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论述对外政策的内容,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回应。其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新型国际关系“新”在何处,十九大报告有非常清晰的表述。一是相互尊重。即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以及先进与落后,都要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处理好相互关系,坚决摒弃传统的“弱肉强食”法则;二是公平正义。即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富国剥削穷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制度,按公平公正原则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国不但反对别国搞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而且自己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三是合作共赢。即秉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分享机遇,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国家间关系“结伴而不结盟”。坚持各国相互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在国际合作中实现发展和繁荣。

可以看出,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了对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模式的超越。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模式,主要是由西方国家主导构建的,反映的是西方国家的利益诉求,也折射出其狭隘的价值观及国际行为模式。在贯穿其中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强者为王”、“赢家通吃”理念推动下,实力、结盟、战争成为贯彻国家政策的工具,侵略扩张、殖民掠夺、大国欺负小国、强国欺负弱国等各种不公平不公正,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模式的基本内容。其导致的后果,必然是不断升级的国际矛盾和国际冲突,甚至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等等,都与这种国际关系模式密不可分。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应对人类面临共同挑战的必由之路。理论产生于社会实践与社会需求。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解决上述这些全球性问题,克服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与国际关系模式的弊端,只能诉诸于世界各国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平等协商,以合作求共赢。

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现中国国际塑造力的不断提升。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站在各国通过合作共赢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的高度,站在促进全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度,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顺应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这不仅是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塑造力不断提升的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具体体现。

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基于自身的经历。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今天的中国,与数百年来许多国家通过建立殖民地、对外武力扩张实现强大截然不同,其发展壮大完全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这在人类发展史上开创了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之后,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论种族、民族,都要平等相待、平等协商,不让“弱肉强食”的历史悲剧重演,就更有说服力和公信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也是基于自身的传统、实力与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和为贵”、“天下为公”,讲的是“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正如所指出的,中华民族的DNA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不但是中国大国情怀和国际担当的体现,也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利益。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体措施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