路从图纸规划变成现实 中老铁路特辑将(1)

同饮一江水,共筑同心梦。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老挝落地的首个项目,也是老挝国家“八五”规划的1号重点项目,承载着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伟大梦想。中老铁路的建成将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对于解锁老挝陆路交通困局、实现老挝“工业现代化”长远战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中老两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构想,也在前赴后继的铁路建设洪流中愈发明晰。

重任在肩夯实基

老挝多山,要在山区地形中修建铁路,就必须打隧穿山、架桥越涧。中铁五局作为参建大军中的一支劲旅,承建了中老铁路的重要部分——磨万铁路Ⅰ标,长48.76公里的标段桥隧比高达78.1%,施工难度不言而喻。有着中国铁路“铺架王牌军”之誉的中铁五局六公司,承担了标段内309.5孔T梁预制和架设任务。

时光回溯至2018年12月初,公司领导得知中标消息后,火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班子,项目经理李辉、党工委书记蒙彬、项目总工梁水泉接到通知后,分别从陕西神木、福建三明、江苏南京三地星夜兼程赶回公司本部重庆。

“从国家层面讲,这是‘一带一路’的重点示范项目;从公司层面讲,这是中铁五局六公司真正意义上的首个海外项目。”公司总经理王国庆在磨万铁路筹备会上讲道。“使命和任务重大,你们一定要担起责任来,把‘铺架王牌军’的名声打出国门!”公司党委书记陆劲松为建设者们加油打气。

重任在肩,飞马疾蹄向前。2018年12月9日,公司副总经理尹忠文带领项目班子赶赴老挝万象。12月10日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后,11日便奔赴老挝琅南塔省南塔县,带领团队开展施工调查。首出国门的“铺架王牌军”快速进场、安营扎寨、厉兵秣马,遵循着“建精品工程、筑廉洁之路”的建设目标,正式掀开了磨万铁路施工建设的序幕。

中老铁路从图纸规划变成现实 中老铁路特辑将(2)

纳堆制梁场桥梁认证静载试验

因为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项目部办公生活区的房间里基本只有床和桌子,大伙儿坐在床上办公已是常态。所有房间中只有7间有空调,因电力负荷较低也无法新加装空调,“兄弟们远赴海外都很辛苦,尽量把好条件给他们,让他们安心努力工作”。 面对有限的几间“豪华房间”,项目部班子成员主动让给了项目部员工。

老挝旱季的室外气温最高可达45℃。夜幕降临,蒙彬和李辉就坐在房间外的小凳子上纳凉,轻声交谈着当日的工作情况、次日的计划安排,直到深夜,他们才回到屋里休息。

凭着项目部全体员工勠力同心、团结拼搏,项目前期基础准备工作得以迅速完成。2019年2月25日,随着第一方混凝土打出,中铁五局磨万铁路纳堆制梁场项目部大临建设正式开始。

探索创新破困局

项目部办公生活区和梁场场地中间隔着老挝3号公路——昆曼公路,这条按照设计原本早该动工迁移的公路,是琅南塔省的交通要道,由于当地征拆资金迟迟未到而一直未迁移,它就像一条刀痕把设计中的梁场场地切为两半。一旦进入雨季,大临建设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

“公路什么时候改迁不确定,但是我们的工期却是确定的,梁场建设不能等!”看着梁场大临建设陷入困局,一向不等不靠的李辉决定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如何能避开昆曼公路的掣肘,又能合理建场保障后续制梁生产,这成为李辉和梁水泉日夜思虑的难题。那段时间,他们白天对场地环境进行全方位勘察,晚上对建场方案进行修改优化。有志者事竟成,苦苦探索中,新的梁场蓝图在他们心中渐渐成型。

原本设计14个制梁台位、6个存梁区的梁场方案经过优化,并把场地往昆曼公路异向推移,在极为有限的区域内采用“紧凑式”梁场布局。在公路迁移之前,在可施工范围内能建设好14个制梁台位和具备72孔存梁容量的4个存梁区,这不仅规避了昆曼公路所占用的区域,也保证了高效制梁和前期T梁的存放容量。有了合理的建场方案,大临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2019年老挝雨季来临之前,纳堆制梁场大临建设顺利完成。

和线下施工单位相比,桥梁的预制和架设需要更多大型机械设备。对这支“铺架王牌军”来说,设备进场本已是轻车熟路,可如今超高超宽超重的设备要走出国门、过关进场,却举步维艰。在两国间运送物资的车辆往来不息,由于巨大的贸易物流压力,积压的车辆、复杂的手续让磨憨口岸更加繁忙。

中老铁路从图纸规划变成现实 中老铁路特辑将(3)

架梁人员操作架桥机进行架梁

公司高度重视海外项目特有的客观问题。为了尽快打通物资设备过关运送渠道,物资分公司经理熊海波专程赶到项目部,和项目物机部副部长任剑峰一起,详细了解口岸情况、过关流程,对备选的3家报关公司、2家清关公司开展深度调查。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要迅速打开局面就必须抓准重点。”熊海波迅速拟定出工作思路。一方面,项目部多次和老中铁路公司协调部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项目部向更早进场建设的兄弟单位请教学习、总结经验,对备选报清关公司反复考量、权衡,选择了可靠的合作伙伴。

多措并举之下,物资设备过关运送的“绿色通道”终于打通!1台180吨搬梁机、3台16吨龙门吊等机械设备在一个月之内进场组装完毕,整体过关花费不足5万元。项目物机部部长乔昱明说:“在这么繁忙的口岸,我们过关一直都是优先办理,上午物资还在国内,下午就已经运送到梁场现场了,这可不容易啊!”

2019年7月8日,来自老挝琅南塔省党校的领导、学员30余人到纳堆制梁场参观,看着傲然矗立的磨万铁路全线唯一一台搬梁机,参观者们惊叹不已,一名老挝学员竖起大拇指,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中国,厉害!”

中老铁路从图纸规划变成现实 中老铁路特辑将(4)

逢通特大桥架梁现场

使命于心筑友谊

4月中旬,正值老挝的泼水节,在这个相当于中国春节的盛大节日里,街头巷尾都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在梁场临近的纳堆村里,老挝百姓到路边载歌载舞、互相泼水,项目部的车辆刚驶上村道,就被热情的村民拦了下来。员工从车上下来,耳边只听见一声“萨拜迪”(老挝语“你好”),一盆饱含祝福的冰水就迎面扑来,毫无准备之下被冻得一激灵,紧接着,一杯加着冰块的老挝啤酒又递了过来……中国车牌、工作服上的五星红旗、中国工程师,在老挝当地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地人对这群“修铁路的”格外热情与友好。

In mid-April, all parts of Laos were filled with joy and festivity during the Water-splashing Festival, the country’s equivalent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In Na Teuy Village near the Na Teuy Beam Fabrication Yard, villagers sang, danced and splashed water on each other in the street. The car from the Project Department was stopped by enthusiastic villagers when entering the village. As soon as the employees got off, a “Sabaidee” (“Hi” in English) was greeted with a shower of ice water filled with blessings, followed by a glass of Lao beer with ice. The Chinese license plate, the national flag of China printed on the working clothes, and the Chinese engineers had all left a good impression on the locals, hence they were extremely enthusiastic and friendly to these “railway builders”.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从纳堆村驾车到万象用时约13个小时,这里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小村子里。“铁路修好了,我也想坐上火车去外面的世界,去首都看看凯旋门、大佛塔。”村民向建设者们袒露的心声,也是老挝700万人民共同的梦想。

2019年9月2日,磨万铁路纳堆制梁场人声鼎沸、彩旗飘扬,伴随着隆隆机声,3号制梁台座开始浇注混凝土。在礼炮齐放、欢呼如潮中,磨万铁路纳堆制梁场第一孔梁预制完成。这不仅仅是纳堆制梁场生产的第一孔梁,也是中老人民心中的“友谊之梁”,更是即将架向未来拥抱梦想的“发展之梁”。

On September 2, 2019, the Na Teuy Beam Fabrication Yard was crowded with people. With the rumble of the machine, concrete was poured to shape a beam at the No. 3 beam pedestal. In the midst of gun salutes and cheers, the first prefabricated beam produced in the yard was completed. It is not only the first beam produced in the Na Teuy Beam Fabrication Yard, but also the “beam of friendship” in the hearts of the Chinese and Lao people, and the “beam of development” to connect with the future when dream comes true.

中老铁路从图纸规划变成现实 中老铁路特辑将(5)

T梁架设现场

“后续施工的时候,我们会加大对老挝籍工作人员的引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给老挝人民提供就业岗位,也为老挝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助力。”李辉清楚地认识到,走出国门的央企不仅要努力建设好海外的标志性示范工程,还要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从磨丁到万象,千千万万建设者投身到波澜壮阔的建设洪流中。筑梦“一带一路”,他们奉献青春,无怨无悔。

(作者单位:中铁五局六公司)

来源:《一带一路报道》2022年第1期

编辑:李卉嫔

校对:秦粟风

审核:雷露

主编:邓灼

更多精彩详见《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

中老铁路从图纸规划变成现实 中老铁路特辑将(6)

欢迎订阅·诚邀合作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51-1788/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6-2886

邮发代号:62-625

(028)86523772

新闻线索:(028)85471528

投稿邮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联系人:肖露

声明:1.凡来源为“一带一路报道”的作品,版权属于“一带一路报道”杂志社,任何第三方转载均应注明“来源:一带一路报道”;2.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刊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任何第三方转载时须保留“来源”;3.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我刊联系,核实后将依照相关规定支付稿酬;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我刊联系,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