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河北省骨干教师、廊坊市学科名师、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诚远

辅修人间学偶因爱逢生:施教以谨恪爱生如春温(1)

“我们喜欢上王老师的课,喜欢和王老师聊天,能遇见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学生们口中的这位老师就是廊坊市第七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诚远。

深耕教坛27载,王诚远将一颗心全部扑在了教育事业上,在三尺讲台之上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高材生。桃李满天下的他先后获得了“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优秀班主任”“河北省教研教改先进个人”“廊坊市学科名师”“廊坊市师德标兵”等诸多荣誉。同时他承担着“廊坊市高中语文名师王诚远工作室”主持人、廊坊师范学院校外辅导教师等工作。多年的耕耘奉献,让他成为了学生和家长眼中的优秀教师,成为了领导和同事心中的教师榜样。

爱生如子 以情施教

王诚远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称号——“别人家的老师”。王诚远疼爱学生是出了名的。他常说:“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我希望我教出来的学生,不仅学习好,更要爱生活、明事理、懂感情,三观正、情商高。”他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和爱护,给学生们买水果买药品,和他们谈心、玩游戏,参加他们的假期骑行……

去年夏天,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充分掌握学生线上学习质量和思想状况,他花费大量时间对全班居住在廊坊市范围内的42名同学进行了一轮家访,给学生们送去了嘱托、鼓励和期盼。

在日积月累的点滴间,知识渊博又不失风趣幽默的王诚远走进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了他们的知心人、好朋友。

教学新颖 用心带班

爱生如子的王诚远,在语文教学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知识本身,更应该延伸到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培养上。秉承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理念,他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在传统文化经典和新时代精神中寻找合适的对接点。他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把语文内化到学生的身心与品格中去。

王诚远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精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气氛。为了让学生们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翁,他煞费苦心地探索出了一套精细化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内部分工明确,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扶,同时在不同小组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同时,他将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放权给学生,鼓励大家大胆尝试。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小组管理模式顺利施行,不仅提高了课堂质量、学习效果,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促进了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这套班级管理模式快速在全校推广,效果显著,并申请了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课题《加强小组建设提升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还获得了廊坊市德育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团队共进 成果颇丰

除了日常繁重的教学和教务工作,王诚远还承担着廊坊市高中语文名师王诚远工作室主持人的工作。

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10月,设在廊坊市第七中学,并设有霸州一中、大城一中、香河一中、廊坊八中和廊坊市十二中等五个分站,核心成员8人,包括河北省骨干教师2人,廊坊各县(市、区)骨干教师5人,另有研修成员33人。

工作室围绕“高中语文的思辨性阅读”这个统一的主题,为每位成员确定了精准的研究方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深化语文教学研究,促进成员共同成长。工作室建立“台账式管理”模式,建立每位成员的成长档案,收集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成果,促进指导每位成员幸福而充实地成长,引领工作室的研究内容深化落实。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王诚远付出了很多心血,同时也获得了硕果累累的成绩。他主持完成了廊坊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学语文议论文陈旧素材替换方法研究》,参与完成了全国“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的认知及构建策略》、廊坊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途径研究》等课题;完成《古代诗文阅读与鉴赏》(武汉出版社)、《高中古诗文全解》(花山文艺出版社)等5部论著;完成《谈〈种树郭橐驼传〉中的“本”和“根”》《发挥居家优势 实现深度学习》《如何写好议论文的非议论部分》《〈孔雀东南飞〉主题悬而不疑论》等百余篇专业论文,并发表在全国各权威刊物。另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散文百家》《中国校园文学》《诗刊》等期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十几年如一日,王诚远施教以谨恪,爱生如春温,辛勤地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用无私的人间大爱浇灌出朵朵绚丽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