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7日,是著名喜剧电影表演艺术家韩非103岁华诞。
提起韩非,人们就会立刻想到《乔老爷上桥》、《女理发师》、《锦上添花》等影片。他那诙谐、幽默的精彩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4年8月,他应长影之邀来到长春主演新片《东方大魔王》。受《文艺时报》的委托,我访问了这位蜚声影坛、驰名中外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韩非平易近人,在他下榻的长影招待所房间里,我们很随便地聊起天来。
“您是怎样走上银幕的呢?”我开门见山地问道。“我从影是半路出家。”韩非风趣地说。
原来,他最初也是搞话剧表演的。40年代初,上海已经沦陷。为唤起民众抗日救国,坚持“孤岛”的进步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以文艺为武器,同侵略者展开了斗争。韩非加入了共产党员剧作家于伶领导的上海剧艺社,积极从事进步戏剧的演出活动。他曾参加过话剧《文天祥》的演出。这是一出宣传民族气节、鼓舞和教育人民坚持抗日斗争的新戏。日本当局闻知,立即派人来监督。继续演下去,就得冒坐牢杀头的危险!怎么办?大家商量后,决定来个“反监督”:日本人来了就把明显鼓动抗日的台词改了,他们一走就照原词说。这样,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剧得以公演数场。1940年他在上海参加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话剧《家》的演出,在剧中扮演觉慧。该剧一上演,立刻轰动了整个上海,半年内场场爆满。国华影业公司来人看剧,一眼相中韩非,特约他参加《夜深沉》一片的拍摄,担任男主角,与他合作的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女明星周璇。“周璇人很好,戏也好,”韩非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后来在香港又合作拍了《花街》、《彩虹曲》。”
1949年初,全国解放的大局已定,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上海文艺界的迫害,大批进步作家、艺术家转移到香港。韩非也前往那里从事电影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韩非于1950年随香港电影剧团到广州慰问演出。看到新生的祖国到处洒满阳光,他决意回到内地。1952年他与妻子、电影演员李浣清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同年,他主演喜剧电影《一板之隔》,在片中饰演洋行的打字员陈有庆,凭该片获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个人荣誉奖。此后,他先后在《乔老爷上轿》、《锦上添花》等影片中塑造了乔老爷、段志高等银幕形象。《乔老爷上轿》、《锦上添花》是他的代表作,人称“乔老爷”。
从1941年走上银幕至1984年,已经40多年了。在这漫长的艺术生涯中,韩非参加过几十部影片的拍摄,扮演了各种类型、各种性格的角色。他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十分成功。我问他最满意哪部片子,他很认真地回答:“没有。”看我很惊诧,他解释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像电视,可以把录像擦掉重来。如果说比较满意,那就是我在谢添导演的《锦上添花》中扮演的段志高,和1951年在香港拍的《误佳期》中扮演的‘小喇叭’。前一个片子大家比较熟悉,后一部没有在内地演过,多数观众不知道。但它在东南亚却很叫座,至今还在放映。内容是一个穷小伙整天为别人结婚吹喇叭,自己却没钱娶媳妇。为了赚钱说亲,他卖混饨,小摊叫流氓砸了,搭个棚子,又叫火烧了。最后,在穷朋友帮助下才和阿翠(李丽华饰)成亲。影片让人们笑时含着眼泪,认识到旧中国的黑暗,是一部悲喜剧。”
谈到喜剧,韩非认为,它应该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后轻松一下,寓教于乐。做到幽默而不庸俗,滑稽而不做作。“做到这点很不容易,用我们的行话说,得有那根筋哪!”
其实,韩非不仅擅长演喜剧人物,其他类型的人物,也演得很出色。这次,他之所以接受了《东方大魔王》,就是期望在银幕上把自己的形象变一变。他在剧中饰演的人物“东方大魔王”张若松,是个身手不凡、满怀浩然正气的传奇人物。他性格直爽,好打抱不平,活跃于影片始终,戏份很重。
韩非患有冠心病,不久前又得了肾结石,现在还在服药。可他却轻松地说:“虽说年纪不饶人,疾病也来捣乱,可我觉得,越是这样,越得抓紧时间多拍几部片子,把艺术水平提高一步,把艺术余年贡献出来!”
我以前只知道韩非是著名影星,通过与他聊天才知道,他也是球迷。一天傍晚,我在长影招待所见到了他。常言道,卖啥吆喝啥,可这位名演员却和我谈起了体育:“我在读中学时,是个电影迷,也是个球迷。喜欢踢足球,也喜欢打篮球。”谈起当年的事,韩非兴致勃勃,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韩非告诉我,他也打过太极拳,还练过长跑。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召开运动会,他参加了1500米赛跑。虽然他跑了个倒数第一名,但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主席团,获得了精神鼓励奖。
韩非踢足球,对他拍电影有很大的帮助。1956年他参加《两个小足球队》的拍摄,扮演体育教员,那些他早已谙熟的比赛规则、踢球技巧就派上用场了。几乎用不着专家指导,他便可以很完满地体现导演的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韩非不能再作剧烈的体育活动了,但爱好体育之心不泯。摄制组的人告诉我,只要电视转播球赛,荧光屏前准少不了韩非!
同年金秋,《东方大魔王》拍摄完毕。在收获的季节,韩非完成了他的又一个银幕形象的塑造。在他离开长春城返回黄浦江畔之前,我又一次拜访了他。
韩非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在《东方大魔王》中扮演的角色-—张若松。“这是个身怀绝技的爱国艺人形象。他的魔术变幻多端,令人叹为观止,他不畏强暴,以浩然正气压倒‘西方魔主’,为中华民族争了气。”呷了一口茶,他接着说,“我扮演这个角色,感到很开心。张若松身上体现着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扬这种精神是革命的艺术工作者应毕生为之努力的。”
韩非的子女一直居住在香港。前年,他去探亲,有人劝他留在那里,被他回绝了。他说:“香港生活水平确实比较高,但我并不感兴趣。我的愿望是,在大陆为电影事业献出绵薄之力,在银幕上再给观众留下几个生动的艺术形象。”
没想到,我们分别只有几个月,就阴阳两隔了!1985年1月4日,韩非因心脏病复发在上海逝世,享年66岁。1987年韩非夫人李浣青病逝后,与韩非合葬在上海福寿园,墓碑上面刻有“心随风去星相伴”,墓碑前面鲜花围绕,绿树掩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