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在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群众稳定获得“致富之路、增收之源、振兴之梦”的创新和实践中,创新建立了一批“党建 企业(合作社) 工厂(车间) 贫困劳动力”的“义乌式”劳动密集型社区企业目前,全区创建的皮鞋、家纺、挂面、电热毯、生活用纸等“社区工厂”已经把乡村振兴推向了“快车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华州区工业园区规划图?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华州区工业园区规划图(华州区社区工厂)

华州区工业园区规划图

华州区在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群众稳定获得“致富之路、增收之源、振兴之梦”的创新和实践中,创新建立了一批“党建 企业(合作社) 工厂(车间) 贫困劳动力”的“义乌式”劳动密集型社区企业。目前,全区创建的皮鞋、家纺、挂面、电热毯、生活用纸等“社区工厂”已经把乡村振兴推向了“快车道”。

“无中生有”创办“小工厂”

该区精准把握毗邻西安、渭南等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富余劳力优势,工资成本优势,确立以杏林、大明、高塘社区工厂示范区为引领,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引导、资金扶持、综合服务”产业振兴“组合拳”。着力巩固脱贫成果,积极推进社区工厂建设,实现“社区办厂、门口就业”的带贫效应,激发了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贫困户家门口把钱“挣”

“进了工厂当工人,回到家里做家务,就业挣钱两不误,移民生活乐开花”。这是华州区移民社区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大明镇杜湾的电热毯加工厂内,机器轰鸣,缝纫机飞转,投产以来,订单一直饱和,40个女工忙个不停。缝纫工月工资在3500元左右,普工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穿线工月工资在2000-3000元。2021年年底代加工厂总收入近6万元,发放工资58000元。 在陕西果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小玲,三年来一直负责园区采摘、分选、套袋、收筐工作。一个月收入2000元以上,王小玲觉得在家吃饭,兼顾家务,还有自由,自己比城里人过得都自在。目前园区常年用工约10000人次,村民劳务收入约80万元。

迦德诚社区工厂从创建的时候就是针对新民社区1159户4014名易地搬迁脱贫群众,以就业、致富、服务切入口,践行“1 3 N”工作法(1个党建引领,针对老人、妇女、儿童3类人群, N个部门联动,N方力量参与),181名移民群众每年可增加收入700余万元。

“社区工厂”栽下“摇钱树”

华州区围绕“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目标,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地生效。全区135个村(社区)核清资源性资产126万亩,经营性资产9006万元,非经营性资产98182万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71829人,成立了135个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在此基础上,“资产激活,资源投资,投资入股,入股分红”,为集体经济栽下了一棵棵“摇钱树”。

渭华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由高塘镇党委牵头整合全镇23个村扶贫资金1434.5万元量化配股,以村集体和贫困户入股,采用“党委 公司 集体经济”的运营模式,每年为村集体固定分红12万元。(通讯员刘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