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良心剧在观众可能并没留意的细节上,依然一丝不苟,就像《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剧中出现的方言,与李延年所在部队的军、师、团各级历史沿革可以说是严丝合缝。创作团队对史料严谨细致的考证及其在剧中巧妙生动的运用,的确值得点赞。

良心剧的标准之一,就是对观众可能并没注意到的细节,依然一丝不苟,让你愉快的长知识,而不感到智商被侮辱。

今年热播一时的《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是执行良心剧标准的业界典范。这部为了百年大庆而按“国家订货”标准精心打造的大片级电视剧,区区六集,一举刷新了眼光日益挑剔的内地观众对国产正剧的印象,突破了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剧的天花板,博得了网民“战略看《跨过鸭绿江》,战术看《李延年》”的高度评价,这也是多少同类作品所力不从心的。

据说,创作团队得到了李延年本尊亲自指导,这位年过九旬的老英雄,壮年在立国之战中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暮年则为主流文化在网络时代闯出新路做了开创性贡献,无愧于国家功臣的殊荣。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1)

佩戴“共和国勋章”的李延年本尊

除了忠实地还原志愿军怎么打仗外,本剧一大亮点,是出色地运用了方言,各个角色南腔北调的碰撞,也是赢得好口碑的重要原因。

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在这些生动的方言后面,是创作团队对史料严谨的考证和巧妙的运用。剧中的方言都不是随意植入的,全部与李延年所在的47军140师418团军、师、团各级的历史沿革与战斗经历对得上号,几乎可以说是严丝合缝。

对高度敬业的创作团队付出的心血,必须点个大大的赞。

全剧一直讲方言或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的角色,总共有四个:七连指导员李延年、五班长韩冬年、解放战士罗厚财和三营教导员。除此之外还有个解放战士的龙套角色也是。八班战士张安东虽然没讲方言,但是关于他的剧情也很有故事。下面,就通过这六人的南腔北调,透视一下方言背后的历史风云。

李延年唐山味的“红色”和罗厚财大碴子味的“嗯哪”

主角李延年是河北昌黎人,这个已广为人知,在此就不多说了。据说饰演李延年的王雷为此专门学了好一阵子昌黎话。只讲一点,李延年的家乡话属于秦皇岛话中相对小众的南部昌黎片,跟相邻的唐山口音相近。典型的就是第一集,李延年在处理张安东开小差的事时说了一句“那水是红色(色,读音shǎi er)的”。早年,在央视春晚上,赵丽蓉老奶奶用这种口音表演幽默小品,给全国观众留下过深刻印象。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2)

王雷饰演418团3营7连指导员李延年

47军原隶属于第四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组建,显然剧中没有东北话都不正常。结果说东北话这个“任务”,在剧中落到了七连五班战士罗厚财的身上。第一集五班讨论张安东开小差的事时,他开口一句“能不能别老可我一个人埋汰”,再接一句“嗯哪,我就落后了咋地吧”,顿时满屏的大碴子味就出来了。

本来在中国各地方言中,东北话就属于特别能带节奏的那种,加上罗厚财一身老兵油子的痞味,使这个角色给人印象很深。按剧中第五集罗厚财自己说的,他是吉林人,而演这个角色的演员鲁诺就是吉林松原人。还真是量身打造、本色出演。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3)

罗厚财富于喜感的东北话

三营教导员的中原官话:兖菏、徐淮、商阜,到底哪一片?

“美国的牛肉罐头你也吃了(là),老白干你也喝了(là),但是,打仗总是要有分工的(lè)”……关于三营教导员说的是哪里方言,网上众说纷纭,但不外乎鲁南、苏北、豫东、皖北这四处

也难怪,这片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被戏称为“淮海省”的地区,其方言都被归入中原官话。虽然中原官话有兖菏片、徐淮片、商阜片等细分,但要通过口音精确锁定一个人的籍贯,除非对方言颇有研究,一般人是难有这个把握的。

个人倾向于三营营教说的是鲁南方言,理由呢,演这个角色的演员郝荣光是山东人……嘿嘿,剧组真是有心了,把可利用的人力资源用到极致。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4)

三营教导员说的应该是鲁南方言?

接下来,让我们梳理梳理418团所在的47军140师的沿革,就知道这个师与苏鲁豫皖边区颇有渊源。

该师的前身,是抗战胜利后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所组建的长春公安总队,其各级骨干来自从关内各根据地抽调的干部,主要包括冀鲁豫边区、359旅先遣队和太行军区。

来看看冀鲁豫边区的地图,山东西南的菏泽、济宁,江苏西北的丰县、沛县,安徽北部的砀山,河南东部的商丘,这么一大片讲中原官话的地区,都在它所辖范围内,可以说是苏鲁豫皖全占齐了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5)

冀鲁豫边区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长春公安总队司令员曹里怀,原是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当时他从军区带了1000多名干部“组团”出关去东北,可以想见,这里面籍贯苏鲁豫皖四省的干部之多。后来曹里怀还出任过47军第二任军长,率部赴朝鲜作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全面内战爆发后,长春公安总队先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吉黑纵队®吉林军区吉北军分区®独立第3师。1947年9月独3师编入新建的第10纵队,番号变为2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同年11月,按全军统一编制及部队番号的要求改称第四野战军第47军140师。

从上面梳理的140师的沿革可以看出,操着苏鲁豫皖口音的营连干部,在140师应该是再常见不过了。假设三营营教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参加八路,从基层做起,逐渐崭露头角,到建国时干革命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了,当上营教,也符合战争年代干部成长的节奏。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6)

抗美援朝时任47军军长的曹里怀,开国中将

另外,还可以换个角度,从一个“偏门”来分析三营营教的方言:

第10纵队首任司令员、47军首任军长梁兴初,在抗战初期当过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3营营长,后升任副团长。1938年12月底,685团以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的名义进入鲁南开辟根据地,梁兴初任支队副支队长。其后一年,苏鲁豫支队将苏鲁豫皖边区抗日根据地扩大到四省交界地区的20多个县

1940年4月苏鲁豫支队建制调整,2大队(原2、4大队合编)调出扩编为115师东进支队,11月整编为115师教导第5旅,梁兴初任支队长、旅长。12月,全旅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一度改番号为新四军独立旅,1942年12月北上归建115师后恢复原番号,1943年4月并入山东军区所属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梁兴初任军分区司令员。

滨海军区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地带,东临黄海,西界沂河,包括今山东诸城、莒县、莒南、日照全部,安邱、高密、东海、郯城、临沂、胶县各一部及江苏赣榆全部。抗战胜利时,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业已整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梁兴初任师长,后率部进入东北。

不管是苏鲁豫支队时期,还是滨海军区时期,梁兴初的戎马生涯与苏鲁豫皖边区都有密切的交集。要说他手下带着几个抗战时从这些地方招收入伍的“小鬼”去东北,把其中崭露头角的人才下到47军的基层培养、锻炼,成长为营、连干部,这同样是合情合理的。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7)

抗战时期的梁兴初,47军首任军长,开国中将

五班长的陕西话背后:大名鼎鼎的359旅

五班长韩冬年的陕西口音特点鲜明,辨识度高,像“连命都没(mo)啦”、“你说甚枪法的问题”、“把这个美军武器放进去(kè)”、“娃娃挺可怜的嘛”,等等。据说饰演五班长的演员李艺科是陕西人,如此又是一个本色出演。

“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新中国家喻户晓的名歌《南泥湾》,让八路军359旅天下闻名。抗战期间,359旅曾长时间在陕北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建设出“陕北的好江南”,其间招收一些陕北当地的青壮年入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前面讲140师的沿革时已经说到了,其前身之一就是抗战胜利后进入东北的359旅先遣队。五班长枪法好(特等射手)、觉悟高(“不打跑国民党还乡团就没法过日子”)、纪律性极强(从对待罗厚财的“大八粒”一事可见)、绝对服从命令,这样的战士哪个指挥员都要,入选先遣队在情理之中。

作为能够参加359旅先遣队的老战士,可以肯定,五班长当兵在出关前就很有年头了。而李延年是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才在东北入伍,加入吉黑纵队。所以,五班长的资历其实比李延年老得多,不光军龄,可能连党龄也超过了他。但五班长没对指导员摆过半点谱,执行命令非常坚决(哪怕心里一时想不明白为什么“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果然是359旅这样有光荣历史的老八路部队出来的。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8)

五班长韩冬年的陕西乡音很重

从东北到湖南:小安东其实是个“老兵”

说来好笑,张安东在“两边”都当过逃兵。

第一集处理张安东开小差事件时,李延年曾说到,小安东在东北被国民党军抓壮丁掳走,后来辗转到了湖南,在跟解放军打仗时逃跑,差点给军官打死,被好心的八班长滕桂桥救下,于是参加了解放军。(注:滕桂桥历史上确有其人,其英勇事迹跟剧中基本吻合)

解放战争史上,李延年连队所在的140师418团在湖南打过大仗。1949年10月衡宝战役期间,第47军负责攻略湘西,以139师、141师及140师418团兵分三路,于10月14日向大庸(今张家界)之敌发起合击,16日攻克大庸、桑植两县城,歼灭国民党军122军5000余人,并活捉该军军长张绍勋。张安东应该就是在这当中成了我军的解放战士。

当然,张安东在东北被抓壮丁,到了湘西被解救,这个圈子绕得有点大。但电视剧终归不是纪录片,没必要打破砂锅较真到底。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9)

张安东在锄奸小分队中负责断后

虽然长着一副娃娃脸、被大家叫做“小安东”,但在那个年代,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兵”。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大家千万不要被他的外表骗了。

剧中情节交待,张安东是安东人。民国的安东,就是现在的中朝边境重要口岸城市丹东,朝鲜战争中曾遭美军空袭,留有著名的景点鸭绿江断桥。张安东自己也说过,他和二妞在靠山屯的家,离被美军飞机轰炸的地方不远,“就几十里地”。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10)

民国时期安东的街景

1947年6月,随着国民党军被赶走,安东解放。国民党军历来有败逃时劫掠百姓、强拉民伕的恶习,张安东应该就是在此时给抓了壮丁,“被开始”了他的行伍生涯。

算起来,从1947年6月在安东被抓壮丁,到1949年10月大庸战斗被救出,张安东在国民党军已经当了两年多兵。从1949年10月他成为解放战士,到1951年10月参加346.6高地争夺战,又是两年。加一起,张安东的“军龄”都有4年多了,妥妥的老兵一枚。

虽然张安东在国民党军时有可能只是当马夫、挑夫或火头军,但到七连后成了战斗员,两年下来,八班长对他兄长般关照、手把手教,肯定比较有经验了。第三集,李延年把张安东选为锄奸七人小分队的一员,除了让他将功折罪外,也是信得过他的打仗本领,还特意安排他当暗哨,守好小分队的后路(李延年的“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真不是随口一说)。

在李延年、罗厚财跟汉奸王觉仁周旋时,张安东发现了美军巡逻队已来到李延年等人背后。这时他沉住了气没有暴露自己,而是悄悄占据有利位置,举枪瞄准,做好掩护的准备。前面打响后,他从美军巡逻队背后开火,拖住这一小股敌人,使小分队免遭前后夹击,顺利撤退。这些很有点老兵味道的举动,也对得起李延年的信任和尊重。

当然,张安东跟副连长、三排长这样的老资格比起来还是嫩点,所以开小差时刚跑没多远就被他们逮住了(笑)。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11)

剧中张安东逃跑被副连长抓回来

龙套的川味普通话:47军征战大西南的足迹

第三集,锄奸小分队在路上时,队伍中一个战士跟李延年说了句川味很浓的普通话:“指导员,要是能干掉那个龟儿子,我们能立个啥子功呢?”

这句打酱油的生动“川普”,令观众尤其是四川老乡们忍不住笑。显然,这在提示此人是个四川籍的解放战士。而这句一闪而过的台词背后,是47军参加解放战争“收尾”阶段的西南战役的历史背景。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12)

剧中四川籍战士的椒盐普通话

1949年11月,解放军以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向据守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四省的国民党军发起西南战役。此役规模巨大,不仅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大会战,也是除渡江战役之外仅有的一次由三个野战军协同实施的大会战。至12月27日,解放军席卷西南四省,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90万人。

其中,47军主力由湖南永顺、大庸出发,直指川东的国民党军宋希濂集团,先后攻占涪陵、江北、长寿、邻水、广安,并于11月下旬与二野第3兵团主力协同在南川以北歼敌3万余人,俘敌第14兵团中将司令官钟彬。11月30日与二野11军渡长江进占重庆。12月上旬,由于湘西匪患猖獗,47军主力奉命将作战任务移交给四野50军,由川东回师湘西剿匪。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13)

电影《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中钟彬被俘的镜头,47军战士戴着东北的皮帽

47军参加西南战役历时共约40天,俘虏国民党军13000余人。此时四川境内的国民党军中,在当地征来的壮丁非常多,被俘后大批编入我军成为解放战士。47军当然也是如此。

不过,这里要说的是,47军参加西南战役的是139、141两个师,李延年所在的140师没有去四川,当时就留在湘西剿匪了。不过湘西剿匪作战艰苦,我军也颇有损失,所以由军统一调配,给140师所属单位补充一些从四川带回来的解放战士,是完全可能的。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14)

47军和二野3兵团攻占黔江时俘虏的敌军

遗憾:是四川人却没说四川话的陈团长

此外,笔者在这里“吐槽”一下《功勋》的创作团队,四川方言以生动幽默闻名全国,干嘛只给这么一丁点表演机会?

按说完全可以在剧中多安排一些四川话出镜,理由很充分,剧中418团陈团长的原型——抗美援朝期间418团的团长陈明友,就是个四川人

李延年事例简短,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15)

剧中指挥有方又很“护犊子”的陈团长

陈团长是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南隆乡人,15岁参加红军,长征期间三过草地,抗战中在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当到营长,参加过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是在太行军区历练出来的干部。前面已经提过,太行军区抽调的骨干是140师在东北“起家”的部队之一。

47军成立前,他已是独立3师8团团长,入朝时,任140师副师长兼418团团长。后历任47军139师师长、乌鲁木齐军区副参谋长兼乌鲁木齐警备区政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

剧中陈团长虽是配角但戏份不算很少,要是让他说一口椒盐味的四川话,不仅符合历史,还会让整部戏更加生动有味

可惜可惜,对这部好电视剧来说、对四川人来说,这都是遗憾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