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济南战役后,中国共产党缴获了国民党大量的军械,山东境内各地据守的国军不断弃城,只留下了少量的据点。这时,我党胜利之势已经无法抵挡,南下作战的负担已不复存在。

为了消灭国民党南线主力军,形成进军江南的条件,粟裕向中央上报,淮海战役势在必行,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1)

粟裕和中央一开始打算的只是由中共首先占据决战权的一个小规模淮海战役,不过后来由于兵力的逐渐聚拢,小淮海发展成为了由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互相配合的大淮海战役。

要协调好两大野战军进行作战,必须统一指挥权。

问题就出来了,两大野战军的总指挥由谁担当呢?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2)

粟裕上报

一支队伍的总指挥,不但是队伍的统帅,更是这个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如果没有优秀的作战计划和行动安排,再好一支军队也只能变成一盘散沙,最终被敌方打的溃不成军。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3)

按照以往作战惯例,如果由两军协调作战,一是由指挥部队人数多或者所指挥的部队为主力部队的统帅担任指挥员;二是由首先发起战役的部队的统帅担任指挥员。

当时由邓小平和陈毅率领的中原野战军与粟裕所领导的华北野战军的装备实力相差很大,后者有着制作精良的重武器,而前者却基本上没有什么重武器。

因此,无论怎么说,粟裕担任总指挥员都是毫无争议的事情。可是,粟裕自己却向中央发电报提出建议:“由陈军长和邓政委负责统一指挥”,这是为什么呢?

陈毅当时是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邓小平是政委,而身为司令员的刘伯承又为何没有进入粟裕的电报中?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4)

刘伯承

两大军队

在我们看来不符合常理的种种行为,比如说粟裕向中央提的建议,比如说毛主席回复粟裕以肯定的答案。但细细想来,他们走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道理。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5)

首先先谈一下华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实力相差过大的原因。

粟裕当时领导的华北野战军经过数次战役胜利后,缴获了敌方的大量物资,改善了自己军队的装备并且增强了实力,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肉”部队。

反观另一边的中原野战军,更像是在夹缝里生存,只能“啃骨头”。阻援部队往往处于配合位置。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费力不讨好,缴获的物资往往也是少得可怜。阻援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耗自己军队的实力,有时又得不到补充,因此中野的实力不如华野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部队在战役时均希望被安排在主攻位置而不是阻援位置。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6)

在前几次的战役中,中野通常都担任阻援部队的位置,虽然邓小平等人说着并无怨言,但是士兵的气势却在一次次的进攻中逐渐下降。

粟裕当时是总指挥员,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他显然能看出来中野的问题所在。

要提高士兵们的斗志,消除队内的闲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中原野战军的人担任指挥员,最大程度上消除“吃肉”与“啃骨头”的区别。

即使在中野的人担当指挥员后,他们“啃骨头”的事实依旧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凭借着胜利后中野可以获得胜利第一功的名号,将士们的士气也不会像现在一样低沉。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7)

于是为了大局考虑,粟裕将本到手的总指挥员一职“拱手让人”,向中央提议由中野的邓小平,陈毅二人共同担任指挥员。而当时的毛主席对粟裕的能力十分欣赏并且肯定,第二天就接受了粟裕的建议。

粟裕虽然位置让给了别人,但是在战役中的作用还是一点也没有减少。接到命令的陈邓二人向粟裕发电告知:

“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惟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8)

陈毅

刘伯承的去处

刘伯承是当时中野的司令员,他打下的战绩也是相当可观的,能力也被一众人认可,那为什么粟裕在提建议时没有说到刘伯承呢?

这并不是因为刘伯承和粟裕之间有什么恩怨,故意忽略刘伯承,而是当时的刘伯承有其他的命令需要去完成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9)

当时的中原野战军兵分两路,一队是由邓小平和陈毅率领的,负责与当时的华东野战军配合作战。

而另一队则是由刘伯承率领的,负责钳制国民党的支援部队,同时给蒋介石一种中原野战军并未与华北野战军会合的假象,让当时的主力部队可以在敌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因此,虽然粟裕在发给中央的电报中并未提及刘伯承的名字,但是刘伯承在淮海战役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刘伯承的战斗目标完成后,他就率领余下部队进入了淮北战场,共同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围歼国民党重兵集团。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10)

总结

淮海战役是一场十分重要的战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粟裕作为首先提出淮海战役的人,他有着非常优秀的军事敏感性,同时他又能为了大局着想,无偿的将总指挥官的位置让给他人,他的精神和品质,也在闪闪发光。

在这场战役中,无论是冲锋陷阵的士兵,还是提供保障的后方民兵,无论是粟裕,还是邓小平,刘伯承等人,他们在前方的历史中挥汗流血,都是为了这段历史后面的我们有一个稳定的国家,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豫东战役粟裕直谏片段 粟裕为何放弃指挥权(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