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苏妲己,你脑海里的印象是什么?祸国妖妃、美艳狐妖、红颜祸水?相信在历史记载、《封神演义》神话小说的影响下,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的苏妲己,就是一个美艳的祸水,是她让纣王变得残暴不仁、不问政事,也是她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每个人的心中都是这样一种印象,妲己虽然好看但内心丑陋,每天都在腐蚀纣王的灵魂。
苏妲己 剧照
其实,一个国家的灭亡怎么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女人呢?仿佛都是后人或者当事人为其失败找的借口。但是在历史上,就是有很多的故事,很多的美女,她们被冠上了“妖妃”、“红颜祸水”的称号。而这些美女的下场一般都不好,例如死于马嵬坡的杨玉环、烽火戏诸侯的褒姒、以及今天讲的祸国妖妃苏妲己,这些女子都应验了“自古红颜薄命”这一句话吧。也许就是因为自身的美貌而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苏妲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与我们所听闻的故事不太一样呢?我们根据一些史实的记载和一些出土的殷商文物,来还原一个真实的苏妲己。
纣王墓
20世纪末,河南淇县发现了商纣王的墓,而且纣王墓的两侧,分别是他的妻子姜皇后和宠妃苏妲己。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座纣王的墓志铭,上面清晰地记载了纣王的生平。所有的经过都被我们了解得更为详细,所以我们对那段历史又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苏妲己,她其实并不是《封神演义》中所说的冀州候苏护的女儿,而是名妲姓己,叫她苏妲己只是因为她是苏氏部落的女子,所以这一点并不与事实相符。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妲己的美貌应是真的,不然她也不会被作为战利品送给纣王。
原来在公元前1047年,纣王依仗着自己兵力强大,打败了苏氏部落,而妲己则作为这场战争的战利品之一,被纣王带回了殷商王宫封为妃子。纣王也是因为妲己的美貌而百般宠爱,一点一点地被妲己的心机所利用。
苏妲己墓
其实纣王也并不是他自己的封号,而是后人根据他的暴政给他起的封号,当时的纣王叫作帝辛。帝辛早在遇见苏妲己之前就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暴君,他虽然性情刚猛、孔武有力,还精通音律和指挥征战。但是他还是一个性好美色和刚愎自用的人。帝辛在继位之时,商朝已经发展了600年,可谓是一个国力雄厚的大国。但是由于帝辛的荒淫无度,商朝很快走向了衰败。所以只能说是妲己加大了其暴虐的行径,帝辛只是为了展现其能力,但归根结底是其本性,妲己只是起到了顺水推舟的作用。
传说苏妲己在进宫之后,帝辛便沉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妲己百依百顺。于是帝辛为了宠幸妲己,便做出了很多残暴的事情,最后便以此为乐了。这便是后来所知道的版本了。
炮烙之刑
其中著名的桥段就有妲己喜欢看“炮烙之刑”,此刑法就是将铜柱涂油,用炭火将铜柱烧得通红,然后将受刑之人脱光衣服绑在铜柱之上,皮肤和烧红的铜柱接触之时,受刑之人的皮肤瞬间被烧熟。而妲己便是喜欢听受刑之人的惨叫声,于是纣王为了讨好妲己便时常抓人做炮烙之刑。只能说这两个病态之人凑到一起变得更加荒淫无道了,真是可怜了当时的老百姓们。
纣王 剧照
传闻妲己还非常喜欢探究一些奇特的事情,其中有一次妲己看到一老一少在冬天趟过冰冷刺骨的河水,老人因为常年过河而不再惧怕这冰凉的河水,可少年初次过河却承受不住河水的寒冷。妲己看到之后,与纣王探讨为何老人不怕,妲己猜测老人因为常年过河腿部肯定和正常人不一样,而纣王则为了这个猜测将老人和少年的双腿砍断然后观察差别。类似的事情还有民间传闻孕妇肚子的形状是可以判断胎儿性别的,其中尖尖的是男孩,圆圆的则是女孩。于是妲己想要验证这一传闻,纣王便抓来孕妇当场剖开她们的肚子去验证。
不过这也终究是《封神演义》里的桥段罢了,是史实的概率不大。可是毋庸置疑的是,帝辛确实是一个暴君,虽然他做的那些荒唐事,不免被后世夸张传颂,但是终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他真的是一代明君,那他的朝代又怎么会灭亡呢,从这里就可以佐证出历史的传承也有一定的道理。
周武王 画像
自古以来,一个暴君的下场必然是失去民心并遭到讨伐的,纣王也不例外。一方面纣王热衷开阔疆土,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纣王彻底失去了民心,各地百姓对于纣王是谈虎色变。另一方面商朝疆土过于庞大,疏于对各地诸侯国的管理。于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讨伐殷商,得到各地百姓的支持,于是便毫不费力地进入朝歌城。最后将纣王帝辛自焚而死,妲己也被杀,商朝覆灭。
苏妲己 剧照
通过时间线我们可以得知,从妲己入宫到商朝覆灭只有一年的时间,而且历史上妲己作为战利品送给纣王的时候,纣王已经60岁左右了,而妲己还是一个16岁的妙龄女子,对于灭掉自己部落的纣王,妲己的真实想法或许不难猜,她肯定是非常惧怕又无可奈何的。在那个时期,女人的地位本来就非常低下,活生生的人都被当作战利品,妲己又何尝不是被人摆布、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惨女子呢?
苏妲己 剧照
所以历史上说商朝因为妲己这个红颜祸水而灭国的话,自然是冤枉了妲己的,一个女人纵使有再大的本领也不会让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就千疮百孔。但是因为后世小说的杜撰,让整个商周朝代的变革蒙上了神话色彩,事实自然就被曲解了,而妲己也就这样被冤枉了300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