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合肥7月18日电 (刘振华 吴兰)安徽各地近日高温不断。尽管是早间,在铁路合肥东站,15名身穿黄色工作服的线路工携带作业工具紧张忙碌着,此时他们已经挥汗如雨。
合肥东站是安徽合肥地区最大的编组站,中欧、中亚班列在这里集结,重新编组后开往目的地。“驼峰”部位是编组场的关键一环,是列车解体、编组的咽喉部位。铁路上海局合肥工务段合肥东线路车间138名职工就驻守在这里,担负着188.428公里线路、364组道岔的检修维护任务。
编组站四周密不透风,经过阳光照射,人员仿佛置身在热气腾腾的蒸笼里。现场防护员王洪跃从包里取出轨温计,贴在钢轨内侧,3分钟后,轨温计上显示的钢轨温度为46.6摄氏度。
合肥工务段线路副工长黄景玉带领作业人员更换合肥东站209号道岔岔心护轨。 刘振华 摄
王大喜是合肥东线路车间二场维修工区党员工长,今年54岁。他介绍,夏季高温季节,每日都要对重点地段、关键设备进行巡检,防止温度太高,钢轨热胀发生偏移,影响安全。13日上午,他们要在60分钟的天窗点内完成“驼峰”上209号道岔护轨更换、215号道岔配轨和其他10组道岔的巡检任务。
在209号道岔处,副工长黄景玉正带领7名工友更换岔心护轨。他们将磨耗严重的旧轨卸下,合力抬至线路外侧,又将早已备好的新轨进行安装。线路工欧业顺用撬棍撬着钢轨,夏东凯则用扳手拧紧螺栓,孙孔令用油漆做好标记,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处病害消除后,线路工们甩甩脸上的汗水,咕咚咚喝了几口水,又赶往下一个作业地点进行道岔巡查。
“滋、滋………”高速飞转的砂轮片和钢轨摩擦,金色的铁屑四散开来,散落在滚烫的道砟上。30米外的线路外侧,王大喜正和料具管理员李斌锯轨、钻孔、配轨,为下一次作业做准备。他们的工服紧贴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仿佛随时都能拧出水来。
合肥工务段线路工季学峰复拧合肥东站209号道岔护轨螺栓。 刘振华 摄
“铁路安全无小事。高温下作业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王大喜说。为了应对高温“烤”验,他都要叮嘱携带仁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防止人员中暑。
每次上道前,他们都要用长衣长裤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全副武装迎战热浪,耐热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习惯。高温天气钢轨防胀巡查中,线路工们都要对钢轨的高低方向、螺栓扣件,接头夹板、线岔结合部等关键处全面排查。
“铁道上的钢轨就好比人体的骨骼,这些接头、结合部等关键位置就好比人体的关节。关节出问题往往就是大问题,检查时更要认真仔细。”副工长黄景玉正说。24年工作经验,使得他有了“听声辨音”的本领,只要用检查锤在钢轨螺栓上敲击一下,就能知道这个螺栓是否松动。合肥东站道岔种类多,结构复杂,检查的项目也多,一天下来,就要弯腰数千次,日行2万步。
合肥工务段线路工王洪跃使用轨温计测量钢轨温度达到46.6度。 刘振华 摄
手拿扳手正拧紧钢轨上螺栓的青工崔杰,安徽怀远人,今年26岁。2021年8月入路,在合肥东站这个“练功场”,跟着师傅王大喜学习一年之后,早已从一名“菜鸟”成长为合格的线路工。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驼峰”作业,王大喜说的第一句话,“驼峰道岔尖轨转换时间只有0.6秒,注意力一定要集中,防止夹伤手指。”
上午8时40分,60分钟的天窗时间结束,线路工们携带工具撤出栅栏网,又转场到下一个作业地点。黄色工作服经过烈日反复炙烤,烙下一道道深深的盐渍。
“快来食堂吃冰镇西瓜、喝绿豆汤!”10时30分,经过半天的作业,线路工们回到工区,工长王大喜招呼着大家。夏季以来,安徽气象台多次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合肥工务段积极施策,灵活调整作业时间,干两头休中间。该段工会为一线职工准备了绿豆汤,发放清凉油、仁丹、十滴水等防暑用品,同时为职工食堂、宿舍及时更换消毒柜、空调和冰箱,给职工健康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 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