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但若说起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的那位歹毒的皇后,可就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了。

这个故事里的皇后,就是刘娥刘皇后。

宋真宗为什么会喜欢刘娥 宋真宗为何独宠一个卖唱的孤女(1)

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号称有“宋代武则天”的皇后刘娥,以这样一种被歪曲的形象,存在了人们的记忆里。而事实上,真实历史中的刘娥,根本就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狸猫换太子”也完全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历史上的刘娥,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她的人生,可分为四个十五年。

第一个十五年,刘娥是一个卖唱的孤女,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第二个十五年,刘娥是赵恒金屋藏娇的宠物,虽穿金戴银,却依旧担惊受怕;

第三个十五年,刘娥成为宋真宗的皇后,母仪天下,她是大宋的国母。

第四个十五年,刘娥是先帝的托孤之人,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垂帘听政制度,还身披黄袍,成为中国历史上继武则天之后的第二人。在中国历史上,身披龙袍的女子,仅这姐儿俩,再无第三人。

即使刘娥病逝,由于她的制度、她的行为,导致宋朝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多达八人,数目为历朝历代之冠。

在刘娥之前,太后的谥号均为两字。从这个女子开始,中国所有垂帘听政的皇后,皆为四字谧号,彰显自己统治天下的事实。

即使改朝换代,人们对刘娥的评价依旧颇高。在明朝,史学家将她与汉朝吕雉、唐朝武则天并称三个女主,称其“有吕武之オ,无吕武之恶”的大宋女主;在清朝,刘娥更是慈禧太后疯狂的崇拜对象,她曾经下令,自己所有的垂帘听政制度,皆要按照“宋代章献皇后”…...

种种事情足以说明,宋代的章献皇后刘娥,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一位皇后。

刘娥诞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其祖父是后汉、后周时期的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她是一个标准的宦官千金。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刘延庆就去世了,其子刘通继承父亲的官职,并凭借战功升至虎捷军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

宋朝的嘉州,是今天的四川乐山。开宝年间,刘通举家迁至四川任职,并在成都生下了刘娥。

史料记载,刘通的妻子庞氏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轮明月进入了自己的肚子里,不久她就怀孕了。经过了十个月的怀胎之苦,终于把这轮“月亮”也就是刘娥生了下来。

看来,中国的历史,真是一脉相传,生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就怀一个太阳;生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就怀一个月亮。历经千年,依旧如此。

其实,这些所谓的显赫家世、离奇的出生记录,都是刘娥在当了皇太后时制造的舆论罢了。就像当年武则天夸耀自己是金轮转世,赵匡胤出生时满屋异香一样,这些人也需要这种神话论,来彰显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世。

历史上的刘娥,从她掌权后始终找不到一个亲人来看,刘娥所有的显赫身世、所有的简历,应该都是两个字一一胡扯。

在宋朝历史上,有一个刘通,这不假,但是在去四川上任途中,这个人就病逝了,刘通膝下也没有一儿半女。而刘通的妻子,那个什么庞家,也跟刘通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

史学家们已经证明,刘娥不是什么名门之后。她出生的时候,宋太祖刚刚灭掉后蜀,她应该是一个成都农民之女。

宋真宗为什么会喜欢刘娥 宋真宗为何独宠一个卖唱的孤女(2)

灭掉后蜀后,由于宋太祖的制度,在很长的时间里,蜀人直接揭竿而起、造反不断。就在这场战乱中,刘娥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其实,刘娥的名字,也不是这个女子的本名,而是历史的一个符号罢了。

史料记载,为了活命,十三四岁的刘娥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并学会了一种谋生的技巧——鼗鼓。

所谓的鼗鼓,是一种长柄,鼓身两旁缀灵活小耳,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打出声音的小鼓。按照今天的定义,就是一个拨浪鼓。

如今这个拨浪鼓,就是一个逗小孩的玩具,但在宋朝,这是一种民间的表演节目。这个乐器怎么表演,史料匮乏,不得而知,但所有的打鼓女艺人,当时都有一个通称,叫刘娥。

可见,刘娥只是一个通称而已,就像我们看见端着酸菜的服务员,就会大喊一声“翠花”一样。

那么,这位历史上如雷贯耳,中国“三大女主”之一的刘娥,她真正的名字到底是什么呢?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答案!

历史中的刘娥,虽然人长得漂亮,还有一手打鼓的本事。但是在成都,这种节目遍地都是,就好像给现在的四川人看变脸、给河北人唱梆子一样,没什么共鸣。刘娥要想成为明星,还得走出四川,面向全国才行。

大概在刘娥十五岁的时候,龚美听说京城的生意好做,便带着刘娥走出了四川,他们来到了京城开封,在这里打工赚钱。龚美在京城继续当银匠,刘娥则打鼓挣钱。

要说这个“拨浪鼓”节目,在四川无人问津,但在京城则成了稀罕物,再加上刘娥的美貌,在很短的时间内,刘娥就成了京城著名的女艺人,很多达官显宦、富家子弟皆慕名而来。

当然了,这些纨绔子弟之所以听刘娥打鼓,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管怎样,在这些富家大少的推波助澜下,刘娥的名声越来越大,终于传到了王府里。

当时,有一个叫张耆的人,在襄王府当差。襄王府的王爷赵元侃,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当时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懵懂少年。赵恒听说蜀地女子才貌双全,不禁胡思乱想起来,就命张耆去物色一个四川妹子。

此时的刘娥,才艺传播京城,美色众人皆知,自然进入了张耆的法眼。张耆以王府选妃为名,找到了龚美,希望他割袍断爱,把妻子送到王府。

对于张耆的请求,龚美一琢磨,说自古以来,英雄“为国捐躯”,今天我就“为国捐妻”吧,也算是大功一件。何况,张耆开出的价钱,别说再找一个刘娥了,就是找一群刘娥,也绰绰有余。

在金钱的驱使下,龚美说自己是刘娥的表兄,就把刘娥送到了襄王府。当然了,刘娥到底是龚美的妻子,还是龚美的表妹,历史的记录一直模模糊糊,估计只有宋真宗自己明白了,或者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

史料记载,虽然出身不明、来路也不正,但是自从进入襄王府后,襄王赵元侃就对她一见钟情,立刻坠入爱河。

当时,不管是什么样的佳丽,也无法取代刘娥在赵元侃心中的地位,赵元侃对她恩宠有加,对刘娥真正做到了“纵使后宫佳丽三千,也要独宠于一身”的境界。

这样的情况,让刘娥成了襄阳府所有女人的情敌,其结果可想而知。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第一个吃醋的女人,不是赵恒的妻妾,而是他的奶娘。

赵元侃早年丧母,由奶娘带大。宋太宗赵光义感谢这位奶娘的养儿之恩,就赐封她为秦国夫人。如今这个襄王府,奶娘才是第一当家。这个奶娘为人处世就三字:“言严整”,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型人物。

宋真宗为什么会喜欢刘娥 宋真宗为何独宠一个卖唱的孤女(3)

在奶娘的眼中,什么“爱情不分贵贱”的现代价值观,根本没有市场。她们的主流思想是门当户对。奶娘不能容忍一个来路不明的女子出现在王府内,还独占了自己的“儿子”。

于是,为了干掉这个“灰姑娘”,奶娘把这件事情捅到了赵恒老爸那里,状告赵恒不务正业,溺于女色,天天跟一个四川野妹子打得火热,身体都被这个蜀女搞垮了。

听完奶娘的话后,最开始的时候,赵光义哈哈一乐,道:“吾儿年轻,难免如此。等成婚后,就会收敛起来了。”

可见,赵光义没有听信奶娘的建议,也没有反对赵恒宠爱刘娥,还是允许他们继续交往的。

就在此时,一旁的寇准谏言道:“启奏陛下,话不能这样说。皇子不同庶人,沉湎女色,最终是一个什么后果,陛下应该最清楚才是。”

听完寇准的话后,赵光义想了想,面色一沉,最终下令,命赵恒把这个来历不明的刘娥逐出王府,否则就把他逐出王府。

就是因为寇准的这次谏言,刘娥与寇准结下了血海深仇,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和睦共处了。

当时,接到这个圣旨后,赵恒立刻陷入了个两难的境地:是遵从父亲的命令,保住自己的王位呢?还是遵从自己的爱情,将心爱的人留下呢?

很显然,他选择了前者。

《宋史》记载,接到诏令后,赵恒立刻把刘娥驱逐了出去。不久,在奶娘的撮合下,赵恒迎娶了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八女儿,成了自己门当户对的嫡妻。

驱逐了来历不明的刘娥,迎娶了名门望族的大家闰秀,这两件事情,足以让赵恒的奶娘心花怒放了。然而,这位奶娘根本不知道,赵恒是驱逐了刘娥不假,但是,赵恒还跟刘娥继续有联系,他们藕断丝连,只是换了一个地方“金屋藏娇”罢了。

虽然赵恒不敢违抗父亲的御令,把刘娥赶出了王府,但是,他却秘密地把刘娥安置在了心腹张耆的家中,由张耆代为照顾。

往后的日子里,只要赵恒一有机会,他就会偷偷来到张耆府中,与这个刘娥再续前缘。

爱情这个玩意儿,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距离远了,才能产生美。长辈们更不会明白,越是他们排挤反对的恋爱,年轻人越容易长相厮守,越是爱得轰轰烈烈。

就这样,即使赵恒与刘娥被迫分开,但他们依旧维持了爱情的火焰,并整整持续了15年。

整整15年,人生有几个15年!这二人的爱,之所以能够持续这么久,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刘娥身上有一样东西,一样绝对能够吸引赵恒的东西。这个东西,叫作才。

在男女关系中,男人就像女人手中的风筝,他向往蓝天白云,喜欢自由地遨游天地。女人若不放男人去飞,男人就会失去作为一只风筝的意义。要想拴住这个想拼命飞翔的风筝,死磨硬泡、围追堵截是没有用的,只有丰富自己的内涵与情感,变成一根坚韧而强大的线,才能永远拴住这只风筝。

宋真宗为什么会喜欢刘娥 宋真宗为何独宠一个卖唱的孤女(4)

那么,靠什么东西能蜕变成一根强大的线,始终拴住这只风筝呢?靠吗?

诚然,在男女关系中,色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但凡是个男人,都有那方面的需要。

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容颜衰老了以后,对方的爱慕之情就慢慢没了,各种恩情也就会彻底决断了。因此,身为女人,虽然美貌很重要,但青春易逝,美色难恃,唯有才华,

オ能陪伴一生,让自己变成一根坚初的线,永远拴住这只风筝。

虽然被赶出了王府,只能躲在这个小小的院落内,但就是这15年的幽居生活,让刘娥闭门读书,发愤图强。最终,刘娥从一个目不识丁、天真无邪的街头艺人,蜕变成了一个满腹经纶、足智多谋的女强人。

历史评价刘娥,有才,有大才,史称“帝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半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这样的一个超级优秀的秘书老婆两用型人オ,难怪宋真宗会宠爱她、倚重她、信赖她。

可见,刘娥不但是宋真宗的初恋情人,人生知己,更是帮助宋真宗治理天下、安邦定国的“女张良”。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宋真宗时代,所有朝廷最重要的事情,刘娥都参与了,并帮助自己的夫君完成最后的决断。

特别是宋真宗刚刚即位时,刘娥对他的帮助,更是功不可没。

在很多人眼中,赵恒之所以能够登基称帝,是寇准力荐、吕端拥立的结果。然而,在赵恒眼中,他之所以能够坐稳这个皇位,这里面最大的功劳,是他背后一直默默付出、不计名分的贤内助刘娥。

要知道,由于宋朝刚刚建国,国家的储君制度还不够完善,太子虽然有辅臣,但却不参与朝政,更不许接触其他大臣。这样的结果是,赵光义死后,赵恒就成一光杆司令了,放眼满朝,全是陌生面孔,没有一个自己的熟人。

于是,最初的几年,赵恒之所以能够顺利提拔李沆、张齐贤、向敏中、王旦等官员,组建自己新一代的朝廷班底,也完全拜刘娥所赐。没有这个贤内助,赵恒不可能坐得这样安稳。

然而,刘娥越有オ,越让其他人忌惮。

这次忌惮刘娥的人,不是那个奶娘了,而是满朝文武。

这个原因很简单,自古以来,士大夫们都有自己遵循的礼教纲常。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这句话对女子来说很不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纵观古今所有历史,女子一旦从政,就会重用外戚、干预朝政、贪图权贵、祸害社稷。昔日,汉朝吕后之乱,唐朝武氏之祸,历历在目,以史为鉴的宋朝官员们不得不防。

为了打压这个有才的川妹子,宋朝官员们最早想出来的对策是——拒绝刘娥入宫。

当时,宋真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刚刚登基后,他就派张耆带着大队人马,准备去迎接刘娥入宫,要尽到一个好丈夫的责任。

孰料,张耆刚到宫门口,就让宰相吕端截住了。吕端心里明明清楚,却装糊涂地问道:“你带领这么多人出宫,意欲何为?”

张耆是一个聪明人,他不能挑明了说:“我此次出宫,去接皇帝的秘密小情人。”这种事情,怎么能挑明呢!张耆只能敷衍道:“奉官家之命,出宫办事。”

吕端反驳道:“何为官家?皇帝为何叫自己为官家?”

宋真宗为什么会喜欢刘娥 宋真宗为何独宠一个卖唱的孤女(5)

张耆哪里懂得这个问题,他只能摇头道:“不知,愿闻赐教。”

吕端大声说道:“五帝官天下,三皇家天下,皇帝以三皇五帝自居,所以叫官家!因此,国家大事,是皇帝的家事;皇帝的家事,也是国家大事。我身为国家宰相,能管国事,也能管皇帝的家事。你想出宫可以,告诉我出宫干什么去,否则绝不放行!”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张耆无奈,只得全盘托出,希望吕端放行。

得知张耆出宫去接刘娥后,吕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道:“皇帝若想召人入宫,我无权阻拦。但皇帝想召一个女子入宫,需要皇后的诏命,若无皇后懿旨,臣绝不放行。”

当时的皇后是谁呢?

这个皇后,不是宋真宗的第一任妻子潘氏。咱们前面讲过,在轰走刘娥后不久,赵恒就在奶娘的撮合下,奉旨迎娶了这个潘美的八女儿,作为自己的嫡妻。然而,因为被无端棒打了鸳鸯,赵恒始终迁怒于潘氏,一直冷落这个女子。

后来,潘美因为北伐失利被降职,娘家的失落,更让潘氏度日如年。仅仅嫁过来6年,潘氏受不了这种冷落,就抑郁而终了,死时年仅22岁,她也没有给赵恒留下一儿半女。

这里多说一句,虽然生活不如意,但是在影视剧《杨家将》中,潘氏却颇为得意。她不仅上蹿下跳,抢足了戏分,还摇身一变,从公公的儿媳妇变成了公公的媳妇,并且成为一个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娘娘!

潘氏去世两年后,在奶娘的第二次撮合下,太宗又为赵恒选择了一位续弦的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时年17岁的郭氏,让她成了赵恒第二任嫡妻。

对比上一位嫡妻,郭氏的命运要好得多。赵恒跟她还算恩爱,郭氏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可谓劳苦功高。但是,因为是奶娘介绍的,天天被奶娘言传身教,且看见自己的丈夫三天两头就往那个地方跑,所以,郭氏对那个鼗鼓的女子不可能存在好感,对接刘娥入宫的事情,更不可能同意。

这不,被吕端拦截后,张耆跑到了郭氏那里,希望这个准皇后给一个口谕,好接刘娥入宫。结果,郭氏给的回答非常干脆,就两个字:没门。

与此同时,郭氏还告诉张耆,除非自己死了,否则刘娥入宫的事情,想都别想,提都别提。

张耆无奈之下,只能回到赵恒那里复命。在听完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后,赵恒愤怒的心情可想而知。当然了,愤怒归愤怒,赵恒也不能去找郭氏算账,毕竟为了一个小情人跟嫡妻撕破脸皮,只能让天下臣民耻笑自己。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想别的办法。

赵恒想的这个办法就是——!你不是反对吗?我就拖死你。

宋真宗登基后,第二天就昭告天下,晋封太宗李氏为皇太后。

宋真宗为什么会喜欢刘娥 宋真宗为何独宠一个卖唱的孤女(6)

可是,对册封自己嫡妻郭氏为皇后的事情,赵恒却只字未提,也没打算举行册封皇后的仪式。

要知道,没有皇后的册封,郭氏就是一个国夫人,莫说母仪天下了,她都没资格居住皇宫。

对于这个问题,郭氏的娘家人觉得莫名其妙,皇帝再繁忙,什么事情比册封皇后更大呢?真是奇怪。

虽然娘家人莫名其妙,但郭氏的心里却清楚无比。好吧,算你狠,你赢了。

就这样,郭氏终于妥协,她同意刘娥入宫了。

在赵恒登基了两个月后,在大臣的提醒下,宋真宗才“恍然大悟”,他马上举行了一场册封皇后的仪式,册封郭氏为皇后。与此同时,赵恒名正言顺地派张耆出宫,终于把刘娥接了进来。

15年的长相厮守,如今终于苦尽甘来。赵恒高兴之余,他让郭皇后颁布懿旨,给刘娥一个封号,他要给刘娥一个名分。

然而,对于这个要求,郭皇后还是那两个字:没门!

目睹了皇后“过河拆桥”的举动后,赵恒彻底愤怒了。在他的眼中,你郭氏何德何能,凭什么占着皇后的位置。要知道,先不说刘娥是自己的贤内助,有拥立大功,就凭刘娥15岁时就跟随自己,她就是自己资格最老的妃嫔!莫说要一个封号了,就是封刘娥为皇后,也绝对可以。

于是,为了给刘娥一个名分,赵恒算是跟郭氏扯破脸皮了,双方吵了无数架,吵到最后,宋真宗甚至动起了废除皇后的念头。

最终,宋真宗还是没有废除郭氏,因为刘娥突然介入,把这场战争叫停了。

刘娥告诉宋真宗:“只要与你在一起,我已经很开心了。有没有名分这个不重要,何必为这个争来争去呢?”

此外,面对皇后咄咄逼人的强硬态度,刘娥则步步后退地小心顺从,她不仅什么事情都不跟皇后争,反而事事为皇后着想,希望皇帝以大局为重,不要为了自己跟皇后争吵。而且,一有机会,刘娥就劝宋真宗去皇后或者其他妃子的宫殿,要“雨露均沾”,不要老宠信她一人。

就这样,从至道三年(997年)开始,一直到景德元年(1004年),整整8年时间,虽然刘娥一直待在皇帝的身边,但始终无名无分。刘娥也不争,也不夺,在所有人眼中,她就是一个傻了吧唧的“傻大姐”。

虽然没有得到一个封号,自己就是一个无名无分的女子,但后面的事情,全在刘娥的预料之内。

宋真宗为什么会喜欢刘娥 宋真宗为何独宠一个卖唱的孤女(7)

因为对自己愧疚,宋真宗日日宠爱刘娥,虽然刘娥多次劝皇帝去别的宫殿,但皇帝就是不去,他对刘娥又敬又爱,更加喜欢刘娥了,而且逢人便说:“瞧瞧,我这老婆多大气,根本不吃醋,也不妒忌,这才是宋朝第一好媳妇,这才是朕的好女人。”

得此评价,在不动声色之中,刘娥偷偷摸摸地就与郭氏交换了身份。虽然她依旧无名无分,但比那个有名无实的皇后,此时的这个刘娥,才是这个帝国真正的“国母”!

这就是刘娥的本事,几千里的逃难历程,酒肆歌场的演艺之路,十几年的幽居生活,早就让这个女人脱胎换骨、涅槃重生。她的心计手段,她的谋略智慧,远非那些养尊处优、不懂世事的名门女眷所能比拟。

那些也不值的小白兔们,想斗过这只老狐狸,这不是笑话吗?

史料记载,成平六年(1003年),9岁的皇次子赵佑突然风寒,一病不起了。要知道,宋真宗一共就三个儿子,全是郭氏所生,其中长子和三子连周岁都没到,就都夭折了。如今,皇次子赵佑是宋真宗剩下的独苗,他要是有什么长两短,郭氏和宋真宗都得难受,特别是郭氏,就没法活了。

赵佑生病了,后宫里的很多妃嫔都幸灾乐祸,毕竟这个皇子死了,可以给她们减少一个劲敌,增加她们获胜的筹码。身陷这个牌桌上的刘娥,也应该高兴才是。

然而,虽然刘娥的内心早就乐开了花,但是这个表面工作,还是要做足,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史料记载,得知赵佑生病后,刘娥比郭氏还忧心,为了给皇次子祈福,刘娥甚至在寒冬腊月时节,光着脚对着月亮祈祷,祈求神明让赵佑早日康复。

刘娥的这些举动,让宋真宗感动不已,更是让郭氏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虽然刘娥的祷告,没有挽回赵佑的性命,成平六年(1003年)末,这个9岁的小皇子还是病逝了。但是经过这件事情后,郭氏终于敞开心扉,她同意给刘娥一个名分了。

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宋真宗让宦官拿着自己的亲笔诏书和皇后懿旨,来到中书省,让宰执们签字同意,准备册封刘娥为贵妃。

然而,宋真宗的这股高兴的火焰,却被中书省狠狠地浇了一盆凉水。对于这道命令,当时的宰相李沆拒不执行。他不仅不执行,还当着宦官的面,把皇帝的亲笔诏书给烧了。

烧毁圣旨,这可是大不敬的罪名。见此情景,不管是宦官,还是其他官僚,大家都吓得不轻,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烧完诏书后,李沆掸掸手中的纸灰,平静地对宦官道:“请中贵人转告官家,册封刘娥为贵妃的事情,臣认为不可。”

这么多年了,李沆看人,就没有瞎过眼!

这位圣相清楚地知道,别看现在的刘娥,乖巧得跟一只无害的小猫咪似的,但她根本不是猫,而是一只虎,若给了她名分和权力,必将兴风作浪、祸乱朝纲,搞不好历史上频繁上演的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丑剧,就会在大宋王朝上演了。因此,哪怕是烧毁了圣旨,彻底得罪了皇帝,李沆也拒不执行。

宋真宗为什么会喜欢刘娥 宋真宗为何独宠一个卖唱的孤女(8)

最终,面对这个强硬的宰相,宋真宗收回圣旨,他打了一个折,仅仅册封了刘娥一个四品美人了事。至此,这个如今已经36岁的女人,终于在熬了整整21年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名分。虽然这个名分不高,但她也终于“扶正”了。

其实,虽然刘娥仅仅是一个四品,等级不是很高,但聪明的宋真宗耍了一个小花招,提高了刘娥N个等级,一跃成为后宫“第二首脑”了。

这个花招就是,后宫除了皇后外,所以嫔妃一律降级,全都变成五品才人。这样一来,这偌大的后宫之中,除了皇后外,最高等级的女子,就是这个四品美人刘娥了。

当然,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女子,仅仅一个四品的官职,是无法满足刘娥的,特别是郭皇后病逝后,更是滋长了她无限的野心,然而此时距她封后还有8年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