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稿本《红楼梦》第三回的上半回回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夤缘”一词是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对该词的解释是“攀附权要以求升进”。对应着这段故事来看,贾雨村通过林如海的帮助重回官场,林如海自己是官员,也有能够运用的官场关系,可以说是个“权要”,但是说贾雨村“攀附”就不对了。

“攀附”是指无权势的人有意向有权势的人攀扯上关系,达成某项目的,而贾雨村并没有为了重回官场有意去攀附林如海。在起复旧员政策出台以前,贾雨村已经在林家任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日子。林如海非常欣赏贾雨村。贾敏去世后,黛玉思母含悲,经常不上课。贾雨村提出了辞职,林如海没有同意,把他留在了林家继续任教。对于起复旧员,林如海主动写好了推荐贾雨村的信,并安排贾雨村与女儿同往京都,要贾雨村拿着信去找贾政,这些都是在贾雨村请他帮忙之前就安排好了的。也就是说,即便贾雨村没有请林如海帮忙,甚至即便贾雨村不知道起复旧员这事,林如海也为他重回官场做好了安排。这种情况还需要贾雨村“攀附”吗?

当然,不管怎么说,想重回官场是贾雨村先开口请林如海帮忙,并且他也是凭借着林如海的推荐信重回了官场,可一个人凭借着现有的关系请人帮忙,顶多算“倚仗”,不能说是“攀附”。所以,把“夤缘”解释成“攀附权要以求升进”是不准确的,那么该怎么理解这个词呢?笔者试图透过三则聊斋故事来进行较全面的解读。

夤缘求进什么意思(解读夤)(1)

在《聊斋志异·遵化署狐》里,遵化道台邱公派遣仆人携带银两前往京都为他谋求晋升。仆人一边活动,一边把银两暂时寄藏在一名衙役家里。这时有位老者到宫殿前告御状,历数邱公之罪,其中有一条是:

(老者)又讦公克削军粮,夤缘当路,现顿某家,可以验证。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者又揭发邱公克扣军粮,中饱私囊,用以向当权者行贿,准备行贿的银两现在就放在某人家里,皇上可以派人去该人家里查验证实。这里的“夤缘”的确是“攀附权要以求升进”的意思,最接近人社版《红楼梦》对该词的解释,但是《聊斋志异·神女》里的“夤缘”跟这种解释就有些差异了。

在《神女》里,书生米生无意中卷入了一桩案件,被革去功名。后来证实他是被冤枉的,他被无罪释放,但功名没有恢复。他来到郡署告状,要求恢复功名。郡署衙门里的人上上下下都在勒索钱财,逼人甚苦。他没有钱。这时有个好心人派遣一名奴婢送给他两百两银子,他不要,这名奴婢把钱放在地上就走了,米生是怎么处理的呢?

生得金,终不屑夤缘。旋入邑庠第一。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米生拿起了这两百两银子,但是始终不屑于去给有门路的人送钱来恢复功名;后来他再次参加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学,恢复了功名。结合米生的经历来看,这里的“夤缘”似乎与《遵化署狐》里的“夤缘”没什么区别,都是去找有权之人提升自己,但是《神女》里能帮助米生恢复功名的并不一定是当权者。郡署衙门里的人上上下下都勒索钱财,这其中有的人虽然自己不是当权者,甚至有可能还是个比米生的社会地位还低一些的奴仆,但他有一定的关系,能办成事。所以《神女》里的“夤缘”就不是“攀附权要”的意思,而是指“找关系、找门路”的意思。

把“夤缘”诠释为“找关系、找门路”,放到《遵化署狐》里看,也是很合适的。邱公为了升职“夤缘当路”,也是“找关系、找门路”。攀附权要是找关系、找门路的表现之一,也就是夤缘的表现之一,而夤缘的表现不全是攀附权要。

夤缘求进什么意思(解读夤)(2)

找关系、找门路办事,给人的感觉有些灰色,似乎不是按正常的流程行事,以致于正直清高的米生宁愿拿起书本,重新参加考试,有钱也不愿意去夤缘来恢复功名。所以“夤缘”是个贬义词,是吗?我们再来看看《聊斋志异·珠儿》里的“夤缘”。

常州人李化的儿子李珠儿在五六岁的时候被一名妖僧施展妖术给害死了。李化告官,妖僧被杖杀。有个跟珠儿年纪相仿的詹姓苏州小孩也是被妖僧害死的,他在阴间得知害死他的妖僧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之后,非常感激李化,而此时死去的珠儿又已经另外投胎转世,于是这个孩子的鬼魂便投身珠儿的尸身,成为李化的儿子,报答李化之恩。这个孩子此前在阴间已经认了姜员外为义父,于是他白天是承欢于李化一家膝前的珠儿;晚上睡着后,灵魂则回到阴间,承欢于姜员外膝前,神奇地游走在阴阳两界。

在珠儿出生之前,李化还死过一个女儿,叫李小惠,这是珠儿所不知道的,现在借尸还魂的这个詹姓孩子更是不知道。李化的妻子很想念女儿,詹姓孩子就在阴间打听小惠的情况,打听到小惠嫁给了楚江王的小儿子,成了阴间的小王妃,不是一般鬼魂想见就能见的。他于是请义父姜员外帮忙,见到了小惠,转述了李化夫妇对她的想念之情,然后告诉李妻:

“昨托姜员外,夤缘见姊姊,姊呼我坐珊瑚床上,便与言父母悬念。”

这里的“夤缘”就与《遵化署狐》、《神女》里的“夤缘”的语境大相径庭了,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詹姓孩子与李小惠素不相识,他为了见李小惠,夤缘姜员外,通过姜员外的帮助才见到了李小惠。他见李小惠,没有任何私人的利益目的,纯粹就是为了转达李化夫妇对小惠的想念之情,这与夤缘当权者以求升官和夤缘有门路的人以求恢复功名的性质迥异!

再来比较“夤缘”一词的对象特点。邱公准备夤缘的当权者可能他本来就认识,也可能不认识。假如米生为了恢复功名到郡署衙门去夤缘有门路的人,他要夤缘的对象是他根本不认识的人。而詹姓孩子与姜员外本来就是每晚都在一起的干父子,关系本来就非常亲密,不存在原来不认识要去拉关系的问题,也不存在詹姓孩子为了见到李小惠而向姜员外送钱的问题。詹姓孩子见李小惠利用的是他与姜员外本身就已经存在的干亲关系,不需要去拉关系、找门路。因为姜员外的牵线搭桥、悉心介绍,李小惠才知道这个孩子现在在阳间托生于她弟弟珠儿的尸身,延续着珠儿的生命承欢于她父母跟前,才会视他如弟,亲切地叫他坐在珊瑚床上,与他叙旧相谈。

从《遵化署狐》、《神女》和《珠儿》这三篇作品中总结“夤缘”一词的意思,就是“利用人际关系来达成某项目的”。这种人际关系,可以是既有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是毫无瓜葛、需要去建立的人际关系。至于如何建立人际关系去达成事宜,则与“夤缘”一词无关。“夤缘”是个中性词,它就是表述“利用人际关系来达成某项目的”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而已。这应该是对“夤缘”一词最合理的解读。

夤缘求进什么意思(解读夤)(3)

回到《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故事来看,贾雨村夤缘的对象是林如海,他和詹姓小孩差不多,都是利用既有的关系去达成某项事宜,没有送礼送钱。起复旧员是朝廷的出台的一项政策,现任官员推荐旧员是一种合法途径。《贾雨村夤缘复旧职》这个回目也仅仅是叙述这件事,没有褒贬之情。

“夤缘”一词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仅用了这么一次,但是夤缘的事情却不止贾雨村复职这么一桩。王成父子因为帮过周瑞争买田地,刘姥姥要进荣国府,利用的就是周瑞欠的王家人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也可以叫“刘姥姥夤缘进贾府”,她就是夤缘了周瑞家的才进了贾府,见了凤姐。金钏死了,王夫人房中的二等丫鬟的母亲纷纷来给与她们毫无交集的凤姐送礼,就是来夤缘凤姐,希望自己的女儿顶上金钏的位置。柳家的以前在戏班子所在的梨香院当差,所以她认识芳官。她当上大观园的厨房总管后进一步巴结芳官,也就是夤缘芳官,要芳官帮忙把她的女儿柳五儿弄进怡红院当丫鬟。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夤缘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前行,“夤缘”一词已消亡于现代汉语。我们今天阅读古典名著,不可避免地会读到一些古代词汇,只有合理地理解这些古代词汇,才能读懂作品。

夤缘求进什么意思(解读夤)(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