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
这句话足以说明中国长城的长度了。
中国的万里长城大约有两万多公里,这种长度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在最早以前,中国的各个朝代都有修建长城的记载,只是那时候的中国还是四分五裂的诸多小国,他们所修筑的长城,在那时还没有“万里长城”的称谓,只是一种关口要隘,或者是长城,长度远达不到明长城的长度。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万里长城一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劳动结晶,它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块瑰宝。
长城东西南北交错,好像一条蜿蜒雄壮的巨龙,穿越浩瀚沙漠,翻过群山峻岭,跨过茫茫草原,奔向壮阔的大海。从卫星版图来看,它是中国土地的脊柱。它是城堡相连,烽火相望的万里防线,见证了历代王朝的荣辱与兴衰。
学习中国人文地理,自然少不了万里长城。这套《中国人文地理画卷系列》专为5-12岁 孩子量身打造,这套书卷选取了中华文化文明史上最为重要的两座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和“丝绸之路”,以超大手绘长卷展示了万里长城和丝绸之路的来历,地形地貌、人文历史、风土文化、名胜古迹、历史典故等。
画卷铺开的全长为200厘米,宽38厘米,160余个知识点,能够让孩子用手抚触每一处细微的画卷景点,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曾经的辉煌历史。
《中国人文地理画卷系列——万里长城》着重从了解长城内外的生活及文化差异、剖析长城复杂的内部结构、认识长城修筑史、领略长城的雄伟壮观及聆听关于长城的经典故事五个方面讲解。
一、 修建长城的意义及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修成了关口或者是一段长城,到了秦朝的时候,秦始皇一统六国,那时候朝政还不算太稳,他极为相信预言。
当时他派了心腹方士卢生去寻求长生不老药,但那天他等来的不是这种东西,卢生给他递了一本书,那本书就是《图录》,关于预言的书籍,里面写了一句话:“亡秦者,胡也!”
什么意思?
就是说,灭亡秦朝的人是胡,至于是胡人还是谁,书中没有明确记录。
秦始皇理解的胡,为匈奴,这句话在他心中激荡起不小的波浪。
秦始皇为了巩固国土,也为了抵御北匈奴的袭击,再加上这句话的力量,这才让蒙恬主持修筑长城。
秦长城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分为西中东三大段,但并未完全连接。
到了汉朝,刘邦称帝,依然不断受到北方匈奴的侵扰,于是他下令修缮了秦朝时期所筑的长城,同时修筑了辽东固塞,用来抵御匈奴南下。
不过可惜的是,河西的长城修筑,虽然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商旅安全,但从此之后再也无人修筑过,这段长城经过多年的历史变迁,除了玉门关和阳关,其他的关口早已不复存在。
历史上,除了秦长城修筑外,还有明朝大兴土木工程,多次修筑北边长城,后来为了抵御女贞等骚扰,又修筑了东北防线——辽东边境。
明长城自洪武到万历年间,共修筑长城多达18次,总长度达到21196.18千米,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模样。
长城无论从建筑规模或者从持续时间来讲,它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当今世人公认的世界奇迹。
中国走过五千年的历史,而长城修筑就占了两千多年,研究万里长城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建筑模式,经济,人土风情等,它占据了我国人文历史上重要的地位。
二、 让孩子明白长城的精神价值体现出祖先的智慧和毅力
长城作为历史悠久、经行地域辽阔的人类伟大的建筑工程奇迹,同历史上的气候、植被、河流、沙漠及地震情况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它作为历史的标尺,可以为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也更能体现出精神价值与祖先的智慧毅力。
在古代,长城发挥着重要的军事作用,它用来抵御外族入侵,安定民心,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长城的军事作用逐渐失去了作用。
尤其是在晚清后期,列强侵略中国,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枪支弹药,飞机和炮筒,长城虽长却无法抵御先进武器的强攻。它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精神文化。
这种文化多半来自于古代人民遗留下来的故事,诗歌等,比如《孟姜女哭长城》,还有著名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故事、诗词都没有被人们淡忘,提到这些就会想起古代劳动人民为了修筑长城撒下的血汗,就会想起各个朝代的兴衰与荣辱,那是我们祖宗留下的精神粮食,也是我们中国人民团结的象征。
由此,串联下来,能了解更多的历史典故与名人事迹。
三、帮孩子建立长城的完善知识体系,拓宽了人文地理的知识面
这本书有个最大的特点,用最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每个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书中的图画色彩有冲击力,知识点简明扼要。
书中参考了大量专业典籍,比如《史记》《汉书》《中国历史地理图集》等,也为孩子拓宽了知识面。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拥有的儿童人文地理画卷!本书还得到了名家、名人、名师的联袂推荐,让孩子足不出户,便可游遍长城各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