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都是累死的————

要将“引领职能”与“榜样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一种“领导”,偏重于“引领职能”,而忽视了榜样作用。

其具体表现是:严于律人,而宽以待己。

这样的领导,坐不稳!人民群众不欢迎这样的领导。

也有这样一种“领导”,偏重于“榜样作用”,即带头作用,而忽视了“引领职能”。

其具体表现是:事必躬亲。

这样的领导,人民群众都喜欢,这一点没有疑问,但从办事效率来讲,并不见得真正出色!

一个团队要出效益,需要一个中枢,即需要一个领导(主要领导即一把手只有一个,其他都是副手),领导的主要职责是发号施令!

我见过一个“白喜事”的帐房师,修路,自己去修;盐不够,要去买多几包盐回来,也自己去,忽东忽西的!结果,人民群众问将死者埋到哪里,请谁来看地,请谁来做法事,做多大场面的法事……这样重大的事情,要“请问”帐房先生,就是找不到人!

当然,这些都是屁话,真实的情况是,“将死者埋到哪里”等这样的一干事宜,主家早已“内定”,轮不到“帐房先生”来“指手画脚”!

我的意思再明了不过,只不过是生造这样一个事实来说明问题:领导的主色调是发号施令,而非“事必躬亲”!

“榜样作用”,即带头作用,不过是起辅益的作用,不过是“立威”,不过是“使人信服”。

虽然是辅益的作用,也不可或缺,须占据一定的比例!具体多少股份,占到几成,则因人因事而异。

所以说,要“有机”结合;所谓“有机”,是指“主要”与“次要”,必须是“黄金分割”。

要将“原则”与“亲民”有机结合起来。

除了一国之君,其余的领导,都不过是“执行者”。

下级执行上级的指示,执行得不好,要挨骂受罚;所以,绝大部分的领导,实际是在夹缝中生存——原则执行不到位,不行;过分強调原则,人民群众不爱——“亲切地”称这样的领导为“黑杆子秤”!

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所以,从“官本位”的源头来讲,说得自私一点,那便是几乎没有人愿做官的!

做官,其实是个“苦差”!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但话又说回来,既然做了官 ,就不能尸位素餐、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带领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校长,要抓好教育;经理,要管好各部门;镇一把手,要大力发展经济,而不是老想着向国家伸手要钱……

如何来理解“原则”与“亲民”?

换句话说,“原则”与“亲民”,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

一个昌盛的政府,它所“施行的原则”,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人民群众是乐于执行原则的!

但由于地域、民俗民情等原因,有可能与“利益”相左,这时候,就产生一个“原则”与“亲民”互相对立的问题。

什么是“领导艺术”?

换句话说,当“原则”与“亲民”相对立的时候,如何来执行原则?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时候,就要求领导者,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条大纲,充分发挥一个领导者的魄力!

所谓“领导的艺术”,独只是“魄力”二字,而绝不是“左右逢源”、油光面光耍滑头、玩小聪明!

一流的领导二流的领导三流的领导(什么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1)

好领导的作用十分巨大!

,