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抗生素的知识(重新认识抗生素)(1)

本文作者:忻州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陈磊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抗生素曾向全球发出警示:“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2015年,WHO再次向全球发出警示:“由于使用不当,抗生素正在失去效力”。有患者就问,抗生素不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消炎药”吗?就是什么阿奇霉素呀,头孢克肟呀,它们怎么会失去效力,值得世卫组织一而再地发出全球警示呢?经过调查我们得知,不光公众,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也会混淆“抗生素”和“消炎药”。

首先搞清楚“炎”是什么。炎,就是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比如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空气里的粉尘,各种伤害(烧伤烫伤等),炎症的直观感受就是红、肿、热、痛。

那么,能直接消除炎症的药有两类,一类叫非甾体抗炎药,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另一类就是糖皮质激素激素,比如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对于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炎,用抗生素杀死细菌以后,炎症就自然消失。对其他因素引起的炎症,抗生素则不起作用。所以抗生素是杀菌药,而不能说是消炎药。

作为一名抗感染专业的临床药师,日常工作就是为不同的感染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把他们早日从感染的病痛中解放出来。我手中的武器就是大伙儿常说的“抗生素”“消炎药”,其实呢,大伙儿常说的“消炎药”在我们专业中被称为“抗菌药”,而“抗菌药”又是“抗生素”的一部分。

今天我就带着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它们,先看这幅示意图,我们常说的“消炎药”和“抗生素”大部分是重合的,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接触的“消炎药”应该是被叫做“抗菌药”,这下大伙儿明白了吧。

抗菌药的分类

抗菌药这个家族十分庞大,很多人都会被搞糊涂,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大家族有哪些成员。我们在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最常用的“抗菌药”有这么几大类:

青霉素类

口服的有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等,输液用的有青霉素、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

头孢类

这是我们日常接触的最多的一类抗菌药,包括的品种也比较多,常见的就是头孢唑林(又被成为先锋V号)、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克肟颗粒(主要用于儿童)、头孢丙烯、头孢硫脒等等。提醒大伙儿,吃这类药物前后和期间是禁止饮用含酒精的食物,包括酒类、酒心巧克力等,切忌!如果您在就诊时服用了这些东西,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和药师。

以上两类统称β-内酰胺类,因为它们结构类似,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儿童、老年人,常用于轻中度感染。以上两类药物有一个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叫做“过敏性休克”。“过敏过敏性休克”是会导致死亡的,这也就是护士会在大伙儿使用这两类药物前给大家做“皮试”的原因,大伙儿千万别误会护士的好意呐!

β-内酰胺类中还有一类叫碳青霉烯类,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商品名叫泰能)、美罗培南(商品名叫美平),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重度感染、耐药菌的联合治疗,平时是不能乱用的。

喹诺酮类

比如我们常用的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又名氟哌酸)。这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除了人用,畜牧养殖业用量巨大,从而导致病菌对这类药耐药最为严重,现在属于被严格控制使用的抗菌药物。特别提醒:此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各位家长要留心。

大环内酯类

常见的有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一些特殊类型的感染,比如阿奇霉素常用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克拉霉素用于幽门螺杆菌的联合治疗。

“硝唑”类

第五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等,常用于妇科厌氧菌、腹腔厌氧菌的感染,为我们的妇女同志们的健康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上这五类是大伙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多的一些抗菌药,其实抗菌药物还有很多,比如阿米卡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等等,这些都已经属于救命范畴的抗菌药物了,一旦使用它们,要么就是严重感染、要么就是超级细菌来了。

所以,要使用它们,一般需要高年资的医生和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情况共同制定合理的应用方案,但是大伙也别担心,不要一看到医嘱单中出现了这些药就以为自己没救了。

抗菌药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大伙儿该问了,抗菌药有这么多,那我该怎么选择呀?我的回答是:找专业人士。所谓的专业人士是指正规医院的医生和药师。作为对付病菌的有效武器,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能药到病除,还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那么耐药性是个什么玩意呢?它在我们身上表现出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上次我哪哪感染了用了这个消炎药就好了,这次怎么就不管用了呢?(这只是一种直观比喻,还可能是感染病菌不一样)。

抗菌药的使用原则

大伙儿在使用抗菌药时一定要形成一个意识,这也是使用抗菌药的原则,那就是:不要乱用抗菌药,一定要对症使用;不该用时坚决不用,该用时,听医生和药师的建议,按时足量服用。

(声明:本文版权归大众健康杂志所有,谢绝转载,侵权必究。)

如果您喜欢,就扫描一下指纹,关注我们!

《大众健康》杂志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健康报社主办

为您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健康科普

扫描以上二维码,或微信关注"大众健康杂志"

每日为您推送健康知识纯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